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庆
摘 要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但在这一学年,大学一年级学生普遍面临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适应性情况,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大学新生的第一课,是大学生活、学习的开始,关系到大一新生在校期间的成长,甚至未来的发展。因此,完善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内容,促使大一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校新生 入学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希望,其健康成长成才备受党和政府以及普通家庭的关注。从实践上看,大一新生迈入崭新校园,在大学开始阶段,几乎85%的大一新生都会对大学学习生活环境感到陌生,出现大学学习生活适应难题。
1大学新生生活面临的主要问题
1.1难以融入大学校园新生活
绝大多数大一新生在升入大学前都在一个地方生活,就读的中小学也在家的附近,形成了固定的生活习惯。而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不同于以往的高中生活,由于一些新生以往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思想和意识行动上准备不够充分,当面对大学全新的生活氛围,很多新生对新的大学校园生活表现出不适应。受制于个人适应能力的影响,有的调整较快,很快适应了大学环境,制定了新的学习规划,建立了新的人际关系,而有的大一新生心理调适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些新生不适应宿舍集体生活;一些大学新生尚不具備日常事务处理能力;一些新生不会统筹安排课余生活。
1.2难以适应大学新的交往环境
大学新生刚刚离开了家庭,即将踏入社会,更需要满足自身归属感,要通过一定的交往来实现和谐的校园生活和同学人际关系,并且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人际交往范围和形式会进一步拓宽,既有同学关系,还有老乡关系、上下级关系、社团关系、宿舍关系等,既有学习交往,还有不同性别交往和网络虚拟交往,如果大学新生对人际交往缺少清晰的认识和必要的方法,往往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状况,造成人际交往危机,从而限制住大学阶段的发展。如调查中发现,大学新生存在的人际交往困难如下几点,首先,很多新生不能较好地处理宿舍同学关系。其次,一些新生不能正确处理恋爱关系。大学新生刚好处在渴望异性关注的懵懂期,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但是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但对于与异性交往有了一定憧憬,同时,大学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和较多的社团文化生活,为新生结识异性同学提供了条件和较多的机会,并随着交往的深入,建立各种亲密关系。最后,一些新生表现为过于依赖原由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新生进入到大学这个新的陌生人环境之后,对人际关系过于畏惧和悲观,就比较沉迷于原有的人际关系系统,主要表现为不结交新同学,经常表现出恋家情绪和高中同学朋友经常过于频繁联系,对新认识的朋友过于防范等。
1.3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俗话说:目标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学习同样需要目标,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学习过程事倍功半,将提高学习的效果;没有学习目标,就像航行中失去了方向,削弱学习效果。很多大学新生高中阶段具有明确的升学学习目标,但是,进入大学阶段之后,感觉可以放松了,个人的大学生活和未来人生规划缺乏明确的目标,学习则就缺少了目标和动力。相关调查也显示,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的首要标志就是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缺乏明确学习目标在性别上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缺乏,少数民族新生较汉族新生更缺乏等。同时,大学教育不同于高中的应试教育,一些新生习惯于高中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小班听课、教师盯着学等,从而表现为不能适应高校的大班听课和自主探究学习。很多新生进入大学后仍然使用高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偏重机械记忆,老师给什么就学什么的学习方式,上课抄笔记、下课背笔记,忽视意义学习,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部分新生平时学习很用功,但是期末考试不合格现象;由于高校课堂较为自由,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平时睡觉打游戏,考前熬夜搞突击,消极对待学习,导致不断挂科,不断重修的恶性循环之中。
1.4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规划
大学新环境的变化需要新生尽快完成角色向大学生的转变,从自我感觉优秀向自我一般评价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够清醒正确的认识自我,从而树立大学新的努力目标,才能完成自我评价和人生规划的制定。但是不少大学新生在进入新环境之后自我意识较弱,对个人定位不明确,不能够清楚的认识自我和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大学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之后,非常必要进行重新自我评价,进而防止盲目过高估计自己,对于偏差要有心理准备来接受,并能够正确处理与新环境的关系,要正确看待新环境,辩证地看待它所造成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因素。学生的成才也依赖于校园环境提高的物质条件,因此大一新生对也要对校园新环境所能提高的物质基础进行评估,很多研究表明,认识和接受新环境的方法会干扰到人们对新环境和新生活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人在其中的思想和行为发展。
2提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2.1构建科学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提高新生入学教育时效性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但涉及高校许多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更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符合新生的需求和心理需要,才能增强教育效果。在教育活动开展内容的选择上,要针对00后新生生活能力、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与指导:包括住宿、消费、学习条件和环境的利用、班级学生的相互了解、周边环境的介绍、学校规整制度的学习等等,在广泛征求新生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指导和一对一的帮扶;在教育模式上,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进行中长期的自我规划,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与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入学教育的实施者上,应形成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模式,不能只是学生管理人员的“独唱”,要发挥优秀教师在专业引导上的优势,担任新生专业导师,指导新生认识所学专业,树立专业思想,热爱所选专业,制定学业规划。避免学生管理者因专业受限,影响新生对专业的了解。另外,学校还要调动高年级优秀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担任新生助理班主任或助理辅导员,让新生在8小时之外也能找到咨询的对象,并且可以通过高年级学生自己的见闻感受现身说法来引导广大新生尽快认识大学生活,实现人生转变。
