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莉, 白 玲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 1. 泌尿外科; 2. 手术室, 陕西 延安, 716000)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科常见疾病,目前临床多采取经皮肾镜取石术及输尿管镜手术进行治疗,但对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比如输尿管狭窄、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大体积结石、停留时间长伴周围息肉形成结石者,手术有一定难度,最佳手术方案仍需进一步探讨[1]。而有学者[2]提出特殊斜卧截石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中应用,输尿管结石或肾结石能够有效取出,提高了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手术可行性及有效性。因此,加强复杂输尿管结石手术的体位护理,帮助患者术中取合适体位,术后舒适体位,不仅能改善手术效果,也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对复杂输尿管结石患者采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于围术期加强患者体位护理,以期提高患者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0例复杂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 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1.54±4.36)岁; 左侧结石18例,右侧结石21例,双侧结石6例; 上段结石34例,中段结石8例,上段结合中下段结石3例。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 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13±4.48)岁; 左侧结石15例,右侧结石22例,双侧结石8例; 上段结石33例,中段结石10例,上段结合中下段结石2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 可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 ① 患者术前经腹部平片、超声、肾盂造影、双肾CT平扫等综合检查,确诊为复杂输尿管结石; ② 复杂性输尿管结石: 结石于输尿管内停留时间超过2个月,结石最大直径在8.0 mm以上; 超声提示患侧伴中度肾积水,造影剂无法通过; 患侧输尿管扭曲或输尿管狭窄; 结石下形成输尿管息肉; 合并中段结石; 若符合上述2项以上指标均被确定复杂性输尿管结石; ③患者知情研究,自愿签署同意书; ④该研究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排除标准: ①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② 伴泌尿系感染、凝血机制异常、呼吸循环障碍者; ③ 精神障碍、意识异常者; ④ 中途退出研究者。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各项身体检查,积极实施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消除患者心理负担; 术中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术后观察患者体征、症状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
1.3.2 观察组: 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体位护理。① 术前体位护理: 术前向患者讲解术中及术后合适体位的必要性,训练患者进行俯卧位、斜卧截石联合体位等体位; 指导患者术后床上大小便姿势。期间根据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等体征变化,调整训练时间。② 术中体位护理: 患者常规全麻后,协助患者取斜卧截石联合体位,取软枕垫在患侧腰部下,垫高腰部30~45 °, 向健侧倾斜; 利用可伸缩脚架,协助患者取截石位,调整下肢外展及前伸角度。固定体位后,常规消毒铺巾,超声定位引导下行第12肋下或第11肋间穿刺。术中观察导管固定及引流,监测血压、呼吸、心率变化。③ 术后体位护理: 术后待患者体征稳定后,协助患者平卧位转为半卧位,摇高床头约为40 °, 双腿伸展,或取软枕垫在膝关节下方,使双腿屈曲。待患者麻醉清醒后,行肢体功能锻炼。
手术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碎石成功率及穿刺成功率。评价患者术后疼痛指标,采取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3]进行评价,该量表共计0~10分,本院自拟0~10 cm长尺,对应相应分值, 0分表示无痛, 10分表示剧烈疼痛; 评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调查患者对此次护理满意程度[4], 患者术后自行作答,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3个级别。调查患者术后有无结肠损伤、气胸、肾盂穿孔等并发症。
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以及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具体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33%(42/45), 碎石成功率100.00%(45/45); 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5.56%(34/45), 碎石成功率95.56%(43/45), 一次穿刺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碎石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结石损伤,发生率为2.22%; 观察组术后未发生结肠损伤、气胸、肾盂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输尿管结石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多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碎石成功率较高。但对复杂性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此时需采取手术干预。经皮肾镜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等是目前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常用术式。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欠佳,术后容易出现结石残留,术中斑马导丝无法通过,使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无法顺利进行[5]。
经皮肾镜取石术操作空间大,路径短,取石操作简单,术中联合输尿管导管注水,术中能顺利、迅速击碎结石并取出,具较高结石清除率。术中清除结石后,能处理因结石梗阻嵌顿而使输尿管黏膜炎性增生、息肉,于息肉根部切除,避免输尿管损伤; 并能处理输尿管合并肾结石者,以免结石漂移至肾脏导致结石残留[6]。另外经皮肾镜取石术损伤轻,无需留置肾造瘘管,可减轻患者手术负担,有较高的手术应用价值。
目前体位是影响经皮肾镜取石术效果的常见因素,传统俯卧位的应用,会造成患者循环功能障碍及通气功能障碍,对肺功能不全或肥胖者,术中无法准备监测体征,抢救困难[7]。因此应加强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体位护理,合理体位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影响着手术操作需求。
本研究中对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采取体位护理,术前指导患者体位锻炼,使患者掌握术中准确体位及术后舒适体位; 术中协助患者取斜卧截石位联合体位,患者斜卧位45°,利于超声穿刺,术中可快速碎石,术中便于麻醉监护,以免胸部受压,便于手术顺利实施[8]。患者术中取斜卧截石位联合体位,使身体向一侧倾斜,利于术中操作。斜卧截石位联合体位的应用,可简化患者手术操作步骤,相应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 医师术中可选择坐位操作,能避免X线的照射,并相应提升手术医师的操作舒适性; 患者取斜卧截石位联合体位,相应减少了术中麻醉风险,利于术中液体吸收,提升了患者术中舒适性; 术中行肾或输尿管路径进行操作,可以同时处理上盏结石,减少穿刺通道,减少肾组织损伤及术中出血量; 明显提升了患者术中结石清除率[9-13]。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 观察组碎石成功率100.00%, 对照组碎石成功率95.5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现,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经体位护理,术前讲手术体位的重要性,术中协助患者取斜卧截石联合体位,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术中穿刺成功率[14-16]。
术后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减轻因不良体位而带来的疼痛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由此表明,加强复杂输尿管结石患者体位护理,能够相应减轻患者手术疼痛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由于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患者手术难度较大,术前应重视患者心理状态,介绍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方法、发展现状、优势及必要性,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消除患者围术期负面情绪,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与勇气。由于患者术中体位的特殊性,对长期卧床,或伴盆腔、下肢外伤史患者,截石位采取较为困难,因此术前应协助患者进行体位锻炼; 若手术时间较长,指导患者熟悉手术操作体位,并掌握准确的呼吸方法,确定手术卧床的必要性,争取获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术中患者体位变换,应注意身体轴线,避免扭曲; 取截石位时,适当用约束带托起脚底,确保下肢血液回流,以期提高患者手术效果[17-18]。
综上所述,复杂输尿管结石患者采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时,加强患者体位护理,维持患者术中及术后舒适体位,可提高术中碎石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