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英
(南京明基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9)
辅助性器械与侵入性操作常用于重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主要由于其个人身体素质很差,免疫力低,并且常常出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常用的侵入性操作有留置导尿管、静脉导管等。在辅助器械以及侵入性操作的使用过程中,伴随着刺激机体的现象发生,使机体的敏感度增加[1],增加了感染风险。有研究指出,置管处敷料与感染情况发生存在相关性,基于此,本文将以我院近一年(2018年1月-2018年12月)8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使用。
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中心静脉导管患者8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根据敷料不同进行分组,分别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1例与19例,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年龄平均值为(59.72±4.21)岁。干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0例与20例;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年龄平均值为(55.78±4.82)岁。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1.2.1 基础护理 所有患者均行无菌操作,其中包括七步洗手操作、使用无菌帽子、口罩与手套等,加强操作部位皮肤的消毒。合理控制导管留置时间,及时用管与拔管。穿刺操作时需选择合适部位,以附着细菌少为首选部位,如锁骨下。敷料及时更换。接头需定时进行维护,避免感染,加强导管观察,避免血栓形成,保持导管使用通畅,从而预防感染。
1.2.2 常规组 给予常规组3M透明敷料:
材料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套件,(生产厂家:美国3M公司;规格:C1685-1),在置管24小时后,在中心静脉导管周围皮肤,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套件进行维护,随后待干以后,取护理套件中的敷料对导管进行固定。每7天进行1次更换,若出现敷料松脱与局部的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需随时更换。
1.2.3 干预组 给予干预组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
材料为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生产厂家:美国3M公司;规格:1658R),在置管24小时后,在中心静脉导管周围皮肤,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套件进行维护,随后待干以后,取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对导管进行固定。每7天进行1次更换,若出现敷料松脱与局部的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需随时更换。
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维护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
置管情况: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为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并详细记录。
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拟定的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术等栏目,分为三个等级: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对两组患者的置管维护不良事件发生率,干预组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置管维护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详情如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因此如何预防中心静脉置管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成为临床上关注的重点[2]。目前,在临床的中心静脉置管维护中,所应用的敷料常为透明敷料,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透明敷料较易造成皮肤瘙痒、潮红与红疹,增加患者的不适,影响睡眠与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临床深入研究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敷料,葡萄糖氯已定抗菌敷料逐渐应用于临床,由2%CHG凝胶垫与透明敷料组成[3],具有抗菌作用,在皮肤表面持续释放,可有效隔离多种微生物,减少导管的细菌定植, 达到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后穿刺点感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比对两组患者的置管维护不良事件发生率,干预组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综上所述:在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中实施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有效降低置管维护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