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群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广东清远 511500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在骨伤科十分常见,一般是半月板生理解剖结构的破坏,进而产生局部破裂、疼痛、交错等一系列病症[1]。传统治疗多将关节万全切开,者会导致关节软骨的应力明显增高,关节生理结构失去稳固性,膝关节远期退变速度加快,不利于患者的恢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节镜技术在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的优势[2]。本研究选取我院病房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46例,旨在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和半月板成形术应用于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取得满意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本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我院病房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46例,依据随机原则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61~80岁,平均(67.9±6.1)岁,病程时长4d~20年,平均(11.56±1.62)个月,损伤原则分析:交通事故8例,运动损伤8例,跌摔伤4例,高处坠落2例,重物砸伤1例,损伤位置:左侧膝盖13例,右侧膝盖10例;对照组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7.4±6.3)岁,病程时长5d~19年,平均(11.48±1.63)个月,损伤原则分析:交通事故9例,运动损伤7例,跌摔伤5例,高处坠落1例,重物砸伤1例,损伤位置:左侧膝盖11例,右侧膝盖12例。本项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入组患者均告知试验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时间、损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实验组采取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方案,患者予以腰麻处理,取仰卧位,在大腿根部进行加压止血操作,膝关节镜行内外侧入路,首先进行膝关节内的探查,手术过程中依据观察情况,选择性切除阻碍关节镜通行的滑膜组织,避免关节囊和半月板接口位置的纤维环板受损,应用刨削器将破损位置修整成前后角完成的形状,游离端仅保留8mm,抽吸碎屑。依据半月板损伤类型选择适宜的缝合措施,应用缝合器将前角、后角及体部缝合完整,不稳定的半月板内部定于关节囊位置。完成操作后对关节腔通路进行仔细冲洗,退出关节镜,送入引流管路。手术7d后予以玻璃酸钠局部注射,具体方法:25mg qw,治疗疗程为3周。对照组采取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方案,应用蓝钳对前角、后角、体部进行切除,并使用钩刀协助操作,操作完毕使用负压吸引器进行碎屑清理,仔细冲洗关节腔,最后送入引流管路。手术7d后予以玻璃酸钠局部注射,具体方法:25mg qw,治疗疗程为3周。
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长和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时长。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实施手术方案前、随访半年后的Lysholm分值及IKDC分值情况。疗效评价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关节不痛,活动范围正常为治疗效果优;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运动时关节偶有疼痛,活动范围正常为治疗效果良好;临床症状和体征仍存在,活动时关节重度疼痛或休息时疼痛,活动受限为治疗效果差。患者术前、术后分别采用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以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3-4]。Lysholm评估量表系统由8个问题组成,总分数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恢复越好。IKDC评估量表系统由10个问题框架组成,分数越高代表恢复越好。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的手术所需时长(58.1±7.3)分显著长于对照组的(50.5±4.7)分,术后功能锻炼时长(27.2±6.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7.2±7.8)d,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2、6.969,P< 0.05)。
实验组治疗效果优良率(91.30%)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分值及IKDC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分值及IKDC分值均明显升高,但实验组的分值显著超过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情况比较(x ± s,分)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合并半月板变性在临床十分常见,特别在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多数患者由于跌摔伤、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意外伤害导致[5-6]。同时老年人群由于半月板水分逐渐减少,半月板逐渐变薄,弹性明显下降,而脆性升高,部分患者有膝关节炎症存在,上述因素都是诱发半月板损伤的原因,也是影响半月板手术恢复效果的重要因素[7]。常规应用半月板切除手术有效解决半月板损害游离组织对于胫骨关节平面的力学影响,缓解局部负重导致的生物力学挤压,改善临床疼痛症状[8-9]。
临床上针对半月板损伤手术的选择主要依据病变位置及程度。以往治疗半月板损伤多采取盘状半月板切除方法,术后常并发退行性病变及软骨损害[10]。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关节镜下成形手术得到广泛开展,通过修复盘状半月板,以期接近人体半月板的生理稳定结构,从而发挥其正常功效[11]。本研究选取我院病房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46例,旨在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和半月板成形术应用于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手术所需时长(58.1±7.3)分显著长于对照组的(50.5±4.7)分,术后功能锻炼时长(27.2±6.8)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7.2±7.8)d,实验组治疗效果优良率(91.30%)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Lysholm分值为(61.2±7.6)分、膝关节IKDC评估分值为(53.4±6.5)分,随访半年后Lysholm分值为(87.5±8.1)分、IKDC分值为(83.7±9.3)分。对照组治疗前Lysholm分值为(60.3±8.7)分,IKDC 分值为(54.6±7.1)分,随访半年后Lysholm分值为(77.1±8.4)分、IKDC分值为(73.4±7.1)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分值及IKDC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分值及IKDC分值均明显升高,但实验组的分值显著超过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并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通过采取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方案,不仅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对于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和熊新为[12]等的报道相吻合。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效果更为显著,符合人体力学原理,通过缝合以稳定半月板韧带,最大程度确保正常组织及功能的保留,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13]。关节镜下成形术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半月板的生物学结构,确保膝关节术后力学特性和正常水平相当,有效避免关节退变的进程[14]。可见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缝合术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手术操作快捷性较好,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15-16]。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完成后患者应当配合医生,避免增加过多的负重活动,术后恢复期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增加剧烈运动导致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应用于半月板损伤疗效确切,相对于常规半月板切除术更符合人体生物学理论,保留半月板基本结构及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