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不一。有人说,青岛是让人垂涎欲滴的海鲜锅与对嘴吹的爽沁青啤;有人说,青岛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白帆丽阳、金沙银滩,还有秀美崂山、琴屿飘灯、飞阁回澜、跨海大桥;有人说,青岛是让人来了还想来,来了就不想走的奇妙之地;也有人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因为青岛能说的太多,却又一下子说不出来。
作为一个“非青岛土著”,谢聪已经在青岛生活了十年。十年前,当他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就爱上了这里,并决定一直留在这里。十年间,青岛的变化很大,谢聪说:“青岛绝不再是一座仅靠拼颜值而知名的海滨城市。如今的青岛,不仅有颜值,还有气质,不仅有生活,更有实力。不过,他没法用一个词去形容这座城市,因为它的元素太丰富。
不少人对青岛也有着类似的认识与看法。这既说明青岛底蕴深厚,也说明青岛在发展过程中,似乎尚缺少一个对城市系统梳理后提炼而出的强势品牌标识。品牌标识基于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源于城市认知。它是让人们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青岛的途径。对于青岛而言,这很重要,因为如今的青岛已由当初的小渔村成长为特色海滨城市,正走出山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新时代青岛的发展目标。
“四张名片”
历史上的青岛被赋予了诸多美誉,标签不胜枚举。它们因青岛的特色而生,是人们认识青岛的风向标。总体来看,除了“品牌之都”外,“音乐之岛”“影视之都”“帆船之都”“啤酒之城”也是青岛这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被赋予的几张亮丽名片。
今年2月,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指挥家胡咏言、乐评人苏立华、录音大师李大康4位音乐大咖齐聚青岛,在即墨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刘伟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调研了建造于此的音乐谷与交响乐博物馆。这场调研源于去年年底即墨经济开发区与叶小纲签订的一份合作协议。协议显示,叶小纲青岛工作室将正式落户青岛乐都音乐谷,成为中国音乐重大事项的发布地、创研基地与展演基地。
追溯历史,青岛与音乐有着深深的情结,也有人干脆将青岛称作“琴岛”。小提琴界的一代宗师谭抒真、亲手制作中国第一把小提琴的王玫、首位荣获国际小提琴奖最高奖项——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奖的吕思清……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而乐都音乐谷的所在地即墨,曾诞生了我国音乐界的“孔子”——王邦直,他花费20余年编撰完成的《律吕正声》60卷,令后人在研究音乐理论时深受启发。
正因如此,多年来,打造“音乐之岛”也成为青岛建设城市品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时任青岛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亢清泉曾在采访中表示,“音乐之岛”的定位是围绕创建“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展开的,音乐之岛并非一个称呼或概念,而是青岛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分析、论证的结果,是青岛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的结果,它可以让当地百姓受益,不断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与综合素质,并可以提升青岛的核心竞争力。
耳朵陶醉已经很好,再来上一场视觉的洗礼则更接近于完美。有人说,青岛是一个与世界电影几乎同龄的城市。中国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海上生明月》、第一部有声故事片《到自然去》、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均在青岛拍摄制作。而青岛的水师饭店旧址,被认定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用于商业电影放映的历史建筑。
2017年10月31日,青岛“影都”又登上了一个新高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成为中国首个“电影之都”。
“影都之称提高了青岛的档次,让人觉得很洋气、时尚、国际化。”网友“行走旅行日记”如此评价。
如果说音乐与电影让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视听盛宴,那么,帆船运动则可以释放出人们全身的细胞与激情。作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赛的举办地,青岛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地理位置与宜人环境。“帆船之都”的称号由此得名。
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的青岛,海域广阔,海岸线曲折,环境优美,十分适合大力开发水上运动,为这座城市开展帆船运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多种大规模的帆船赛事活动推动着青岛帆船界与国际领域的交流,让“帆船之都”汇聚了全世界的目光。
作为一名青岛市民与运动爱好者,每年的帆船赛,王小雨都去看,偶尔也乘坐帆船出趟海。蔚蓝的大海之上,千帆竞渡,他用“壮美”来形容眼中所见的景色。
如今,青岛已成为中国举办大型赛事和国际盛会最多的大都市之一。2018年,青岛分别举办了第十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第三届“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而在今年,第四届“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将成为推动青岛帆船领域发展的又一要事。
而青岛帆船的代表性建筑、世界参赛帆船的云集之处——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也成了各地帆船玩家、专业参赛者津津乐道与时常光顾的地方。当地的百姓这样形容它:“浮山湾里停泊着一排排帆船,心海广场矗立着一座座高楼大厦,青岛的城市天际线在这里无比突出,作为青岛人,我们为之骄傲!”
