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影
玉米是双城区主要栽培的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在280万亩以上,虽然在各项技术的集成组装下,玉米生产取得长足发展,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仍有一定增产潜力可以挖掘。
1存在问题
1.1栽培技术问题一是优势技术少。在种植业生产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比较单一,缺少新的技术,目前推广成熟的栽培技术是大垄通透栽培和标准垄密植栽培。
1.2是栽培技术应用跑粗走样
品种问题、是品种多乱杂。品种是粮食增产的内因。选择优良品种,才能稳产高产。现在农民应用品种多、乱、杂,盲目种植,越区种植严重,因品种抗逆性差,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减产。是缺少耐密品种。是缺少晚熟品种。
1.3土壤养分与理化性状问题
土壤养分呈不平衡消涨、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与2005年化验结果的相互比较。土壤有机质:由平均3.88%下降到平均2.67%。土壤碱解氮:由平均209mg/kg下降到130mg/kg。土壤速效磷:由平均的10.1mg/kg上升到45.8mg/kg,。土壤有效钾:由平均185.9mg/kg下降到139.5mg/kg。土壤养分除速效磷增加以外,其它养分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呈现高速下降的趋势,标志着土壤供肥能力减弱。作物需要的养分大部分来自土壤,氮钾减少、磷素增多的状况既反映了氮钾肥料投入不足与磷肥施用过量问题的后果,也反映了耕地土壤质量下降造成的土壤供给能力上的不足与过剩的问题。由于土壤养分含量上的缺乏和不平衡,生产上达到同样的单产就需要更多的肥料投入,造成生产成本提高与质量下降。
2土壤理化性状变坏
2.1导致产量不高
由于掠夺式经营,化肥的长期施用,土壤理化性状表现出恶化的症状。是土壤容重增加,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1g/cm3,增加到1.24g/cm3。是土壤板结、紧实,长期小型机械耕作和浅耕造成耕层薄、坚实,严重地影响根系发展和供肥保水肥力,导致产量不高,资源效率低。土壤结构由粒状或团粒状转为核块状,通透性较差,土壤总孔隙度由55%下降到47%。蓄水保墒和缓解能力降低,既不担涝也不担旱。直接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抗逆性下降,各种病虫害频发。土壤水分经常在20-40cm厚的土层范围变动。当一次连续降水超过60mm,土壤即达到饱和,如连续几个晴天,土壤水分又消退到作物感到缺水的程度。
2.2施肥问题盲目施肥严重。
作物只有保证充足的肥料,才能满足各个生育过程的需要。尽管大力推广配方施肥,但,仍存在着盲目施肥现象,是不根据种植作物,土壤养分状况平衡施肥,买啥肥用啥肥;是盲目购肥,人云亦云,别人说好,他就认为好;是应用免追肥越来越多,免追肥一般为高氮肥料,其肥效发挥与温度,湿度关系很大,前期温度高、湿度大,氮素释放快,到后期作物需肥高峰期氮素供应不上,容易造成脱肥现象。
2.3有机肥投入少
据统计,有机肥投入量不足30%,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库容降低。整地质量差。精耕细作是保证粮食增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整地不细,有大坷垃、残枝残茬。土壤耕作层越来越浅、犁底层越来越厚耕层: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平均厚度25厘米下降到平均15.5厘米。犁底層:犁底层由平均5.5厘米增加到12.6厘米。耕层过浅,犁底层增后,对土壤耕作有多种不利影响,根系伸展不良、化肥施用后局部养分浓度过高、土壤增墒、保墒和增温、保温能力降低等现象是毋庸质疑的问题。首先,农作物根系的伸展深度为40-120厘米,目前绝大部分被局限在仅有15.5厘米的空间内,根系营养空间过小;其次,肥料主要的施用方法是大部或全部做底肥,施肥的部位通常是犁底层以上的垄体中间,因为春季多低温、干旱,土壤水分不足,肥料扩散范围有限,形成较长时间的局部土壤浓度过高现象,产生肥害;再次,旱作耕地十年九春旱,春季降雨偏少而不均,完全靠天吃饭,每年土壤春旱的保苗问题都是困绕粮食生产的难题,犁底层厚、耕层浅,不利于储存雨水、造成春旱。
3缺乏大型机械
3.1要做到深松、深翻必须配套大型机械。管理粗放种植业生产应是三分种七分管,加强田间精细管理,才能取得好的收成。部分农民注重种,忽视管。是不及时铲趟或铲趟次数少,造成草荒,土壤板结;是不进行追肥,有的应用免追肥或种地时种肥投入量大,后期不追肥,在温度、湿度等综合因子影响下,造成后期脱肥;是在推广应用成形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没有严格完全按照生产栽培环节运作。如不及时揭膜,影响雨水下渗,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产量的发挥,揭膜的后期不及时进行铲趟追肥。
3.2密度问题
种植密度过大。无论是耐密还是平展型品种,每亩种植密度达到5000株以上玉米生产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成本较高黑龙江省虽人均耕地较多,但由于分散经营,每户耕地面积多者不过3—4公顷,少者只有1—2公顷;与美国农场主拥有300公顷以上土地相比生产规模很小,造成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手段落后;同时由于物化投入比重较高、生产间接成本高,造成我省玉米生产成本远远高于美国,玉米生产整体效益不高。
3.3自然灾害问题
严重的春旱和伏旱。近几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春旱和伏旱。连续多风大风低温多雨雹灾。
3.4解决对策
加大土壤培肥工作,提升土壤肥力增施优质有机肥。秸秆还田通过秸秆还田可维持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矿化的动态平衡,而焚烧还田除磷、钾等元素得以保留外,秸秆中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气体散失,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据测定,一亩地所产秸秆一半还田后,相当于尿素8公斤,二铵6公斤,氯化钾10公斤,还能补充作物所需微量元素;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1%-0.2%。土壤水分增加1.1-3.9%;孔隙度增加,一般增加4%左右,容重降低0.04-0.11克/立方厘米。在寒冷的北方,还田的秸秆长度不能超过10公分,并且要增加尿素施用量,否则腐解不彻底,并造成与作物争肥争水。平衡施肥。按照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的供肥性能,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平衡施肥。这样,既减少肥料过量造成的浪费和污染,又减少肥料不足,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不断研发新的栽培技术,并对各单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形成玉米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模式。规范玉米品种,引进耐密品种。积极向农民推荐高产稳产耐密性好,多抗性强优良品种,并引导农民增加种植密度。
(作者单位:150100哈尔滨市双城区永治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