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政,陈仕军,温健新
(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江门 529060)
丝瓜(Luffaspp.) 系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缘草本,包括普通丝瓜[Luffacylindrical(L.) Roem.]和有棱丝瓜[Luffaacutangula(L.) Roxb.]2 个栽培种。丝瓜原产于东印度,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亚洲各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华南地区的栽培类型以有棱丝瓜为主,其他地区则以普通丝瓜为主[1]。
有棱丝瓜是广东的名优特产蔬菜,其产品不但内销,而且大量出口港澳市场,是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2]。但因各地消费习惯不同,对丝瓜果色的要求也各有差异,江门地区要求瓜果有棱、绿白色、大肉型,江门地区称之为大肉丝瓜[3]。有棱丝瓜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对日照要求严格,在华南地区夏季栽培时,生长发育期处在长达14 h的日照条件下,加上高温多湿,常常出现植株疯长、开花坐果推迟、产量低等问题,严重的产量只有春季栽培的10%,给夏季有棱丝瓜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4]。为此,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2007年开始搜集耐长日照的丝瓜材料,并按照有棱丝瓜性状互补叠加原理进行配组,2013年配得较优组合SG30-5×SG2-6,经过2014年春秋两季品种比较试验,该组合表现早熟,较耐长日照、丰产等特点,2016年春秋两季参加广东省丝瓜区域试验,2018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粤审菜20180007)。
母本SG30-5是由白沙夏优3号丝瓜经6代以上自交选育的短瓜形强雌株系。生长势中等,主侧蔓结瓜,雌性强,瓜条粗大,瓜皮绿色,花斑较小、较少,头尾不匀称,棱沟较浅,瓜长30~35 cm、横径4.45~4.89 cm,单瓜重307.8~340.1 g。
父本SG2-6是从鹤山市共和镇收集的资源材料经8代以上自交选育的双青花点长瓜形株系。生长势强,主侧蔓结瓜,瓜呈棍棒形,瓜色浅绿,花斑较多,头尾匀称,棱沟较深,棱色绿白。瓜长45.4~51.3 cm、横径5.66~5.95 cm,单瓜重460.3~551.7 g。
自2007年起利用江门地区及省内收集的大肉丝瓜种质资源进行系谱选育,在对田间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以及抗病性观察和筛选的基础上,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短瓜形强雌早熟株系SG30-5和双青花点长瓜形株系SG2-6。
2013年春,根据育种目标按照性状互补的配制原则配组,SG30-5×SG2-6组合符合选育目标,且产量较为突出。2014年春、秋两季在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同时在鹤山市共和镇大凹村、开平市水口镇龙胜村、江海区礼乐街道五四村等地小面积试种,表现出早熟、生长势强、丰产、优质等特性,命名为江秀8号丝瓜。2016年春秋两季参加广东省丝瓜区域试验,2018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粤审菜20180007。
表1显示,江秀8号丝瓜2014年春季在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比较试验中,前期产量为7 318 kg·hm-2,比对照品种江秀7号增产73.0%,总产量为70 092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0.7%;秋季江秀8号丝瓜的前期产量为12 606 kg·hm-2,比对照品种粤优2号增产65.0%,总产量为47 376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41.2%。
2016年江秀8号丝瓜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春季前期产量为8 556 kg·hm-2,比对照品种粤优2号增产1.9%,总产量为34 268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7.7%;秋季江秀8号丝瓜的前期产量为13 671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43.0%,总产量为28 084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7.5%。
表1 江秀8号丝瓜各级试验产量表现
在2016年广东省区域试验中,江秀8号丝瓜表现为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叶片绿色。从播种至始收春季为66 d,秋季为47 d,延续采收期春季为40 d,秋季为34 d,全生育期春季为106 d,秋季为81 d;第1朵雌花着生节位7.9~13.8节,第1个瓜坐瓜节位10.9~15.1节;瓜呈棍棒形,瓜色绿色,瓜外皮有较多花斑,棱沟浅,棱色绿,瓜长37.4~38.9 cm,横径5.12~5.30 cm,单瓜重375.0~421.1 g(表2)。
表2 江秀8号丝瓜综合性状表现
经对参加2016年广东省农作物区域试验的丝瓜品质测评,江秀8号丝瓜的肉质脆甜,品质优,商品率为93.1%~93.4%,粗蛋白含量7.5 g·kg-1,VC66 mg·kg-1,可溶性固形物40 g·kg-1,粗纤维3 g·kg-1。人工接种鉴定表现中抗枯萎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均为强,耐寒性中等。
江秀8号播种期应依据当地气候、种性、上市期确定,广东地区春植2—3月,夏植5—6月初,秋植7—8月,春植宜采用拱棚直播或育苗移植,应注意防寒。高畦双行单株栽培,畦面宽180~200 cm(连沟),株距为50~80 cm。该品种雌性较强,坐果多,前期应控制好肥水,尤其是夏、秋季种植;等第1批果坐稳后,及时追肥1次,以后每采摘2~3次,追肥1次。及时摘除主蔓150 cm以下的侧蔓,以保证植株生长壮旺。综合防治病虫害,应特别注意霜霉病的防治。及时采收,防止早衰[5]。
江秀8号丝瓜是以SG30-5为母本、SG2-6为父本杂交而成的丝瓜杂交一代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前期产量高、丰产性好、商品率高等特性。2016年参加广东省农作物区域试验春季前期产量为8 556 kg·hm-2,比对照品种粤优2号增产1.9%,总产量为34 268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7.7%;秋季前期产量为13 671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43.0%,总产量为28 084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7.5%。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棱丝瓜因其独有的医药保健作用以及甜脆的口感深受消费者的青睐[6],但有棱丝瓜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对日照要求严格,在华南地区夏季栽培时,常常出现植株疯长、开花坐果推迟、产量低等问题,这成为限制其周年供应的一个瓶颈[7];同时,当前我国有棱丝瓜育种主要是集中在丰产性、早熟性、抗性以及品质方面的研究[8-10],而关于耐长日照品种的选育则鲜有报道。面对日益紧张的供求关系,急需一批耐长日照、产量高、品质好的新品种,来解决有棱丝瓜周年供应的问题。江秀8号丝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选育出来的,但选育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耐长日照选育工作起步较晚,且种质资源相对较少;其次,如何让选育出的耐长日照品种兼顾外观品质和消费习惯等必要性状;最后如何在苗期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选择耐长日照的种质资源,从而加快耐长日照株系的筛选及新品种的选育。希望通过常规选育手段和现代分子标记技术的有机结合,加速有棱丝瓜的选育步伐,使有棱丝瓜的品种更加丰富,进一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