青岛的夏日,不仅有各大帆船赛事集中展开,还可以在这里开怀畅饮。
“4个月以后,欢迎到我们青岛来喝啤酒!”8月未至,青岛市民牟宗涛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热情与激动,开始陆续对外地的朋友们发出邀请。
青岛的啤酒文化几乎与这座城市的历史同生同长。青岛国际啤酒节自1991年创办以来发展至今,已成为青岛一年一度举城共欢的“金色狂潮”。从2015年的“海上啤酒节”到2016年的“智慧啤酒节”,从2017年的“音乐啤酒节”到2018年的“上合啤酒节”,“啤酒之城”这一青岛代名词早已伴随着历年来主题各异、形式多变的啤酒节与啤酒文化活动步入全球视野。
青岛啤酒是青岛人的必备品,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这座城市的符号。基于此,青岛人都十分珍惜这一青岛文化。在青岛市北区委党校任职的潘德华曾在关于打造“青岛啤酒文化”品牌的对策建议中提出:“青岛的城市特色、文化优势很多,但最具特色、在全国和世界最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应为啤酒文化。青岛要真正把啤酒文化作为‘文化青岛建设的发展战略,真正实现啤酒文化的重大价值,真正把青岛‘啤酒文化这个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青岛“啤酒之城”的称号,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如今的青岛,正围绕“四张名片”加大投入,希望通过推动特色城市元素的发展,培育出四大领域的佼佼者,让它们成为各自所在领域的耀眼品牌,同时也成为带动青岛经济增长、提升青岛美誉度的耀眼品牌。
世界的青岛
在青岛对“四张名片”倾心扶持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青岛的梦不止于青岛与山东,而是正在通过不断努力,争取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真正脱颖而出,立足于更广阔的舞台。就像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于2019年春节前夕在青岛市各界人士迎春茶话会上说到的那样:“青岛不只是青岛人的青岛,青岛还是山东人的青岛,青岛拥有这么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不能满足于过自己的小日子,要有引领全省发展的责任意识。”
是的,青岛不能过小日子,也过不了小日子,因为山东需要青岛。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山东省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的关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提出,要加快提升济南、青岛、烟台的核心地位,形成三核引领、区域融合互动的动能转换总体格局,充分发挥济南、青岛、烟台三市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综合优势,率先突破辐射带动,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
青岛一直以来都是山东省的“龙头”城市。作为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在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征程中,青岛始终扮演着省内引领者与排头兵的角色。2016年,青岛GDP达到10011.29亿元,跻身“万亿俱乐部”。2017年与2018年,青岛分别以地区生产总值11037.28亿元与12001.50亿元的成绩位列山东第一位。
相较于济南,青岛因航运而更具对外沟通与贸易发展的优势,加之青岛自身多年来累积而成的制造业、港口经济以及海洋经济等王牌产业,如今的青岛已将脚步迈得更远,不只在省内,也不只在全國,而是在全世界。
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原则上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该规划的目标任务之一是将青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城市,青岛充分发挥着陆上与海上的双重优势,加速产业转型,带动结构升级,扩大经贸合作。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青岛不断扩大着“朋友圈”,在“一带一路”建设沿线26个国家开展了“丝路对话”系列活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6家,走出去的企业近1500家。
