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锋
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即所谓『岁除』,它是一年结束的标志。这一天的晚上称为『除夕』,又称『除夜』。
除夕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一类和驱鬼逐疫有关,如:贴『门神』、挂『桃符』,『驱傩』、燃放爆竹以及喝『屠苏』酒。另一类是辞旧迎新,如:『送灶』、祝寿、给『压岁钱』,以后『守岁』至五更,于是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新年第一日称元旦或元日。
挂桃符的风俗当出现在东汉或以前。最初是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描绘图像,后来演变为书写吉祥语,进而发展成为两句符合对仗的诗句。再以后就出现春联了。
『桃符』一词最早出现在何时?据百度说是汉代。依据的是《后汉书·礼仪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这一句话,其实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七七二—— 八四六)的《白礼六帖》。
公认的说法,桃符最早出现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一书。此书最早见录于《旧唐书·经籍志》。所载为两种,一种为南朝梁人宗懔(五零二—— 五六五)所撰十卷本,一种为隋人杜公瞻所注二卷本。因时代久远,播迁散佚,原本早已亡失。近代学者余嘉锡(一八八四—— 一九五五)在《四库提要辩证》中指出『今本乃明人自类书中辑出,而检阅未周,罅漏百出』。
唐代关于桃符的记载,比白居易早的还见之于韦璜的《赠嫂》诗。诗前有序云:阿嫂相疑留诗。全诗是『赤心用尽为相知,虑后防前只定疑。案牍可申生节目,桃符虽圣欲何为。』
韦璜存诗三首,诗后有小传:潞城县令周混妻者,姓韦名璜,容色妍丽,性多黠惠。恒与共嫂妹期曰:『若有先死,幽冥之事,期以相报。』后适周氏,生二女,乾元中卒。』乾元(七五八—— 七六零)是唐肃宗的年号,共计三年。
唐代后期有韩鄂所作《四时纂要》也有关于桃符的记载。此书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四时纂要·春令卷之一》正月条下有:
元日备新历日爆竹于庭前以辟『出荆楚岁时记』进屠苏酒『方具十二门』造仙木即今桃符也。
据《新唐书》卷七十三《宰相世系表》,韩鄂是唐玄宗时宰相韩休之兄韩偲的玄孙。
从桃符到桃符题词再到桃符对联,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大约是在五代后蜀(九三三—— 九六六)完成的。
据北宋初期的黄修复在《茅亭客话·蜀先兆》所载:『先是,蜀主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俾题元亨利贞四字。时伪太子善书札,选本宫策动府桃符亲自题曰『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字,以为词翰之美也。』
蜀主是指后蜀(九三三—— 九六六)主孟知祥(八七四—— 九三四)。孟知祥在九三四年正月于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伪太子是指孟昶。明德元年(九三四),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据上述推之,则:
天垂余庆;
地接长春。
一联或者可论定在公元九三三年。又据(宋)张唐英的《蜀梼杌》一书记载:『蜀未归宋(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即公元九六四年)之前,昶令学士辛(幸)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张唐英(一零二八—— 一零七一)是宋代四川新津人,《蜀梼杌》是他所编撰的前、后蜀两朝八十来年史实之记录。
桃符对联是两句诗吗?宋代诗人是这样认为的。
卢炳(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其所作《瑞鹧鸪》词云:『客里惊嗟又岁除,萧萧寒雨滴茅庐。山深溪转泉声碎,夜永风摇烛影孤。冷甚只多烧木叶,诗成无处写桃符。强酬节物聊清酌,今岁屠苏自取疏。』
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所作《除夜》诗云:『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桃符自写新翻句,玉律谁吹定等灰。且是作诗人未老,换年添岁莫相催。』
公元一二七七年是丁丑年。诗人于石作《丁丑岁旦》:『不写桃符换旧诗,辛盘竹爆付儿嬉。山深未见新年历,只记梅花春早迟。』
据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困学纪闻·十八·评诗》云:攻媿先生书桃符云:
门前莫约频来客;
坐上同观未见书。
攻媿是楼钥的号。楼钥(一一三七—— 一二一三),字大防,南宋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曾官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
《困学纪闻》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撰,属于考证性质的学术专著。王应麟(一二二三—— 一二九六)南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
检读《困学纪闻》,此桃符置于『十八·评诗』条目之下。是律诗的两句?抑或是两句诗—— 诗歌的一种新体例,值得进一步研究。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一岁之首,故又名岁首,标志新的一年之始。古人对立春是很重视的,立春要进行祭春神、祭太岁、敬天等一系列的迎春祈福文化活动。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之日.悉翦彩为燕以戴之。帖宜春二字』。唐代孙思邈(约五八一—— 六八二)《千金月令》云:『立春日贴宜春字于门。』晚唐诗人崔道融《春闺二首》,其中云:『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
