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
蹄叶炎又称蹄壁真皮炎,为蹄壁真皮层的弥漫性、无菌性浆液性炎症。多发于蹄尖壁真皮,有的也发生于蹄侧壁和蹄踵壁的真皮。急性蹄叶炎,表现高血压症与剧烈疼痛性跛行。转为慢性时,常发生蹄骨变位与蹄关节变形。多半为两前肢同发,或两后肢同发,但四肢同发或一肢单发较为少见,马骡多发,牛也有发生。一般成年畜发病率最高,2岁以下的幼畜较少发生。
2017年9月,三家乡赵某饲养的两头毛驴突然出现体温升高39~40℃,全身颤抖,出汗,呼吸促迫,脉搏加快。站立时两前肢前伸,蹄尖翘起,以蹄踵负重,头高抬,重心后移,两后肢尽量伸于腹下,时间稍长便欲卧地。强行驱赶时,先用力把后肢提伸到腹下,然后才慢慢移动前肢,呈紧张步样。起步、转弯都非常困难。据了解,该户饲养的驴平时为圈养,运动不足,主要饲喂粗饲料,发病前喂食大量富含蛋白质的豆渣豆粕类饲料,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诊断为急性蹄叶炎,经及时治疗,两头毛驴完全康复。为有效防治本病,笔者总结多年临诊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对驴蹄叶炎的病因和治疗措施提出以下观点。
1病因 本病常发生于下列情况:
1.1使役不当
使役过急,使役后没有牵遛,长期过度使役而得不到休息,或长期休闲后突然服重役容易引起本病的发生。
1.2饲料骤变和消化功能障碍
骤增精料或长期饲喂多量蛋白质含量高的精料,且平时运动不足,导致消化机能紊乱而诱发本病。常常见到夏秋收割季节家畜在打谷场上采食大量粮食而突然发病。
1.3风湿性蹄炎
由于寒冷刺激所致。如寒风侵蚀,大汗之后突然遭到暴雨淋湿,大出汗中暴饮冷水等,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均可诱发本病。
1.4败血凝蹄
过度的负重压迫,长时间站立,长途路运输,或因一肢患病,健肢长时间过度负重,使蹄真皮长期受压,影响蹄內血液循环而致发本病。
1.5继发病
可继发于结症、胃肠炎等消化障碍,感冒、胸膜肺炎、母畜妊娠期或产后也时有发生。
在上述原因影响下,使蹄部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液停滞,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多,吸收减少,造成大量的血浆成分渗出,集聚于真皮小叶与角质小叶之间,破坏正常结合,影响角质小叶的正常生长,由于渗出物压迫富于感觉神经末梢的真皮,引起剧烈疼痛,因而出现明显的跛行。
2临床症状
本病多呈急性经过,显著特征为发病突然,疼痛剧烈,机能障碍。
两前肢同时发病时,患畜站立将头高高抬起,重心后移,两前肢前伸,蹄踵着地,蹄尖翘起,两后肢低于腹下,喜卧而不愿走动,运步困难,起步时先用力把两后肢提伸到腹下,以后才慢慢移动前肢,呈紧张步样。
两后肢同时发病时,患畜站立头颈下垂伸向前方,体重前移,两前肢后踏置于胸下,分担后肢体重,背腰拱起,后驱下沉,两后肢前伸,蹄踵着地,运步时腹部向上收紧,两后肢步幅急速短小,呈紧张步样。
四肢同时发病时,多数病例常卧地不起,在短时间内不能站立,强迫站立时,患畜将四肢挺出前方站立,以蹄踵负重,并因疼痛而左右摇摆
患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达40~41℃,脉搏、呼吸加快,可视粘膜充血。全身震颤,运步出汗,表现痛苦不安。触诊蹄部可感蹄温升高,指(趾)动脉亢进,叩打或钳压病蹄时,疼痛反应明显。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慢性,虽然蹄温升高,或指动脉亢进不明显、疼痛和跛行症状有所减轻,但可能形成芜蹄。
3治疗
3.1理学治疗
3.1.1泻血疗法
发病初期,为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淤血,可采用泻血疗法,一般放静脉血2000毫升或蹄头血100~200毫升,放血后补液。
3.1.2局部疗法
炎症初期,为改善局部血循,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在最初2~3天内,可用冷敷法或冷蹄浴,每日2次,每次1~2h,当急性炎症缓和之后,为炎性渗出物吸收,3~4d后改用温蹄浴。
3.2药物治疗
3.2.1普鲁卡因封闭疗法
可用0.5~1%普鲁卡因70~100毫升经静脉注射,隔日一次,3~4次为一疗程。也可进行指(趾)神经封闭或指(趾)动脉封闭,隔日一次,连续2~3次,有一定疗效。
3.2.2脱敏疗法
病初可试用抗组织胺药物,如内服盐酸苯海拉明0.5~1克,每日1~2次;10%氯化钙100~150ml,也可应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10%维生素C10~20ml分别静脉注射,每日1次。
3.2.3整肠健胃疗法
为了加强胃肠功能,排出有毒产物,可用一些健胃、缓泻药物。如人工盐、各种健胃酊剂、硫酸钠等。
3.2.4水杨酸制剂疗法
风湿性蹄炎可用10%水杨酸钠溶液100~150ml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4次。
4防治
针对发病原因,防止过劳,出汗后不得受风着凉。于车船运输途中不喂给过多的精料,可给与适量的食盐,充分给水,休闲时可适当减少精料,加强饲养管理和合理使役能大大减少本病的发生。
在整个治疗期间,护理工作相当重要,要饲养在温度適宜的厩舍,不能站立时,要铺以垫草,注意翻身,防止褥疮。若能站立,可在软地面上适当运动。减少精料,多喂柔软干草和多汁饲料。
(作者单位:122400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