想要登上世界的舞台,就要对标国际。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的召开,让青岛真正唱了一回世界主角。青岛举行这一会议的消息是外交部官网于2017年12月9日正式公布的,消息一出,整座城市顿时沸腾起来。办好这场会议,青岛不敢怠慢,不仅因为这是以中国为主场的重大外交活动、是青岛继奥帆赛后迎来的最高级别国际盛会,还因为201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特殊时刻,青岛肩负的责任不仅是要将筹备工作做好,办出具有“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青岛特色”的大会,还要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突出成就以及改革开放为青岛这座窗口城市带来的巨大变革。
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召开,政要汇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青岛人永远记得那个夜晚,他们说,当晚的青岛霓虹闪耀、灯火通明,漂亮极了,也让青岛人自豪极了。这场惊艳的世界级视听盛宴给来自世界多国的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会议的召开也成为青岛迈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的重要一步。自此,青岛步入了“后上合时代”。
今天,青岛的加速度还在继续,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预计于今年下半年竣工,其最终要被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对于新机场的建设,单玺表示很期待:“我很期待,作为一个正在走向国际舞台的城市,青岛的交通配件应更为完善些。机场应该再大一些,机场与地铁、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之间的距离也应该再短一些,让人们轻松来、轻松走,没有辗转的负担。”
为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青岛在围绕海洋经济、制造业与港口经济三大支柱建设的同时,也在同步提升着城市现代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等朝阳产业,为青岛的长远发展蓄足动力。
可以看出,如今的青岛虽然有被赶超的危险,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依然在大踏步前行,脚步迈得更实、目光放得更远——在山东、在中国、在世界。
定位要精准
在信息极大丰富、文化多元的新时代,在全国各地在发展上不断比学赶超的情况下,青岛“四张名片”与远景规划为青岛这座城市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内涵,但如何更为精准地把握青岛这座城市的定位,避免社会对青岛认知产生偏差?如何使青岛与深圳、宁波等副省级城市相区别?能否突出一个主体?或者“四张名片”合而为一?此时,进一步明确青岛城市品牌形象,为青岛精准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深远,也是青岛当政者无法回避的课题。正如“好客山东”一样,仅仅“好客”两个字就将山东的定位刻画得无比精确,一下子体现了山东的特色。而青岛是什么,依然有待最贴切的答案。
这一方面,深圳似乎依然早早地走在了青岛的前面。2011年,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就开始向全球征集城市形象标识,时任深圳市委外宣办主任陈金海表示,城市形象标识是一个城市文化和精神特质的形象提炼,是世界先进城市运营推介自身的一件利器。全球征集城市形象标识是深圳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本着“传承历史、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对深圳发展中积累和形成的精神价值和城市品牌进行梳理、提炼与表达。
前不久,青岛开始以“品牌之都,工匠之城”为城市口号进行广泛传播,说明青岛对青岛城市品牌的重视。不过也有品牌专业人士指出,在这一主题中,“品牌之都”四字具有继承、发扬以品牌引领为核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了青岛过去的品牌基因以及未来将要探索的方向,是不错的选择,但“工匠之城”的表述与“品牌之都”稍显重复。虽然专业人士明白,工匠精神可以蕴含于每一个行业当中,但对于社会大多数受众而言,“工匠”二字还是会给人带来“制造业、手艺人”感觉,因此,“工匠之城”是否是最妥当、最符合青岛特色的提法,是否与“四张名片”有相冲突之处或离题之处,恐怕还要仔细思量。
在记者看来,除“品牌之都”外,“音乐之岛”“帆船之都”“啤酒之城”“影视之都”这几张青岛名片有一些共性,即年轻化、时尚化、潮流化、国际化,核心就是时尚化。有专家认为,青岛未来的城市定位完全可以将这几个新时代元素都融入进去,既讲述着青岛的历史积淀,也更适应当下及未来潮流。相比“品牌之都,工匠之城”的提法,“品牌之都,时尚青岛”或许更符合青岛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