青岛应产城港融合发展

2019-05-23 14:56叶一剑
中国名牌 2019年5期
关键词:港城邮轮青岛

叶一剑

青岛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见到大海的地方。那是2004年,因为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个考察团,我第一次来到青岛,站在那个著名的栈桥上远眺,在岸边拣了几个贝壳留作纪念,然后,面朝大海,合影留念。

是的,当时的我更多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体验了大海带给青岛这个城市的独特风景。但很显然,风景不是海洋带给青岛这座城市的全部,尽管我们注意到,在青岛的产业发展中,海洋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高(2018年超过了25%),与海洋有关的旅游体验和服务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今天的青岛城市经济整体转型发展而言,大海依然还有更多值得挖掘和利用的地方。

海洋对于青岛而言,无论是海域面积、科技资源、岸线资源、人才优势、产业基础,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如何激活这座城市现有的海洋经济资源,并将其转化成实实在在的GDP以及产业发展动力,甚至重塑这座城市的精神,这当是青岛城市决策者一直在思考的,也是决定青岛城市走向的最重要线索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到青岛每一任决策者履新青岛的时候,都会将海洋经济作为调研的重点来对待。

今年1月31日,新任市委书记王清宪将自己在青岛首次调研的主题定位海洋经济,并举行了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王清宪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特色优势,研究部署在全市发起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海洋攻势”,并明确提出,围绕这一攻势,打好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海洋港口提质增效、高水平对外开放、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滋养海洋文化根脉六场硬仗。

港城互动依然有待深化

之前公开的资料显示,在科技和人才方面,青岛拥有海洋科研和教学机构28家,拥有海洋方面的专业科技人才1700多人,占全国的30%;两院院士达到51人,其中涉海院士占到全国的75%。

就岸线资源而言,青岛有711公里的海岸线,而且非常漂亮。青岛还有69个海岛、49个海湾。如此多的与海洋相关的自然禀赋,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也是不多见的。虽然由于军事原因,有些岛屿和岸线的开发受到限制,但考虑到国家海洋战略改革和陆海统筹的进一步推进,青岛的岸线和岛屿开发的空间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

不仅如此,世界上建在海边的城市大约有800多个,中国有56个,这些城市有的海岸漂亮,有的沙滩漂亮,有的城市漂亮。海岸比较漂亮的城市世界上有很多,像法国的尼斯;海滩漂亮的也有,像美国的夏威夷;城市海湾漂亮的也有,像香港的维多利亚湾。

“但是所有的城市中,海岸漂亮、沙滩漂亮、森林也漂亮,城市也美的,我想唯有我们青岛。山、海、城、礁、滩、湾交相辉映,这是青岛一个很大的优势。”曾任青岛市委书记,现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的李群曾公开表示。

但是,直到目前,青岛的海洋经济发展依然与其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和国家战略部署并不完全匹配,依然需要在海洋和青岛城市之间找到更直接更和谐的融合发展之路。

比如,青岛港经过多年发展,无论是货运吞吐量还是航线布局,在全球都具有广泛影响力,在中国北方港口中亦具有相当的优势地位。但是,与国内几乎所有的港口城市类似,港口在青岛城市发展中,更多还是扮演了一种产业角色,在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上,港口并没有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价值,与世界上一些港城互动发展的典型城市相比尚有不小差距。

而且,港城互动发展到今天,所谓“港”已经不单单指海港、陆港或航空港,而是一种在大交通和信息化時代的综合港的概念,这就要求在港口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布局的时候,就要充分体现不同港口功能之间的衔接,统一协调、融合发展,在这一点上,青岛亦有不小差距。

所以,接下来青岛需要从更高的战略维度和更综合的战略价值来思考当地的海洋经济发展,从国家的陆海统筹战略出发,更系统地界定海洋与城市的关系,从城市空间布局、产业重塑、城市品牌等多维度,为新时期的港城互动发展做出经验探索。这将不仅是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价值体现,也是青岛作为滨海城市为其他沿海城市提供转型经验的价值体现。

