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全胜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高血压脑出血为中老年最为常见病症,其发生较为突然且发展速度快。临床多以手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且在手术方案上存在有较高的可选择性[1]。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均存在有较高的实施率。本次研究就对以上两种方案具体效果展开分析。
本次纳入病例120例,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所接诊,取组中60例,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即对照组,余下60例按照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即观察组。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61~79岁,均值为(70.12±1.27)。而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在60~80岁,均值为(71.21±1.09)。以上对比P>0.05,具可比性。
对照组按照开颅血肿清除术展开治疗,术前结合CT检测对患者脑内血肿所处位置进行观察,切口位置选择在颞部头皮约5cm位置处,并对颅骨进行钻孔,直接深入到患者颅内,随后将患者硬脑膜进行切开,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而观察组则按照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展开治疗,选用常规颅内血肿穿刺针,结合术前CT检测结果,直接穿刺入患者血肿位置,并借助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微创术后引流管内予尿激酶2~4万单位稀释后注入,夹闭引流管,约2h后打开,一天两次。
在整体疗效上,若患者治疗后完全恢复,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可正常完成日常生理活动,即显效。若治疗后,患者各方面症状得到改善,神经功能存在轻微损伤,但未对患者预后造成较大影响,即有效。若治疗后,患者各症状未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即无效。此外,需借助CSS评分对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进行统计,并对比BI指数[2-3]。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6%(58/60)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整体疗效分析[n(%)]
在手术后7天,两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BI评分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BI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BI评分对比(±s)
组别例数神经功能评分BI评分观察组6013.82±1.7286.83±1.41对照组6018.99±1.0876.05±1.34 t 8.6479.634 P 0.0130.005
在高血压长期影响下,容易促使导致脑部动脉血管出现纤维化坏死,进而形成动脉瘤。若患者血压突然上升,促使血管破裂,导致患者出现脑出血。一旦出现脑出血,血液很容易进入到蛛网膜下腔中,进而形成血肿,对脑组织造成压迫,表现为脑组织移位以及脑室变形等,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在以往开颅血肿清除术中,虽然可对患者脑细胞出血症状进行有效处理,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预后欠佳,同时容易促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而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可对患者血肿进行有效清理,促使患者脑水肿症状迅速得到改善,降低患者出现脑疝的几率。此外,在该手术方案的作用下,更可降低蛋白分解以血液凝血酶对正常脑组织所形成的毒副作用,避免患者出现继发性脑损伤[4]。同时,该手术方案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助于患者在术后较短时间内进行恢复,而通过在手术后进行引流治疗,可帮助患者颅内首次未清理完水肿进行得到清除,且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在手术中对患者脑组织以及血管所造成的干扰较小,对于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存在有重要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具体对上述两种手术方案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具体效果展开分析,结合观察可知,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作用下,可有效保障临床对该部分患者治疗的综合效率,并可达到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保护的作用,对于帮助患者进行恢复,存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综上,基于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多方面优势,可视为处理该类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