2.2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作用
新生入学后接触最频繁的是辅导员,生活上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都需要辅导员去处理。如果辅导员在新生入学之前能够调阅档案,认真查看和分析新生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性格爱好,并归纳整理,在新生入学后针对大学生活习惯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和团体辅导,同时深入学生宿舍、教室、餐厅等学生生活场所,多注意观察,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生活习惯,对适应困难表现强烈或根本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新生要单独进行个人辅导,辅导员深入新生、了解新生、和新生交上朋友,这对新生生活习惯的适应性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大多数辅导员是90后,90后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力军。90后辅导员和00后大学新生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年龄接近,他们的表达方式、教育方法、价值观念、更容易被大学新生接受。因此,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能力素质,使他们用良好的言行品质和道德情操,用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熱情,化解新生的适应难题,平复新生的不良情绪,使新生用积极、自信、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上的各种事情。
2.3鼓励新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新生尽快融入到新环境中,缓解生活习惯不适应带来的烦恼和压力,有利于新生接触更多同学,在活动中走出个人圈子,在活动中搞好人际关系,在活动中成长提高。学校可以鼓励新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知识讲座等等,使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避免新生因生活空虚和迷茫而沉迷网络、无所事事;鼓励新生参加各种类型社团活动,比如文学、影视、美术、音乐、舞蹈、书法、摄影、民俗、街舞、体育等等,使新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树立目标,增强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鼓励新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新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走出校园,将自己和社会、和自然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4要充分发挥新生在入学教育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新生出现学习生活适应问题的重要原因,还在于新生自身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需要大学新生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首先,大学新生要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全面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觉得自己一切都好,也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走极端。其次,大学新生要树立正确的比较体系,大学新生每天都处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可以选取合适的比较对象,在比较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另外还可以通过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接收别人评价中的合理部分。三是要经常自我反省,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没有自我反省,就不能自我完善。在自我反省中,剖析自己,分析成败得失,勇于自我批评,调整自我评价,从而正确自我定位。还需要帮助新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规划。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需要制订自己的生涯规划:首先要了解所学专业,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将个人实际情况和所学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做好自我分析,找出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初步制订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三是按照初步确定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确定相应的学习规划和落实措施,付诸于实践。有了规划的未来、明确的目标,就要有勇气、有毅力去奋斗。
3结语
高校在大一新生入校后组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成才具有深刻意义,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大学新生完成心理转变、环境转变、学习转变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研究”(2015-sz-129)。
参考文献
[1] 王璐.大学新生环境适应教育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2.
[2] 林细妹.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 陈正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76.
[4] 杨颁,姜燕嫒.大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影响闵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0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