在履新青岛的第一次调研中,王清宪首先去的就是青岛邮轮母港,详细询问了解青岛港港区、邮轮母港的规划建设情况,并明确提出,要把邮轮母港建设放在城市整体建设的大坐标中来审视,坚持规划引领,正确处理好港口与城市、与产业的关系,整合全球优质要素资源,推动产城港融合发展。

邮轮经济不仅是港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邮轮是更具海洋文化、海洋旅游、休闲度假等属性的产业形态,邮轮母港的建设以及国际邮轮航线的丰富程度,成为评估一个海洋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青岛的港城互动和海洋文化发展中,不仅要处理好货和物的问题,更要处理好游和客的问题。因此,以邮轮母港为关键突破口之一进行产业化和生活化的港城互动转型,可谓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

让“城市青岛”对世界表达

说到青岛港与青岛城市的关系,还有一个值得玩味的角度,那就是之前在一些国际场合,青岛港的品牌认知度和口碑恐怕比青岛这个城市的品牌认知度和口碑都要高。

当然,这也并不让人感到奇怪,毕竟在全球经贸时代,港口因其在经贸往来中的重要地位被更多曝光也是正常的,全球很多港口城市都面临类似情况。

但就青岛而言,比这个城市品牌影响力还大的企业品牌恐怕不只是青岛港。青岛啤酒、海尔、海信,甚至当年的双星,其品牌影响力当年可能都在青岛城市之上。

引起人们思考的是,企业品牌和企业所在城市的城市品牌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一个城市应该如何去向世界表达自己是谁?此外,在城市越来越成为国际交流和全球资源配置的载体、平台和“风向标”的时候,一个符号明确、气质鲜明、价值彰显的城市整体形象是必需的,这是一个国际城市所必须要面对的,也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之一。

在今天和未来,对于像青岛这样规模和体量的城市而言,诞生有一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将是一个世界城市的硬性要求,就像阿里之于杭州,腾讯、华为之于深圳。但是,其城市品牌也不应该仅仅被一家或几家企业所代表,而是由一个明确的城市品牌统领众多的企业品牌,一个国际化的城市需要国际化的企业品牌,但同时更需要国际化的城市形象和品牌。这也是我们今天在回答“青岛城市在哪里”和“青岛是谁”的时候,所需要思考的。

从目前中国城市GDP排名来看,在青岛前面的城市,毫无疑问都在国际化方面谋划已久,并按照国际城市的战略定位,进行全球性的城市品牌传播和表达,以直接促进其面向全球的市场开放以及全球资源配置,这已经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

而且,与之前通过跨国公司和政府交流实现的跨国要素流动的时代不同,在大交通和互联网时代,城市经济规模将不再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符合国际城市要求的最重要标准,以城市为载体和平台而展开的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将变得更加关键和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此,我们看看乌镇经由世界互联网大会迅速实现国际化转变的案例就明白了。

这是一个剧烈的变革,对于像青岛这样的城市发展而言,不仅会影响到能不能在下一轮的全球城市竞争中占得先机,而且,如果不能实现整体城市的国际化,将可能被快速边缘化。

中国转型,青岛故事。对于新一轮的青岛城市转型而言,从“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到“推动产城港融合发展”,以及“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成为国家高质量开放发展的重要支点”等等,应该说,相关的战略导向已经明确,青岛新一轮的转型周期开启了。

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一轮的转型发展中,需要实现的一定不只是某一企业、某一产业、某一片区的转型崛起,而是一个面向新的城市时代的大城崛起,期待中国城市和全球城市的“青岛时刻”!

猜你喜欢
港城邮轮青岛
边海放歌唱港城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以海为媒 构建新型港城关系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张家港开展千名侨界人士看港城系列活动
青岛明月申牌?
秋染港城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意大利邮轮触礁酿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