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台绿1号杂交制种技术

2019-05-20 09:26檀国印何道根高旭朱长志张志仙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花球父本西兰花

檀国印,何道根,高旭,朱长志,张志仙

(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浙江 临海 317000)

青花菜,又称西兰花、绿菜花,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营养丰富,含有芥子油苷和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1]。芥子油苷是一类含硫和氮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其降解产物异硫代氰酸盐具有抗癌活性[2]。植物多酚在抗诱变、抗肿瘤、抗病毒、抗微生物及抗衰老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3-4]。除此以外,西兰花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5-6]。

西兰花原产于欧洲,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开始较大规模引种试种,90年代末发展成为我国一种新兴的优质特色创汇蔬菜[7-8]。浙江省常年种植面积达1.33万hm2,种子年使用量约4 000 kg,其中台州有1万hm2左右已形成规模化、基地化生产,现已发展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出口创汇高效特色蔬菜之一,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但目前西兰花的生产用种绝大多数依赖于从日本、荷兰等进口,如绿雄90、耐寒优秀和炎秀等,而国内选育的品种由于商品性不及国外品种,难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国外公司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提高种子价格,垄断种子供给,严重影响了我国西兰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9]。

台绿1号是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过10余年攻关和研究选育出的西兰花新品种[10-11],也是浙江省内通过审定的首个中晚熟西兰花品种,产量和商品性均不亚于日本品种绿雄90,可以部分替代国外进口品种,连续多年被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推介为农业主导品种,然而制种初期产量低,限制了品种的推广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了规范的西兰花制种基地,开展了各项研究试验,为制种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所西兰花课题组选育的台绿1号父、母本为研究对象,于2015—2017年在本院试验基地进行。

1.2 方法

1.2.1 母本株距试验

试验设置7个处理:md1(株距30 cm)、md2(株距35 cm)、md3(株距40 cm)、md4(株距45 cm)、md5(株距50 cm)、md6(株距55 cm)、md7(株距60 cm),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21个小区,每个小区1个小拱棚,面积为320 m2,随机区组排列。

栽植方式为父母本2∶1,每畦种植3列,中间为母本,两侧为父本,父本分2期播种定植。定植后田间统一管理,待植株初花期时在大棚1/4和3/4处各放置1箱蜜蜂。

1.2.2 父母本行比试验

试验设置2个处理:hb1(父本∶母本=1∶1)、hb2(父本∶母本=2∶1),每个处理6次重复,共12个小区,每个小区1个小拱棚,面积为320 m2,随机区组排列。

父母本1∶1时每畦种植2列,父本母本分列种植。父母本2∶1时每畦种植3列,中间为母本,两侧为父本。株距均为50 cm,父本均分两期播种定植,定植后田间统一管理,待植株初花期时在大棚1/4和3/4处各放置1箱蜜蜂。

1.2.3 整枝方式试验

试验设3个处理:A(单留主花球),B(单留侧花球),C(主花球和侧花球同时保留)。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每个小区1畦,面积为60 m2,随机区组排列。

栽植方式为父母本2∶1,每畦种植3列,中间为母本,两侧为父本,父本分两期播种定植,株距为50 cm。定植后田间统一管理,待植株初花期时在大棚1/4和3/4处各放置1箱蜜蜂。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待种子成熟时每个小区选取10株考察每株枝条数、每株结荚数、每荚粒数和小区产量,脱粒完成后测定千粒重。利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DPS 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母本株距对杂交制种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不同株距处理在单株枝条数、单株荚数、千粒重和产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株距的增大,单株枝条数不断增加,株距50、55、60 cm的单株枝条数与株距30、35、40 cm的单株枝条数存在显著差异。株距50、55、60 cm的单株枝荚数与株距30、35、40 cm的存在显著差异,单株荚数随着株距的增大不断增加,但株距为60 cm的荚数反而比55 cm的低,这与单株枝条数的变化不同有关。千粒重随着株距的增大而降低,株距30 cm的千粒重最高,为4.52 g,株距60 cm千粒重最低,为4.24 g。随着株距的增大,从30 cm到50 cm产量不断递增,株距继续增大时产量下降,株距为50 cm的产量最高,为17.0 kg。

表1 母本株距对台绿1号杂交制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注:相同年份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和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在5%和1%水平差异显著,表2~3同。

