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贵美 张蓉
(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重症精神病,本病复发性高,患者以精神、行为能力减退为主要症状,患者社会活动能力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增加患者家庭、社会压力及负担[1]。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十分重要,本次研究比较60例未给予团体心理咨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护理患者与60例给予团体心理咨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PRS量表、SSSI量表得分情况,现报道如下。
实验组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比例为17∶13,年龄在23~58岁,中位年龄为(33.12±1.12)岁。学历:有33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有18例为大专及大学学历,有9例为大学以上学历。对照组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比例为11∶9,年龄在25~58岁,中位年龄为(33.11±1.15)岁。学历:有32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有19例为大专及大学学历,有9例为大学以上学历。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精神病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训练及常规心理护理,其中行为训练主要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应融入患者生活,合理安排患者日常作息,从而促使患者养成早起、早睡的作息习惯,患者起床后应自行整理床铺、刷牙、洗漱、而后就餐,就餐结束后自行洗刷餐具,进行集体活动,以培养患者独立生活能力,集体活动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相互学习,并对患者人际交往方法、技巧进行示范,从而提升患者交流能力与技巧。②心理护理:患者日常生活自己自理,与他人可正常交流后给予自行出入病房、可自由外出等优待,除此之外,嘱患者家属多探视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配合临床治疗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治疗服务,(1)选取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实施团体心理咨询,每8名患者组成团体心理咨询服务小组,每周二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时间控制在1h至1.5h。(2)团体心理辅导具体实施内容和实施方法:第一次团体心理护理主要包括自我介绍、建立契约、树立个人目标。第二次团体心理护理内容包括热身、交往探讨、互诉心声。第三次团体心理护理主要内容为协助团体成员树立平等、友好的人生观。第四次团体心理护理主要内容为成员互诉心声,给予患者理解,鼓励患者,并之处患者表达中存在的问题。第五次团体心理护理指导主要探究如何有效提升人际沟通能力,成员之间分享心得体会。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BPRS量表与SSSI量表得分情况,其中BPRS量表总分为3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精神症状越重,SSSI量表总分为4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社会功能恢复越好。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前BPRS量表与SSSI量表与对照组经T验证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BPRS量表与SSSI量表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
表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PRS量表与SSSI量表得分变化情况(±s)
表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PRS量表与SSSI量表得分变化情况(±s)
组别nBPRS量表SSSI量表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实验组6030.25±1.2510.21±0.5221.21±1.2341.21±1.62对照组6030.26±1.2617.62±0.5321.22±1.2435.21±2.62 t 0.0256.1020.1046.326 P>0.05<0.05>0.05<0.05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药物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环节,但提升患者社交能力对促进患者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相关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缓解后内心渴望重返社会,但受自身疾病的影响,患者在与家属、亲朋以及陌生人交流时可出现自卑情绪,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2]。团体心理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为患者创建陌生群体环境,同时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降低团体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不良刺激。团体成员之间可充分尊重彼此,并在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落实相关社会交流技巧,以提升精神分裂患者社会交流技巧实际运用能力[3]。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给予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后BPRS量表与SSSI量表得分分别为(10.21±0.52)分、(41.21±1.62)分,均明显对照组。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给予团体咨询心理护理干预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