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的八条规律

2019-05-22 09:31邓伟志
领导文萃 2019年10期
关键词:邓小平改革开放规律

邓伟志

中国改革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从自发到自觉,是“一次伟大觉醒”,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运用规律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那么,中国改革有哪些规律呢?这里初步总结提出以下八条。

第一条:“目标守恒律”。我们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再具体地说,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认识到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既不可超越初级阶段,也不可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管怎么继续改下去,中国仍坚持在国体、政体、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改革,这是中国改革第一要义,因此称之为“目标守恒律”。

第二条:“全面覆盖律”。中国的经济改革已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中国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业。改革具有全面性,必然发展为全覆盖。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始终是大开的。改革的领域也涉及方方面面。

第三条:“贫富平衡律”。中国现在有13亿多人口,富裕的程度不会一刀切。对先富起来的人只要不是走歪门邪道违法富起来的,我们都应当为他们鼓掌。与此同时,先富起来的人也应当主动帮后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条:“快慢有节律”。由于改革给不同群体带来的利益不同,得益少的人难免劲头不足,因此,有时步子快不了。再加上国际上的变数有时是难以预料的。因此,有時候不得不放慢速度。几十年来,国内就“稳”与“进”的关系讨论过多次。如何把握好二者的关系,这里面大有学问。稳中求进是动平衡。

第五条:“进出守则律”。商品进口出口,都要遵守世贸组织的规矩。和任何国家往来都要按规则办事。这样,在有人耍赖时,在有人搞“双重标准”翻脸不认人时,我们可以拿出规则与之争辩,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六条:“内外有别律”。在提倡对外开放时,总有些人批评过去的闭关锁国,甚至捎带着批评“自力更生”。这种批评只有一小部分道理,基本上不符合实际,没有追根求源。过去的锁国,有一小部分是我们在国门里面锁的,绝大部分时间是人家在我们国门外把我们锁在里面的,我们想出去,而他们迫使我们不能出去。在今天风云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人口大国仍然只能是以自力更生为主。在外贸依存度上要把握好分寸。在高科技方面,提倡学术交流,可是别忘了1959年和1960年苏联专家突然全部撤走的那段历史,最终还不是靠我们自力更生吗?

第七条:“差异包容律”。改革就是改旧、除旧。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治疗思想僵化的良药。对改革进行改革,解放“解放思想”,是改革家脑子里须绷紧的一根弦。

第八条:“上下同心律”。中国改革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开展起来的。邓小平是改革的总设计师,为改革出谋划策,在改革遇阻时为改革撑腰打气。1992年7月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来的。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这体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真心实意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所以说,改革开放靠的是上下同心,是合力。

上述八条规律是从改革开放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提出的。“目标守恒律”是从中国国情、从社会制度出发提出来的。这是根本,是大方向。“全面覆盖律”是从“社会有机论”角度提出的,社会有机论要求改革具有全面性,单打是不行的。“贫富平衡律”是从社会结构理论角度提出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不合理,功能容易东倒西歪。社会要分层,层与层之间要相融。“快慢有节律”是从改革工作的步伐、节奏上提出的。快慢只能是顺势而为,不可拍脑袋,拍桌子,瞎指挥,不可搞“一言堂”。“进出守则律”是从开放的角度讲走进走出的有序性。“内外有别律”是从国际环境复杂性的角度讲的。“差异包容律”是从改革的认识论角度提出的。改革需要理论,理论需要讨论。“上下同心律”是从“社会系统论”角度讲的。“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摘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邓小平改革开放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巧解规律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