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音
转眼就要到6月份了,一年又要过去一半了。年初立下的那些flag实现了多少呢?每天读书半小时?每周健身三次?一年去两个地方旅行?……
太忙了,太累了,沒有时间完成。的确,有时生活就像一场恶心的打地鼠游戏,琐事、会议、邮件、消息像地鼠一样无休无止地冒出洞口等你解决。而且,这个时代,还有太多的信息在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刷一下朋友圈,追一会儿剧,听一会儿课。如潮水一样的信息将我们淹没,任何一件事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种感觉并不好,你讨厌让别人失望,也讨厌让自己失望。
“子弹笔记(Bullet Journal)”创始人赖德·卡罗尔曾是其中一员,甚至更加力不从心,因为他是个多动症患者。“举一个例子,我们站在雨中试图要把雨滴抓住,而我的注意力就是四处散落的雨滴,我却想把它们抓住。当时我感觉,自己特别没有规划和条理,也感觉到压力很大,经常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用处,我观察了我的同学,发现他们好像可以很轻松地去做笔记、通过考试,但是对于我来说,似乎这件事并没有那么容易。”在中国的公开演讲中,赖德回忆自己的童年。为此,他开始探索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法,并都记在了笔记本上,这就是子弹笔记的开始,有点像现在流行的手账。
很多人的手机上都有各种手账App,甚至也专门买过笔记本规划日程,但生活依然混乱而低效。手账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记笔记,一种是列清单,但在赖德看来各有利弊,而子弹笔记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系统”是子弹笔记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个“系统”应该完全符合用户自己的需求,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更专注、提高自己的效率,它帮助我们把正在做的事情更加条理化、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够给行动进行指南。
在记笔记的过程当中会有各种类型的反思,这样的流程被赖德称之为“反思的过滤器”。他通常会问自己这几个问题:1.这个问题是否是至关重要的?2.这个问题重要吗?
“反思”在子弹笔记的体系当中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为任务清单进行瘦身,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更少的事情上,从而让自己更加专注。
这都是赖德小时候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具备的特点,他发现多动症迫使他提前解决了数字时代里人们共同的病症:缺乏自我意识。他非常喜欢的一句名言是“那些知道自己为什么能活的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能继续活下去”。
后来,赖德把自己使用笔记本的方法推荐给了焦头烂额的朋友。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朋友在尝试过后,强烈建议他将这种方法分享出去。于是,他创办了子弹笔记的官网,网站的浏览人数很快就从最开始的几十人增加到了十万、数十万,到目前已达到了上千万。
这成了风靡欧美社交网络的超级笔记术,仅在Ins上,就有270万的晒图,是“秘密花园”热度的2倍多。2015年左右,就有国内的手账达人在中文网络世界分享使用子弹笔记的心得。
赖德还出版了书籍《子弹笔记》,今年有了中文版。一个网友试用时在豆瓣上打了三星,立了一个flag:“如果1个月后我还在用,我会改成五星。”一个多月后,他打了五星。有读者觉得受益良多:“忙碌不代表高效,行动需要有明确的意志指导,‘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也有读者觉得不过尔尔,与其他时间管理术区别不大。不过,无论如何,重要的是要开始做。
为了宣传新书,赖德也第一次来到中国。一天,在密集的采访之后,他赶在太阳落山之前,爬上北京的景山俯瞰落日下的故宫。这是他当天to do list上的其中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