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尧,张 纯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在园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与园林工程制图与识图、园林手绘表现技法、设计构成等多门基础课程共同为园林规划设计这门核心课程服务。在园林景观设计岗位中作为设计师的语言、设计理念的表达形式存在,是设计师必备的技能。但是在现在的课程教学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下。
园林设计类课程的内容彼此交融、相关性和融合度极高。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中之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不与园林设计类课程联系,出现设计方案不考虑表现效果,表现效果无法满足设计需求的情况。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遵循理论讲授-课堂示范-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困难,存在一步学不会,后面都不会的情况。对计算机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堂中能够掌握基础的软件操作,达到抄绘图纸的水平,但是依然无法独立完成设计图纸表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业难以完成,抄袭、拷贝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在设计类比赛中成绩不突出。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独立教学,学生掌握的绘图技能无法与设计类课程的理论知识相联系,没有完整的专业体系。设计表现与设计构思之间缺乏碰撞,导致设计作品缺乏创新思维,设计表现空洞,无法达到园林设计类人才岗位的需求。毕业与就业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1]。
协同学概念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 (Hermann Haken) 于1971年提出, 并在1976发表的《协同学导论》中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 他提出“应用协同学的规律可以用较小的努力获得极大的效益”[2]。协同教学又叫合作教学法, 即在同一教室或同一项目中, 有两位或多位业界专家和 (或) 老师对一群拥有多元特质的学生进行实务教学的一种方法[3]。一般根据教师组织形式的不同, 将协同教学模式分为典型模式、支持模式、平行模式和嘉宾模式等[4]。嘉宾模式是指在一门课程的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在特定的课程环节中邀请其他教师或者行业专业人士以嘉宾身份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课程设计、课程主要教学、成绩评定还是由课程老师负责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讲授,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可以将专业知识进行串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同时能够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5]。
通过对该门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协同教学理论的研究,笔者认为该课程不能脱离设计类相关课程独立存在,技能的掌握必然是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才能够发挥其作用。因此提出在协同教学模式引领下的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实施策略。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作为园林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设计软件的操作技能,熟练地运用软件进行园林图纸表现,完成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任务。近几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对学生园林规划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的设计不能停留在图纸阶段,要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案的推敲、设计表现、景观材料、造景植物以及建成后的效果具有深度把控性。园林行业也要求毕业生在工作中具备景观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的能力[6]。针对大赛要求和行业需求,提出了课程的协同化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单一课程教学模式,提出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植物造景课程等设计类基础课程相结合,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内容,以大赛要求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模式,以促进课程间的相互联系,提升专业技能掌握,拓展专业知识面为目标,形成整个教学系统的共同目标体系。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在园林工程制图、园林手绘表现技法等前期课程的基础上,又为后期的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设计等课程服务。其自身具有知识点繁杂,应用灵活性强的特点,适合利用企业项目与前期课程与后续课程协同,以模块化划分教学内容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工作阶段,将课程内容划分为4个模块(表1)。
表1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化教学安排
课程模块化教学表,按照企业中对一个景观设计项目的工作流程,对课程进行了模块划分,并对每一阶段的工作提出具体的技能要求,以及涉及到的相关课程[7]。由课程模块化教学安排表可以看出,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在园林景观设计项目中的重要作用,从最初的概念设计表现阶段到最终的施工图设计表现阶段都离不开本门课程的参与。它是一个贯穿于设计全过程的操作性课程,故以协同化的思路合理划分教学内容,由相关课程的老师穿插讲解不同模块的内容,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专长,还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完整的项目流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始于组织教学, 终于教学评价[8]。在确定了协同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后,以什么样的形式落实在课堂,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与企业项目结合的过程中,又需要充足的设计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根据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的合理设置就成为了教学内容实现的重要保障。协同化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协同,对于四个教学模块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不同的知识在讲授方法上就有所不同。例如在方案设计模块,需要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也需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操作技能学习。对于理论类课程,老师一般会使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方式进行,而操作类课程多运用示范讲解、分组教学、实战演练等教学方法[9]。对于协同化教学的课程,除了要求每一个课程方法之间的协同,也要求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协同,使课程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连贯的整体。第二个是不同教师教学方法的协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团队中的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学设计、语言表达等。例如,对于小花园景观设计理论的讲授,有的老师喜欢用情境教学法,提倡带领学生走入小花园进行实地感受、测量、拍照、总结设计理论。有的老师会选择2个不同的小花园景观设计的案例进行对比教学的方法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协同化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知识点,代课教师讨论制定相同的教学方法,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协同化教学过程的体现。
传统课程中的教学评价模式一般是老师为主体的考评制度,计算机辅助设计课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到课率、课堂练习情况和课后作业情况给出学习成绩[10]。协同化教学的评价提出以总结性评价为主,教师团队根据每位教师所讲授的模块、章节、内容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价,课程负责人对各位教师的课程评价进行汇总,给出最终的课程成绩。例如第一个教学模块,从概念设计开始,由设计构成老师、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老师主要讲授,通过初步方案的徒手绘制,考察学生对设计理念、设计概念的掌握情况,以此作出第一模块的成绩评定。第二个模块,方案设计阶段,由园林规划设计课的老师带领学生对方案进行深入细化,植物造景课程老师对植物造景方法、种植设计进行讲授,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老师教授学生通过设计软件绘制方案。各位老师从学生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第二模块的学习进行评价。第三个模块,扩初设计阶段,主要由硬质材料课程老师针对园林常用的硬质材料进行讲解,促进学生对材料的进一步了解,并通过软件进行扩初图设计的表现。老师从这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定。第四个模块,施工图设计阶段,园林工程制图、园林工程设计两方面的老师讲授施工图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制图的规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国家规范完成施工图的绘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将继续提升学生对于设计软件的使用技能。各位老师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作出评价。课程负责人,最终将四个阶段的评价进行汇总,得出学生本门课程的总结性评价。这种协同化的教学评价从学生掌握知识的各个方面和不同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更全面、更客观。课程负责人也可以在学习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课程设计的优化、教学结构的调整和教师团队的调整。
根据对2016级学生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运用协同教学模式后的效果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得出了协同教学模式在园林专业本门课程中的效果: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协同化教学模式通过寻找设计类课程的相关性,融合项目案例,将课程内容模块化的方法组织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11]。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顾学习软件操作,不联系设计、不联系实际的情况。以企业设计流程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普遍具备了触类旁通的能力,对于设计类作业能够按照分析—探讨—绘制—表现的方法进行实践。②促进了相关课程的教学。将设计类课程相关的知识进行了协同教学,解决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学生能够在设计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之后,紧接着在企业项目中得到设计实践,在学习了计算机软件操作的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在设计案例中完成设计表现。这种协同化的教学,也带动了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了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在园林专业形成了课程内部和课程之间的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2016级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中也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③满足行业要求,提高就业质量。对2016级学生定岗实习签订企业情况进行分析,有79%的学生进入园林及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同比去年有所增长。证明学生具有专业自信心,对所学专业有热爱,有热情。对部分企业进行走访,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较高。反应大部学生能够完成CAD描摹、效果图表现以及基础的效果图绘制等工作,满足了园林企业对设计师助理岗位的基本要求,提高了毕业生质量,在毕业生与企业之间架起了畅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