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德芳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当前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情况下,“三农”问题的关注重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也由农民温饱、小康问题转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要抓住“三农”问题重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新时代 “三农” 乡村振兴战略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领域发生巨大变化,在这种巨变下,我国农业生产也取得长足发展,农民精神与物质生活也不断丰富。但是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且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仍然处于贫困线以下,这使得我国“三农”问题持续是国家、社会与民众关注的重点、焦点。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又进一步地强调和阐释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成为现阶段“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内容涵盖农业、农村、农民,这也是对新时代“三农”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完全落实并实现这一战略,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一致,尤其是农村基层部门的全力贯彻、配合协同,这也就要求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都需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当前“三农”发展的指导思想与行动目标。另外,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也较为丰富,包括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既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一个重大转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总任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
由温饱、小康问题转向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改革进程大致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6年)、市场经济探索和运行期(1987—2003年)、工业反哺农业期(2004—2011年)、推进农业现代化阶段(2012年至今),不同阶段农村与农民面临的问题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因此不同阶段“三农”问题的关注重点也不同。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温饱问题,到市场经济探索和运行期的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再到工业反哺农业期的农村小康问题,最后到推进农业现代化阶段的深化发展问题。
因此,对于新时代的“三农”问题,关注重点就由温饱、小康问题转向发展问题,这是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三农”问题也由之前的着重解决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等基础性物质问题,向农村全面发展、建立美丽新农村推进的一个过程。农村发展问题不仅包含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等基础问题,更包含着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民精神生活与文化素质的提升等多个层面,体现了新时代“三农”关注点的重大改变。
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这一新型的城乡关系。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无不需要城乡关系的进一步融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城乡间的明显差异性,因此,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焦点。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从内容上体现出党中央对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路不断升华。
土地制度改革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又是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保障农民收入的关键。长期以来,土地制度作为生产关系重要内容,在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土地问题既是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保障,又是建设美丽新农村、促进城乡融合的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的土地制度改革不仅仅是农村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分离与再配置,更是城乡融合下土地功能多元化与价值显化的需求。
因此,应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契机,一方面提升土地价值,使农业、农民的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则是重塑人地关系,推动城乡人口流动、城市资本下乡、人口返乡等,实现更广范围内的要素优化配置。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保持土地承包关系、农民财产权益,建立和完善集体土地进退机制,促进农地流转,推动土地规模经营等,这些都是当前经济发展新阶段下“三农”问题所需要重点思考和着重关注的地方。
积极寻找重点突破口,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既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全面的系统工程,体现了我国 “三农”未来发展的总方向,也是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又要面临我国各地农村的差异性,以及各项任务的优先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寻找重点突破口,解决优先问题,不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也要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并积极吸引人才,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通过市场推动和人才保障,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保证“三农”发展的可持续性。
把握“三农”发展主要矛盾,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下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新标准,展现出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在前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条件下,农民、农村也由温饱、小康问题转向发展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逐步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要义在于站在国家全局和国计民生的高度,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优化城乡要素流动与配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目前我国经济仍存在着一定的“二元结构”特征,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情况下,部分农村空心化、空巢化等问题较为明显,这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下,积极引导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优化城乡要素配置,且实现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升级,成为重点任务之一。一方面我们要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提高城乡经济融合度,另一方面我们要发展壮大多元经营主体,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返乡人员等领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城市资源要素与农村闲置、低效利用资源的有效对接,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利用好、发挥好农村土地的功能作用。农村土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也是搞活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如何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农村土地的功能作用,充分释放农村土地的市场价值,对“三农”發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改革,通过统筹土地规划、土地制度创新,更有效合理地释放农村生产力,并促进城市资本投资农业生产,盘活土地利用率,在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情况下,将土地价值与功能发挥最大,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为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王文强:《对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回顾与展望》,《吉林农业》,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