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定及防控技术

2019-05-22 09:30张世菊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12期
关键词:猪瘟患病非洲

张世菊

非洲猪瘟与猪瘟都属于高度接触性、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发病原因主要有极强传染性病毒引起,由于该病传播速度快且致死率极高,对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受到全球范围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控制非洲猪瘟与猪瘟,需要做好鉴定与防控工作。

1病原体

1.1病毒形态特征

尽管同为病毒,两者在形态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可作为鉴定的依据之一。①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20面体且对称、带囊膜的双股DNA病毒,直径约为172-220nm,为六边形。该病毒粒子中包含多于28种结构蛋白,感染细胞内部包含多于100种病毒诱导蛋白,其中至少有50种可与感染猪、康复猪的血清产生反应;②猪瘟病毒为黄病毒科病毒,直径约为40-50nm,部分囊膜突出长6-8nm,浮密度为1.12-1.17g/ml,沉降系数为140-180s。

1.2病毒抵抗力

①非洲猪瘟病毒对温度与酸的抵抗力极强,在室温干燥或冰冻情况下,数年均可存活,室温条件下经过18个月依旧能从血液与血清中将病毒分离出来。非洲猪瘟病毒对高热极为敏感,在60℃环境下经过30分钟便会死亡,同时对许多脂容积与消毒剂敏感;②猪瘟病毒在阳光直射条件下1小时不死,使用乙醚、氯仿等脂溶剂能快速致死病毒。2%和性钠溶液经过1小时即可杀灭病毒。含病毒的冰冻猪肉在3个月以上时间中依旧具备传染性。

2流行病学

①非洲猪瘟只会发生在猪与野猪身上,发病猪的体液、器官及排泄物都会携带大量感染性病毒,其中ASFV为虫媒病毒中的DNA病毒,猪虱等软蜱作为传播媒介,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宿主。猪作为ASFV的唯一自然宿主,在软蜱与猪之间不断循环感染,导致ASFV难以被消灭;②在自然条件下,猪瘟的感染不会因为性别、年龄、品种而有所区别,病毒存在于患病猪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中,并且饮水源、圈舍等环境场所都有可能成为疫病传播的传染源,也会通过猪肉或肉制品进行传播。一般来讲,导致猪瘟爆发的常见原因是向健康猪群中引入了潜伏期病猪。

3致病机制

①非洲猪瘟主要经过口、鼻等途径进行传播。皮肤擦伤、肌肉与静脉的注射、软蜱叮咬都是造成感染的主要途径,其中最先感染的是扁桃腺、颌下淋巴结,之后通过血液到达骨髓、脾、肺、肝、肾等器官,进一步加快了病毒繁殖速度。感染一周左后便会形成病毒性败血症。急性非洲猪瘟的病程后期会导致内皮细胞病毒繁殖,其中血管渗透性加强会造成亚急性病猪出血,而急性后期会因为肺血管内部巨噬细胞被激活,便引发肺泡水肿,极易造成患病猪死亡;②猪瘟病毒能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口、鼻等途径侵入,也有部分病毒能够通过眼结膜、皮肤损伤等部位感染。一般来讲,猪瘟病毒会首先在扁桃腺隐窩上皮细胞中增殖,逐步扩展到周边淋巴网状组织,在淋巴结出增殖而渗透外围血液。在强毒感染一周后,会出现全身性皮肤出血情况,原因是内皮细胞变性,血小板匮乏与纤维蛋白元合成存在障碍所造成,是患病猪的致死的原因。

4综合鉴定要点

①非洲猪瘟症状与急性猪瘟相类似,仅存在于流行早期,且发病头数不多,大部分为急性病例;②非洲猪瘟患病猪在发热3-4天后才会表现临床症状,随后温度降低过1-2天便会死亡。而猪瘟会在体温升高时便有显著临床症状,一直维持到死亡;③非洲猪瘟患病猪的毛稀少部位会出现皮肤紫绀区,耳部呈紫色肿胀状,四肢与腹部会出现紫黑色斑点;④非洲猪瘟患病猪的胸腔、腹腔会积储大量黄色、黄红色液体,而肺小叶间、结肠等处的粘膜、胆囊壁会出现水肿。猪瘟则只会出现出血斑点,能直观鉴别;⑤非洲猪瘟患病猪在淋巴结、腹腔内部都会表现出显著的出血病状,存在小状血瘤;而猪瘟一般不会出现小血瘤,只会存在大理石状出血;⑥非洲猪瘟通过组织学检查,能在显微镜对淋巴组织切片染色的检查过程中,发现淋巴细胞核破裂。而猪瘟则不会。

5防控技术

5.1非洲猪瘟的防控

5.1.1切断传播途径。养猪场尽量采取封闭式饲养模式,对一切进出养殖区域的人员、车辆及物品都要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尽可能避免家猪与野猪、软蜱之间的接触,降低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传播的可能性。不得用餐余垃圾喂养生猪,切断病原体经过污染水源进行传播的可能性。通过切断生猪与病原体之间的接触途径,能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控制疫情的发生与流行。

5.1.2保护易感动物。养殖人员需要与当地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开展的疫病排查工作保持配合,执行严格的检疫机制,一切患病猪都需要以科学手段淘汰掉,保证养殖猪群的健康。对各类饲养管理因素,如饲料、卫生、排泄物处理等,都要以完善制度去保证生物安全环境及生态环境的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如若发现猪瘟疫苗免疫失败或是出现不明缘由的死亡情况,一定要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

5.2猪瘟的防控

5.2.1已经消灭猪瘟的地区,需要全面禁止从依旧存在猪瘟地区引进生猪、猪肉以及未经过加热灭菌的肉制品,目的是避免猪瘟病毒再次引入。在我国农村地区,生猪养殖依旧为家庭圈养方式,这种自繁自养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猪瘟的传播,再加上当地畜牧兽医站的工作完善,日常饲养管理与消毒机制的贯彻落实,现如今农村养猪户对圈舍卫生环境工作极为重视,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5.2.2一切从外地引进的生猪都需要展开严格的隔离检疫工作,确保无任何显性与隐性疾病才够接种猪瘟预防疫苗,混入健康猪群中饲养。

5.2.3倘若发现有猪瘟症状,一定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将感染猪群进行隔离封锁,对一切传染源、接触物、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隔离期间,要采用2%-3%和性钠溶液进行全面消毒。

综上,文章通过对非洲猪瘟与猪瘟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机制、综合鉴定要点及相关防控技术展开分析,希望能为养殖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在实际养猪过程中对细节多加关注,有效抵御非洲猪瘟与猪瘟的侵扰,减少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674202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猪瘟患病非洲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非洲鼓,打起来
浅谈猪瘟防治
非洲的远程教育
猪瘟与附红体混合感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