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峰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当前,贵州省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末,全省中小学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0%,而且有80%的班级实现了多媒体终端“班班通”建设[1]。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对网络教研的需求。但相比发达区域,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济都欠发达,网络教研在区域中小学校实施时,面临更大困难与挑战。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网络教研开展的现状如何,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困惑,后续如何改进,如何更好发展,迫切需要关注与了解。为此,课题组深入进行调查与走访,针对反映的实际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提高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教研的成效提供有益参考。
根据研究的需要,课题组以自制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网络教研情况”问卷,调查包括毕节、安顺、遵义、铜仁等9个少数民族地州市中小学校,涵盖了城市、县镇、农村三类学校。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940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为900份,有效率为96%。具体的调查对象年龄和学历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组成主要以中青年的教师为主,50岁以下的教师占90.2%;学历水平上,层次较低,以大专的居多,占42.2%,高中或中专的教师人数次之,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人数较少,仅有13.6%。这反映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师资水平及层次较低。有效开展教师教研活动能促进教师专业学习,提升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为全面了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网络教研情况,从了解程度、参与意愿、实施状况、支持环境4个方面开展相关调查。
表1 调查样本年龄分布情况
表2 调查样本学历分布情况
教师作为网络教研的执行者与直接参与者,只有他们对于网络教研有了解,才有后续的参与和研修。通过“您是否接触过网络教研”“您接触网络教研的时间”两个问题,调查教师对网络教研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61.8%的教师接触过网络教研,而只有23%的教师未接触过网络教研。反映出,网络教研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中已经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大部分教师已然接触过网络教研。关于教师接触网络教研的时间统计结果:有17.5%的教师接触时间在5年以上,55%的教师接触网络教研只有1年时间。说明大多数教师接触网络教研时间不长,对网络教研的认知有待深入。
网络教研活动主要依托于互联网,具有强交互性、高民主性的特性[2]。教师个人在主观意愿上是否重视网络教研,是否愿意参与网络教研,是否认可网络教研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教研的成效。主要调查了教师对网络教研的重视程度、参与态度、与常规教研地位比较三方面。
中小学教师中认为开展网络教研对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有14.4%,认为“重要”和“一般”的分别占20%和41.6%,只有24%的教师认为网络教研“不重要”。这表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认可这一事实:网络教研的产生和普及顺应时代发展,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中小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不但是必要的,还是必须的。
在参加教研活动态度的问题上,几乎所有人(92.7%)都愿意去参加,只有7.3%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参加。这一现象说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对网络教研活动是有需求的。绝大部分教师是愿意通过网络教研平台,与其他区域的教师们进行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借助网络学习、互动来发展与提高专业水平与能力。
网络教研是对传统教师常规教研与培训的增容、延伸与发展[3]。教师如何看待网络教研和常规教研的关系,涉及到网络教研能否在中小学普及,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统计数据表明,参与调查的教师中认为“网络教研将取代常规教研”有8.6%;认为“与常规教研并存”有10.3%;认为“网络教研没有发展前途”有8.1%;认为“网络教研是常规教研的辅助和补充”,有73.0%。说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是将网络教研置于教研方式的次要位置,对于网络教研的发展前景心存疑虑。
(1)针对网络教研组织主体的调查显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以上级教育部门为主,占69.2%,“由学校利用校园网组织”的占23.0%,“教师自发进行的”只占7.8%。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主要推动者是上级教育部门,在校级层面,只有少数学校承担起开展和引导网络教研的工作,教师自发进行网络教研的意识不强,个人的主动性不够。
(2)关于教研渠道的调查反映,教师中利用国家级的网络教研平台和贵州省级网络教研平台的情况最为普遍,分别为43.2%和31.8%;学校的网络教研平台吸引力则很有限,只占15%,其它为10%。这反映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教研主要是依赖国家及省级统筹建立的相关平台,学校网络教研平台的价值有待认可。
(3)依托互联网技术,网络教研相对常规教研,在教研内容方面有所增加,除备课、听课、评课和主题教学研讨等,还有博客反思、视频听评课等内容[4]。数据显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网络教研的主要内容是以网络备课为主,占74.2%,次之是在线视频观摩和点评,占34.8%;“主体式讨论”和“博客反思”的比例较少,分别占19.3%和12.1%。说明中小学教师的网络教研内容主要关注自身的教学工作,如“网络备课”和“在线视频观摩和点评”,而对于强调与他人互动的主题式讨论、强调自我反思的博客,涉及较少。
网络教研的深入开展离不开教师完备的信息技术能力,良好的网络基础环境和完善的网络教研平台的支持。以下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学校网络基础环境、网络教研平台建设3个方面进行调查。
(1)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有效的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完成相关的网络操作,这是网络教研得以顺利开展的技术保障。统计数据表明,教师对自己信息技术水平“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有19%,认为“一般”的有48%,“不满意”的有33%。调查反应出,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中“高水平”者为少数,超过1/3的处于“低水平”状态。这说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2)学校基础网络环境的好坏决定教师能否无阻碍的进行网络教研活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位置偏远,被阻隔于大山深处,中小学校网络基础建设尤为困难。统计数据表明,教师中认为学校网络基础环境“非常满意”的5.4%,“满意”的为18.8%,“一般”的为43%,认为“不完善”的32.8%。可以看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受地理位置、区域经济条件等制约,中小学校的网络基础环境有待改善。
(3)网络教研平台是网络教研开展的物理基础,它所呈现的功能、内容、管理及维护水平是网络教研能否能高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为此,从网站功能设置、内容建设、管理服务、维护更新四个维度进行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教师对网络教研平台的评价
统计数据表明,中小学教师对网络教研平台的总体评价不高。其中,教师对“内容建设”评价最低,有超过半数的(55%)教师认为“不完善”;“管理服务”评价最高,认为“非常完善”和“完善”的占一半以上。调查反映出,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应当加强“内容建设”。在访谈时,教师普遍反映网络教研平台特别缺乏具有民族特色的教研内容,如苗族歌曲、侗族舞蹈等数字化资源。
(1)明确网络教研目标,深度参与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活动具有时空分离的特征。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容易使教师产生情感与行动上的疏离与迷茫。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网络教研目标,避免迷失在网络的海洋中,不知所求。中小学教师教研目标的确定,可先从实际教学工作中寻找突破口,多观摩优质课程,多思考课程设计、实施与组织的细节,理清困扰着实践“教与学”的核心问题。同时,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钻研教育科研方法,联系地区教育的实际,深入探讨,归纳总结,在不断的升华凝练中,找寻最关注的教研问题,拟定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加以实践,并逐渐形成稳定的教育研究领域。
(2)顺应时代发展,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网络教研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学有所得。201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尽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要求。贵州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需要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在国家、省地区及学校多方支持下,多频次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尽快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活动相融合,为课程内容服务,为课堂教学添彩。
(3)发挥新媒体优势,构建网络教研新途径。囿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原因,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滞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网络教研的软、硬件环境都不够完善。因此,除了继续依托国家、省级网络教研平台以外,还可以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优势,构建网络教研的新途径,形成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教研新思路。如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创建学校专属的网络教研微信公众号,实现学校网络教研跨越式发展。通过公众号,学校随时推送最新教研信息,宣传学校教研活动,发布教研成果;利于“留言”功能,及时获取教师的反馈意见,提高教研实效性,形成人人关注教研活动,时时了解教研信息,处处学习教研理论的新态势。
当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对网络教研的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但在组织、实施等环节存在不足,所以,要在思想和建设上不断完善、不断探索适合贵州省的网络教研工作新思路,使网络教研真正为广大教师服务,真正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