李商隐(约八一三—— 约八五八)在《骄儿诗》中写:『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唐代风俗于立春日剪彩成方胜为戏,以作为妇女的首饰。『请爷书春胜』是指在『春胜』书写『宜春』字样。如果以此认为是
写春帖子诗歌,尚缺乏有力的证据。
在唐代,风气又为之一变,从民俗走向文学,立春的应制诗歌出现了很多。刘宪(六五五—— 七一一)有《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上林宫馆好,春光独早知。剪花疑始发,刻燕似新窥。色浓轻雪点,香浅嫩风吹。此日叨陪侍,恩荣得数枝。
马怀素(六五九—— 七一八)有《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诗云:『玄籥飞灰出洞房,青郊迎气肇初阳。仙舆暂下宜春苑,御醴行开荐寿觞。映水轻苔犹隐绿,缘堤弱柳未舒黄。唯有裁花饰簪鬓,恒随圣藻狎年光。』
上官婉儿|(六六四—— 七一零)有《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诗云:『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到了宋代,风气又为之一变,应制诗歌成为春帖子。
王曾(九七八—— 一零三八)《皇帝阁立春帖子》云:『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年年金殿里,实字贴宜春。』
夏竦(九八五—— 一零五一)有《皇后阁春帖子词》,其三云:『银箭初传暖律延,微和渐扇物华妍。彩幡红镂宜春字,永奉宸慈亿万年。』
宋祁(九九八—— 一零六一),有《皇帝阁春帖子词》,其四云:阳和今日到,景物一时新。陛下南山寿,长迎千万春。
欧阳修(一零零七—— 一零七二)有《皇帝阁春帖子词》,其三云:『气候三阳始,勾萌万物新。雷声初发号,天下已知春。』
『春帖』到南宋之真德秀为又一变。春帖子从五七言绝句演变成两句诗。
据《三才图会人物·七卷》:在真西山图像侧有文字说明:『真西山,名德秀,字希元,闽之浦城人。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焉。越山居成,名其斋曰:学易,春帖云:﹁坐看吴越两山色,默契羲文千古心。﹂以进士官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
元日(除夕)要写桃符,立春要写春帖子。那么,元日(除夕)立春在同一天写什么?我认为这是桃符和春帖子双流合一,形成春联的最初动力。
唐代开元盛世时,诗人张子容有《除日》诗:『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馀。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
在除日有贴宜春字于牖的记载,很值得品味。上古时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多用牖,窗少见。古建筑中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现在泛指窗。
张子容,襄阳人(今属湖北),先天元年(七一二)举进士。与孟浩然是好朋友。
宋代王安石(一零二一—— 一零八六)有《次韵冲卿除日立春》诗:『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
宋末元初诗人艾性夫《除日立春》云:『岁如旧政方书满,春与故人同惠来。白发最愁新历换,清谈且博笑颜开。屠苏卯酒红生晕,红菜辛盘翠作堆。但觅年年各强健,不妨日日小徘徊。』
陈天麟(一一一六—— 一一七七)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其《除夕偶成呈同舍兼简陈仲恕》诗云:『东皇送暖下青都,雪在梅梢半有无。爆竹旧闻驱罔象,传杯今怕饮屠苏。暗中石火频过眼,忙里银丝欲上须。不解玉堂供帖子,双扉聊与换桃符。』
宋朝诗人胡仲弓(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所作《元日》诗云:『大书春帖当桃符,吟对窗前梅一株。湖海相逢无老少,莫分先后饱屠苏。』
最早的春联一词见于《濯缨亭笔记》。据《濯缨亭笔记》其卷六云:『元时,淮人赵氏,富而好文章,尝以诗赋私试士,……其家有明月楼,以金壶及杯盘饷赵子昂求书春联。子昂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当时以为绝唱。…… 』
《尧山堂外纪》卷八十三﹁汤胤绩﹂条下已用春联一词。其中云:汤胤绩厅事春联曰:
东坡居士休题杖;
南谷先生且滥竽。
后堂曰:
片言曾折虏;
一饭不忘君。
汤胤绩(汤胤勣),字公让。明开国重臣汤和曾孙,曾活跃于明代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
同书卷八十四﹁翟海槎﹂条下,也有春联的记载:『有髹匠求翟海槎题春联,翟改﹁阳春布德泽﹂云:
阳春生德泽;
万物布光辉。
据吕毖《明朝小史》卷七之条目﹁万年春﹂下记载:帝(正统)时京师印卖春帖,尝祝圣词曰:
金台千古地;
正统万年春。
正统(一四三六—— 一四四九)为明代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注意这里的『京师印卖春帖』,买卖春联已经是商业活动。
又据明末史玄所著的《旧京遗事》所载,同资例证:『禁中岁除,各宫门改易春联及安放绢画钟馗神像。…… 贵官之家招诸名士,尝宴赋诗,太平相乐,长安之春,满千万户矣。』
以后,经历了一段春联,桃符(对联),春帖子(对联)三者并存的局面,而且又往往混用。最后春联(对联),桃符(图像),春帖子(诗歌)沿着各自的方向发展,三花齐放、蓬蓬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