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梅
玉米病虫害问题将导致玉米产量显著下降。因此,玉米病虫害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生物灾害。常见病虫害种类繁多,如大叶斑病、细菌性枯萎病、小叶斑病、头锈病等。本文主要阐述了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类型及其具体解决办法,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目的。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干扰因素之一。随着玉米种植规模的扩大,对玉米病虫害的一般症状、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认真的分类和分析,对加强玉米种植病虫害的科学有效防治,提高玉米产量具有相应的意义,玉米种植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1玉米常见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1.1丝黑穗病主要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目标是雌雄穗。例如,玉米的疾病通常在入耳后出现。雄耳病主要表现为花序破坏,最终变黑。针对黑穗病的防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玉米品种的合理选择。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应优先选择抗病性较好的杂交玉米品种,可有效降低玉米种植风险。优化种植方式,实施科学种植。玉米种植应坚持轮作3年以上,适当推迟播种,提高玉米播种质量,科学利用地膜覆盖等新技术。
1.2大、小斑病主要症状
在病害的早期,玉米首先会出现水雾状斑点、蓝色和黑色。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逐渐沿玉米叶片线延伸,最终形成大斑点。此时,斑点的中心是浅棕色,边缘是深棕色。玉米在病害后期会出现裂口,严重时会导致玉米死亡。
1.3致病原因
大小斑病是由相应的病原菌引起的。冬季病原菌附着在残留物上,冬季后是主要感染源。玉米種子中也存在少量大小斑病病原菌。该病主要依靠气流传播,与环境湿度、温度和玉米种植密度密切相关。针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点:实施健康、科学种植,适当早播,以避开该病高发期,优化种植施肥,提高磷钾肥施肥量,注意除草控制田间湿度;在玉米收获之后,科学处理秸秆,不给病原细菌提供寄存条件;可使用70.0%左右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人工农药防治,防治周期10d。也可以使用农丰菌1号等农药,效果较为明显。
2玉米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分析
2.1玉米蚜虫病虫症状
玉米蚜虫是玉米栽培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在生长过程中,蚜虫会不断地吸收玉米组织中的汁液,导致玉米叶片出现红色或黄化症状,影响玉米的正常生产,有时会出现畸形。从抽穗到灌浆,蚜虫对玉米危害最大。
2.2防治方法
药物防治,在玉米种植和蚜虫病早期,种植者可以科学地使用农药进行人工防治。与化学农药相比,应优先考虑生态环保植物药的原则,主要由枯茶、野生茴香、雷公藤等温水植物组成。
2.3玉米叶斑病
玉米叶斑病,从病名上也可以看出,该病的主要危害是叶。玉米病的最初症状是叶片上的针状斑点,然后是浅棕色斑点,由于叶脉的限制,这些斑点变长或纺锤形,中间是浅棕色,边缘是深棕色。玉米叶斑病很可能发生在玉米生长的每个周期中。当温度在20℃以上时,最容易发生这种疾病,因此种植玉米的农民应特别注意。防治方法可在该病害发生时喷施丁香油400倍液防治,预估防治率可达70%以上。
3玉米叶斑病的防治
3.1发病症状
玉米叶斑病可对玉米叶片和苞片造成严重损害。玉米损伤后,病灶呈不规则、透明、边缘呈褐色,病灶上出现许多小褐斑。病原菌的大量子囊在小斑点中存活,成熟时会危及其他玉米植株。玉米叶斑病可分为大叶斑病和小叶斑病。其中分生孢子在环境温度达到23-25度后最容易生长发育。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如果水分充足,将加速疾病的发展,导致大规模的流行病。山西省每年7~8月大、小叶斑发病率较高。玉米在同一地区连续种植,施肥管理不当,抽穗后田间保持湿润,常引起叶斑病。
3.2防治措施
首先,做好农业防治工作。病后应及时清除叶片,加强玉米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做好中耕除草排水工作。不断改善玉米田的小气候环境,提高玉米植株的抗逆性;二是适时施肥。在拔节期、喇叭期和抽穗期,应做好施肥管理。在各个时期应该结合灌溉施入尿素10公斤,控制和减轻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再次,及时药物预防和治疗。早日做好玉米叶斑病防治工作,重点防治易感玉米品种和近几年来病情严重的农田。玉米地出现零星症状时,应及时用药,控制病情中心,减少疾病传播。在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爱苗、70%甲基托布津、65%代森锌等药物,兑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每隔一周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在用药过程中,为了保证药效应该选择在晴朗的天气的早上露水消失和傍晚进行;最后,增施磷肥和钾肥。在叶斑病防治过程中,对中缺磷和钾元素的地块可以采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及补充微量元素等,提高玉米的抗性。对于发病严重的地块,在病害得到控制之后,应该及时的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玉米及时生长,确保丰收。
3.3玉米螟虫害症状
玉米螟主要会对玉米的雄穗、雌穗、新生叶、以及茎秆幼嫩部分造成损害。在玉米心叶期,该病的主要症状为,抽出心叶后,叶片出现排孔,从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在玉米穗期该病的主要症状为雄穗停止授粉、雌穗出现虫道等。
3.4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适当引入赤眼蜂、白僵菌等进行玉米螟生物防治,可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药物防治,针对玉米螟的药物防治,应秉持早治疗早生效的态度,在玉米螟虫害发生初期即使用25.0%左右的高效氯氟氢混合25.0%左右的甲维盐各100.0mL进行农药防治;也可以使用甲氨基阿维菌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较为显著。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我国玉米产量和玉米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重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使玉米种植者能够及时从外部吸收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突破传统玉米栽培技术的局限性,使玉米生产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呈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特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农民朋友最喜爱的作物,推广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别介绍了玉米叶斑病、玉米螟和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这些方法可能不够全面。仅供读者和农民参考。
(作者单位:164031黑龙江省北安市通北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