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森 车伟坤 梁 晶 谢伯威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高州 52520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属于新生儿时期的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多发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属于新生儿中最为常见的胃肠道急症[1]。目前我国的病死率已经达到10%~50%,而早产儿是NEC的高危因素,90%的NEC患儿均为早产儿[2]。由于该疾病起病较急,在确诊后患儿的病死率极高,因此临床预防NEC发生显得尤为重要。NEC患儿主要表现为呕吐、便血、腹胀,短期内更容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通常采取对症治疗,主张持续性的胃肠减压,抗感染与肠外营养支持,好转后转为肠内营养支持,但部分患儿疗效并不理想[3]。造成患儿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感染等,以及谷氨酰胺含量不足也可以导致该病发生。因此临床提出采用谷氨酰胺进行预防与治疗,本文通过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180例,对比预防疗效,旨在改善早产儿的健康水平,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名进行谷氨酰胺预防的早产儿设置为研究组,其中男50例,女40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为1000~2630g,平 均(1444.43±168.42)g;头 围 25~ 29cm,平 均(26.8±1.2)cm,出生身长38~ 44cm,平均(40.5±2.1)cm。另选取同期90名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早产儿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男46例,女54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为 900~ 2750g,平均(1584.23±165.34)g;头围25~29cm,平均(26.3±1.1)cm,出生身长38~44cm,平均(40.9±2.2)cm。收集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所得数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频繁呕吐≥3次/d,奶量不增或减少>3d,胃潴留量≥1/3前次奶量[4]。入选标准:(1)患儿纳入标准:均符合早产儿的纳入标准;无严重原发疾病,且住院时间超过7d;(2)患儿家庭纳入标准:患儿家长均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对治疗态度积极,能配合治疗调查工作;(3)本文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排除标准:(1)患儿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重度窒息、遗传代谢性疾病等;(2)家庭排除标准:家庭成员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家庭成员患有严重的躯体或精神疾病。
两组患儿均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禁食等常规治疗,均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待患者全身状态恢复后,给与胃肠喂养。研究组新生儿在入院第三天开始应用谷氨酰胺(海南海神同洲制药有限公司,H20030947),选择口服或鼻饲,剂量为0.3g/(kg·d),分为2次使用,治疗7d为1个疗程,基础治疗2~3个疗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仅采用母乳喂养。
观察两组早产儿的NEC发生率及早产儿的预后情况,其中NEC总发生率=(可疑+进展+确诊)/总例数×100%[5]。观察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的营养情况:采集外周血值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蛋白(PA)含量[6]。并在出生时与出生后3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早产儿的体重与头围。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早产儿NEC发生率1.11%与对照组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NEC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早产儿的营养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均相比治疗前出现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产儿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x ± s,g/L)
表4 两组早产儿生长情况比较(x ± s)
出生时两组早产儿平均体重与头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均相比治疗前出现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常发生于早产儿及出生体重较低的新生儿中,由于死亡率较高,属于新生儿消化系统的急症之一[7]。而NEC的发病率会随着患儿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减少而增加,由于发病因袭存在多样性,预防措施也仍不确定,需要不断提高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积极进行预防,降低发生率[8]。近年来关于NEC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学者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其主要发病机制在于保护机制与有害因素的失衡[9]。
本文通过将谷氨酰胺纳入研究中,通过提前对早产儿进行预防,结果显示研究组早产儿NEC发生率1.11%与对照组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目前认为NEC发病与早产、低体温、感染、喂养不当等多项因素存在关系,而肠道受损属于共同病理改变[10-11]。其中出生低于1500g极低出生NEC发病率较高,胃肠道蠕动较弱,导致其分泌的胃肠液量也就较少;而这类患儿在出生前存在胎膜早破或出生后会出现一定感染情况,临床会使用广谱抗生素,使用后加速肠道菌群失调,容易出现细菌过度繁殖的情况,导致受损的肠粘膜被细菌入侵造成NEC[12-13]。而谷氨酰胺属于机体内非必需的氨基酸,能够促进各细胞和各组织的代谢功能,且能够刺激肽类营养激素的释放,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谷氨酰胺对于新生儿来说的确极为重要,在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直肠道炎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患儿由于体内的营养储存严重不足,导致其谷氨酰胺含量较低,无法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14]。其中出生时两组早产儿平均体重与头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针对早产儿,多采用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能够及时为早产儿补充谷氨酰胺,更能够作为促分泌剂,促进肠道激素分泌,增强胃肠道功能,改善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临床疗效显著[15]。
综上所述,通过对早产儿实施谷氨酰胺进行预防,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维持肠黏膜完整,使得患儿体重与头围能够及时恢复正常,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