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2019-05-21 10:07康春玲
丝路视野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农村

康春玲

摘 要: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承担着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农村文化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关键词:农村 文化建设 文化产业

一、领会原则,理清思路

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加强文化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和基本方式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基本建成同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遍布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村文化活动经常化、大众化,并形成资源共享、共建联办的良好格局,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符合文化大市建设要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格局,文化阵地覆盖面、文化资源利用率、文化服务能力等主要发展指标同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相适应,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二、讲求实效,抓好重点

首先,抓好队伍建设,培育多层次的农村文化人才体系。一是健全乡镇文化员队伍。要面向大众、面向市场,全面推行聘用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二是培养农村文艺骨干队伍。要注重发现和培养“乡土艺术家”,让他们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带头人,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三是壮大农民业余文化队伍。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组织各种文化队伍,力争每个村拥有一支以上农民业余文化队伍。四是扶持农村文化经纪人队伍。其次,继续抓好设施建设,夯实农村文化工作的基础。要注重发挥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综合功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发挥最大效用。第三,要切实加强对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加强历史文化的内涵研究,努力开创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相匹配的新局面。我们要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深入地开展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并结合普查工作,切实增强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深对温州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四,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繁荣农村文化,一方面要抓好文化下乡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农民搞好自办文化活动。要坚持典型引路,在继续抓好文化示范村等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实施农村文化示范户创建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农村文化全面繁荣。

三、发展文化产业

首先,大力发展农村新型文化产业。要顺应农民对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大力发展电影电视放映、图书报刊阅读、文艺演出、竞技比赛、教育培训、信息传播、科技推廣等新型文化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其次,让农村传统文化产业重放光彩。我县农村传统文化门类众多,内涵丰富,要在确保原生态文化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和人文价值完整性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内涵,科学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培育民间工艺项目,扶持戏曲、杂技等民族表演项目,发展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第三,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农村文化是新兴的产业,市场潜力很大。大力开发农村文化市场,培育农村文化市场主体,提升农村文化品位。

四、做好农民培训

要把农民培训工作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加快培养顺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要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重点抓好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要适时把农民培训工作的重心从“应急型”向“技能型”转移。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重点抓好农村未升初高中毕业生后备劳动力培训,让他们通过半年到一年的培训,获得一项专业证书,掌握一门技能。要突出抓好农村低保家庭人员的培训。针对农村低保户创业无门路、就业无技能的情况,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着力解决他们就业增收方面取得突破。

五、加强领导,落到实处

首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重中之重,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工作部署。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坚持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强化县、乡政府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建、形成合力。要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干部晋升考核,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农村文化工作考核体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其次,改革创新、激发活力。要按照政府支持、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思路,不断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子。一是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明确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深化内部改革,明确岗位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完善农村文化生产创作机制。加大对农村优秀题材和优秀作品的投入和奖励力度,将农村题材纳入影视制作、舞台艺术生产计划,保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在出品总量中占有一定比例,推出更多更优秀的农村文艺作品。三是改进政府投入方式。通过项目招标、公办民营等形式,提高农村文化投入效益;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扶持农民自办文化,使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四是积极引导农民文化消费。培育繁荣有序的农村文化市场,进一步增强农村文化“自我造血”功能,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分、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农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新农村 新一辈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