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磊 张鑫
摘 要:EM技术作为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利用EM技术处理垃圾渗沥液,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包括的多种有益的生物菌群能够抑制病源菌群以及腐败菌群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好氧及厌氧的特性,将有益的微生物菌群结合到一起,形成有益的优势菌群,从而达到改变垃圾渗沥液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效果。由于EM处理技术对于改善环境有着较好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引进这一技术用于处理垃圾渗沥液的问题。
关键词:EM技术;垃圾处理;渗沥液;处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染物越来越多,垃圾处理也成为一项巨大的工程。每个国家对于垃圾的利用程度不一样,因此垃圾处理的方式不一样。垃圾渗沥液是固体垃圾处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垃圾处理有效率的关键。由于垃圾的种类比较复杂,一般的渗沥液中含有复杂的病源菌群和腐败菌群,使用常规的活性污泥去污法和生物膜法都不能有效地降低渗沥液中的病原菌群和腐败菌群,处理后的污水经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其中的有害菌群和有机污染物还是会造成对生物的危害。采用EM技术制成的复合微生物来水利垃圾渗沥液,其中的有益菌群能够一直对菌群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促进有益菌群繁殖,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此外,采用EM技术处理垃圾渗沥液能够降低垃圾滲沥液处理设备维护和管理的费用,从而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
1 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材料
一般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采用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具体使用的菌剂类型由垃圾渗沥液的类型及污染物的含量决定。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包括益的光合菌、酵母菌及乳酸菌等,这些生物菌剂是根据好氧和厌氧的特征培养出来的,对于垃圾渗沥液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分解作用,并且能够增加垃圾渗沥液中的有益菌群,改善垃圾渗沥液中的生物菌群关系,使渗沥液中的污染物得到更加高效的转化,从而提高垃圾渗沥液的利用率。该次研究的实验中采用的是pH为3.2, CODcr为3 000 mg/L~4 000 mg/L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实验的垃圾渗沥液是某污水处理厂的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渗沥液,取自污水处理厂的渗沥液大坑。
2 处理方法
2.1 好氧处理
在15个反应器中分别装入1 000mL的渗沥液, 按照每3个反应器一组的形式将其分为5组, 各组按照以下比例加入EM菌液和水。各组的EM菌液与水的比例分别为:一组的VEM/V水为0,二组的VEM/V为1/500,三组的VEM/V为1/1 000,四组的VEM/V为1/2 000,五组的VEM/V为1/10 000。将菌液与水充分调均,并使pH的值为7.0。常规室温条件下, 用SP-780型充气泵为渗沥液曝气48小时, 曝气结束以后检测CODcr的浓度值。为了分别检测pH与温度对于EM菌液的影响,需要检测不同pH值条件下CODcr浓度的值。首先使用NaOH和HCl调解出pH值为4、5、6、7、8的水,将EM菌剂加入VEM/V为1/1000的浓度的水中,并在曝气48小时以后检测CODcr浓度的值。然后采用同样比例的EM菌液与水的比例,分别检测在温度为5 ℃、15 ℃、25 ℃、35 ℃的情况下CODcr浓度值。
2.2 厌氧处理
在15个易封口的反应器中分别装入90%的渗沥液, 按0、1/500、1/1 000、1/2 000、1/10 000VEM/V水的比例加入EM菌液,并将pH调为7.0,最后封口做厌氧的处理。48小时后检测CODcr浓度值。
2.3 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实验
2.3.1 实验装置
该实验需要容积8 L的曝气池一个;填料的毛刷一份;Suptr Pump-780型号的曝气泵一个;直径2.5 cm\长度5 cm的曝气棒一个。
2.3.2 培养活性污泥的实验过程
在曝气池中加入8 L的垃圾渗沥液,按照1/1 000的体积比在8 L的垃圾渗沥液中加入EM溶液,采用连续曝气的方法曝气40 d。曝气过程中需要每隔两天增加一次EM溶液,EM溶液的添加量为1 mg,用以补充EM溶液中的有益菌群,增加有益菌群的生长优势。曝气池中的水需要每12 h更换一次,大概22 h左右复合微生物菌群就会挂膜成功。挂膜成功以后需要分次加水,加水的时间分别为挂膜以后的0 h、6 h、12 h、18 h、24 h、30 h、36 h,每重新进水一次需要重新检查曝气池中的CODcr、BOD5的值,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泥污容积指数、泥污沉降比及泥污浓度等,并且补充由于取样而损耗的渗沥液和EM溶液,记录清楚每次进水和取样前后的CODcr、BOD5值。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基本上需要每36个小时更换将近1/2的EM处理液,用以补充因实验换水而降低的EM的浓度,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为了使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效果有明显的对比,在做该实验的同时做生物膜培养活性污泥的实验。生物膜活性污泥培养时间为25天,挂膜时间为15天。同样在挂膜结束以后分别为0、6、12、18、24、30、36的阶段检测水中的CODcr、BOD5,并采用镜检活性泥污生物相的方法检测生物膜实验后泥污的容积指数、泥污沉降比以及泥污的浓度。检测以后的CODcr、BOD5值以及泥污的容积指数、泥污沉降比、泥污的浓度值与EM溶液实验处理的值进行对比。
2.3.3 检测方法
上述实验中使用电极法检测pH;使用稀释接种法检测BOD5值;使用微波消解重铬酸钾滴定法检测CODcr值。
3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过程中记载的监测数据,分别制作了不同pH值、温度条件下的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效果表。从实验得出,pH从4上升到7之后,垃圾渗沥液CODcr的去除率一直在增高,到了pH为7时达到最大值,而pH值变调为8以后CODcr的去除率反而减小,这就说明pH值处于6~7时,CODcr的去除效果最好。根据上表4提供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温度从5 ℃一直增高到35 ℃的这个过程中,CODcr的去除率一直都在增发大,温度增高到35 ℃时CODcr的去除率最大,可以看出温度控制在25-35摄氏度时,CODcr的去除率较高。这表明pH为6~7,温度条件控制在25 ℃~35 ℃的条件之下,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效果最好。当然,在利用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实践应用中,CODcr的去除率可能还会受其他条件的影响,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最佳浓度比介于1/1000~1/2000,最佳的pH值范围应该控制在6~7,最佳的温度条件应该控制在25 ℃~35 ℃。在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实验中,好氧处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较好,而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实验效果告诉我们,使用EM处理污水以及垃圾,对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于EM处理技术的研究,扩发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应用范围,提高我国污水及垃圾处理的有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古创,姚春阳,朱亚茹,等.垃圾渗沥液软化处理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5):50-53.
[2]陈刚,刘静文,李强,等.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处理难点及解决方案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5):57-59.
[3]周向阳.论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工艺及改造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8(9):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