通过不同株距试验发现:株距与单株枝条数呈正相关关系,即株距越大,枝条越多,说明单株之间的距离是制约西兰花长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单株荚数开始也随着株距的增加而增大,当株距到一定距离(60 cm)时开始下降,这基本上和产量的趋势相似;在株距为50 cm时产量最高,之后随着株距增大,小区的株数相对减少,从而导致产量下降。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初步认为50 cm是较为理想的株距。

2.2 父母本行比对杂交制种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2),连续2年试验中,父母本不同比例的处理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份的产量和相关性状有较大差异,2016年植株花期天气晴好,而2017年植株花期阶段温度较低,影响蜜蜂的正常授粉,导致授粉结实率低,表现在每荚粒数低,从而影响产量,说明气候条件对植株的结实特性和种子产量影响较大。

表2 父母本行比对台绿1号杂交制种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综合两年的试验数据发现,父母本1∶1和2∶1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具体采用哪种比例可以根据父本的种子数量来确定。

2.3 不同整枝方式对杂交制种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3),整枝方式对西兰花杂交制种产量和产量性状有显著影响,且2年的试验结果相似。单株枝条数方面,单留侧花球时最多(2016年为130.8枝,2017年为92.8枝),单留主花球时最少(2016年为58.13枝,2017年为55.5枝),两者有极显著差异。单株荚数同单株枝条数的趋势相同,同样是枝条数越多,荚数越多,枝条数少,荚数少。每荚粒数方面,单留主花球时最多,单留侧花球时最少,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千粒重方面,2016年单留主花球处理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2017年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产量方面,两年的结果都是单留侧花球的产量最高(2016年667 m2产量为23.33 kg,2017年为16.11 kg),单留主花球的处理最低(2016年667 m2产量为11.83 kg,2017年为9.21 kg)。

综合2年的试验数据,台绿1号母本最佳的整枝方式是选择单留侧花球。

3 小结

西兰花是外来品种,推广应用历史不长,主要品种为国外进口,国内育种起步晚,基础差,制种技术研究也处于起步地位,即使有好的品种,也面临着产能不足。目前,国内关于西兰花杂交制种技术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根据台绿1号自身的特性,设计了株距、父母本比例和整枝方式试验,比较发现不同株距和不同整枝方式对制种产量影响显著,父母本比例对制种产量影响较小。

株距是影响西兰花生长的重要因素,株距过小时叶片会相互覆盖,花枝不能正常抽薹,株距过大时会浪费空间,降低产量。合适的株距可以保证单株之间的生长互不影响,也能更大程度地利用空间,是保证西兰花制种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试验,我们初步确定50 cm为台绿1号制种合适的株距。

父母本比例试验中2∶1和1∶1两个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台绿1号的母本侧枝较多,花期比父本长,所以在父本数量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父本数量,分期播种,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时间更长,这样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本试验与其他作物如甘蓝、萝卜、辣椒等制种试验中的结果不尽相同[12-14],这是由于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之间的生物学特性有差异。

通过整枝提高农作物果实品质和产量在茄科类和瓜类中研究较多[15-18],但在十字花科作物中研究较少。本试验中留主花球处理是主花球上留取3叉;留侧花球处理是在主花球达到3~5 cm时整个切除,促使侧枝生长;主花球和侧花球都保留处理是主花球留3叉,然后加上侧枝。通过连续2年的试验发现,枝条数和荚数是留侧枝处理的最多,说明去除主花球能保证更大的空间促进侧枝发育,主花球和侧枝都保留时枝条过多,生长空间有限,不能保证每个枝条正常抽薹伸长。产量同枝条数和荚数呈正相关关系,同样是留侧枝处理的最高。相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枝条数、荚数呈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留侧枝处理各枝条间的空隙相对较大,通风较好,降低了发病的可能性。

综合2年的数据分析结果,台绿1号较为理想的制种模式是父母本株距50 cm,父母本比例为2∶1或1∶1,母整枝方式选择单留侧花球。通过该试验我们还发现,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蜜蜂质量等因素对西兰花杂交制种的产量和相关性状影响很大,所以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天气、蜜蜂等因素对制种的影响,完善制种模式。

猜你喜欢
花球父本西兰花
彩色西兰花绘就七彩乡村经济
星级大厨
西兰花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七彩花球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采用花球提高乒乓球搓球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再试一试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