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预习习惯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2019-05-21 10:07高扬
丝路视野 2019年7期
关键词:孔乙己作业思想

高扬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预习甚至比学习更重要。预,是预先,也就是学生在讲课之前主动接触讲课内容,带着自己的思想去品读文章,理解文章,这时他们会有最原始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最原始的疑惑。这些最原始的思想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一、预读并自行处理生字词,对学习有重要作用

学生预习最基础的也是最初始的行为是读文。他们在读文过程中首先解决的就是字、词、句。这些又是学习文章的基础的基础。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如果能很好地做下去,不轻视的话,那么会提高课堂效率,不至于老师用大量时间去解决生字词。所以,学生对字词的重视就是类似学“功夫”之前要学“扎马步”一样。学生在预习现代文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字词需要查阅字典、词典或者电脑资料;学生在预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一定会对照注释去翻译文章,他们就不自觉地去解决文言词汇,不自觉地去求知,这也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了一种查阅资料和信息整理的能力,也最初步让学生有了“质疑”的能力,所以说预习生字词是万丈高楼的地基,是最基础也是最必要的。

二、预读并形成对文章的初步认知,对学习有重要作用

学生读课文,他们对课文基本上是初见,所以一定会有一个第一印象。我们暂且不去考虑这个第一印象正确与否,单单考虑这个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就好。例如,学生在预习《小溪流的歌》这篇文章时,他们会分析泥沙、沉船等这些代表着什么?也会理解“小溪”最后汇成大海,也会理解小溪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以及它最终成的原因。这就是可贵的第一印象。那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抓住这些可利用的第一印象将讲课重点放到对学生面对挫折的教育上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因为学生的这些第一印象是正确的,所以老师就没必要再浪费时间重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出现不理解,或者第一印象错误,这是不是就是失败呢?当然不是。学生学习最终是要学习更多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所以说学生遇到问题或者理解有偏颇更是好事。这也给老师以深入讲解的空间,也给了学生深入理解的空间。例如学生预习《孔乙己》时就会感到迷茫。他们只能感受到孔乙己这个人挺可怜,甚至有的同学会认为“孔乙己”的下场并不意外!他们只是觉得,但并不能究其原因。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感到枯燥根本就不看了,或者就不预习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这个时候老师的重要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疑惑、学生的思想误区去调整教学思路,解惑便成了《孔乙己》这篇文章最大的难度,包括写作背景、社会背景(当时时代背景的人生百态及其原因)、作者鲁迅想表达的情感。这节课也许老师讲的内容居多。因为老师不讲,学生就不能深入理解,即使老师讲了,学生也没有生活感受,理解的程度也可能不深。所以这篇文章还会给学生留下疑惑和不解,这种不解会一直待到他们的思想成熟才会有所解答。大家看看,学生的疑惑真正想要揭开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但当他们理解后就是一种思想上的成长。

三、教师指引预习方向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

学生预习并不是只有学生参与,老师要布置好预习作业。这个作业是有针对性的。重点的字词、作者、写作背景、文章内容的引导阅读,这些都对学生的阅读起着重要作用。老师的预习作业布置的要适量,要有靶向作用。老师要了解学生学情,了解班情,不能遍撒网广捞鱼。课下注释上有的内容怎么筛选、社会背景怎么筛选、文章内容怎么有层次的引导,所以老师对预习作业的布置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起到了重点作用。预习作业是一方面,检测预习作业,发现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关系着正课的讲课方向和重点,所以老师一定要思考检测方法。太频繁、太繁琐的话,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最终适得其反。

四、预习整理对于学生信息搜集归纳能力的锻炼

预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于信息的搜集整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迅速地在头脑中形成懂和不懂两个概念。那不懂得内容会在学生的思想中占有主导地位。怎样解决不懂的东西?需要自主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搜集、记录和整理。整理过程中哪些是主、哪些是次,哪些關键、哪些是个人理解。这些问题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排序,他们会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是将找到的答案直接抄写下来还是简写还是写自己主观的答案,无论怎样做,这个过程都是信息在学生大脑中迅速整理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信息的筛选、提炼、归纳。让学生做预习,写预习笔记不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更锻炼了学生思维力向更深、更广的角度去发展。这才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也是讲读、写、思融为一体的最好方法。

五、预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

预习是一种自律的习惯。他与课堂不一样。课堂上很大一部分属于被动接受。但预习不一样,预习靠的是学生的自律,靠的是学生养成的习惯。如果学生应付性预习,那么他一定坚持不下来,预习也是假预习,久而久之就会放弃,不了了之。所以要让预习成为一种自律和习惯,就不能让学生将预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求知的乐趣。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负责,要让预习作业有层次感,让学生有求知欲,还要让学生有成就感。所以说预习与正课一定要挂好钩,一旦脱节,预习也毫无意义。

语文学科是一门主观意识比较强的学科,灵活度比较大的学科,我们不能用数理化的学科要求去做,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种素养是潜移默化的,是需要长时间的浸染和积累的,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主动质疑,所以说,语文预习是学生思想进化的铺路石。

猜你喜欢
孔乙己作业思想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作业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