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玲
(环县人民医院 甘肃庆阳 745700)
肺结核是一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传染性疾病,治疗周期持久,且病情复杂多变,耐药风险性较高,从而导致病情反复,较难治愈。临床认为辅以恰当的护理干预有着其必要性。综合护理干预涉及内容广泛、全面,对肺结核患者来说,此干预模式对其治疗、管控均可收获满意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于肺结核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94例肺结核患者,均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依据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6.71±10.13)岁;研究组47例,男 25例,女 22例,年龄 51~80岁,平均年龄(66.74±10.15)岁。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结核相关诊断标准;②有基本的言语表达能力,可完成心理测验和临床评估。排除标准:①肝、肾、肺、心严重功能不全;②自身免疫性疾病;③精神疾患或严重认知障碍;④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①症状评估:低热、乏力等症状发生情况,及时给予对症处理;②体温监测,遵医用药;③记录并正确处理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④卧床休息,视情况增加户外活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
心理干预。入院之初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得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等在内的多样化方式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准确处理其负性心理,在日常沟通过程中鼓励其多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为其提供合理的宣泄方法。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科普肺结核防治知识,还可将相关内容整理成册,综合考虑患者文化水平、理解力等,如有必要则应给予相应的强化指导。
药物干预。向患者及其家属逐一介绍药物治疗方案、作用机制、规范用药重要性以及潜在的副作用,提供服药指导,特别是焦虑程度较为明显的患者,应对服药过程加强监督,最小化漏服、拒绝服药等情况的发生。
饮食干预。增加高热量、高蛋白、富含高维生素饮食,易消化,少量多餐,不可暴饮暴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不可吸烟,不可大量运动,为其制定每天运动方案,认识到正确饮食的必要性,依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营养补充。
康复指导。入院时协助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在专业医务人员在旁指导下进行运动,20min/次,3次/周;采取恰当的睡眠姿势,睡眠要充足。
1.4 观察指标(1)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心理状况评价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1]与焦虑自评量表(SAS),SDS抑郁评定临界分值53分,SAS焦虑评定临界分值50分。(2)依从性比较。自行设计问卷对患者治疗与护理干预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其结果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由经过培训的统一人员负责实施。
1.5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心理状况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组内比较用t检验;依从性用百分数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干预后2组SDS评分、SA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减小(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 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对照组完全依从比例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研究组完全依从比例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部分依从比例、不依从比例较干预前明显减小(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肺结核临床治疗周期长,并且易出现不良反应,加之易受到外界歧视等因素影响,患者不仅要承担较大疾病痛楚,还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相关研究提出,辅以恰当科学的护理干预,对心理状况的改善、康复效果的维持等方面均可产生积极意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全程、无缝之特点,从心理、饮食、药物在内的诸多方面实施干预,促使临床护理干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使患者享有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不仅如此,还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正视疾病,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与薛秒等[1]研究结果较为接近,提示肺结核临床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方面优势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梁葵弟[2]研究结果较为接近,提示提示肺结核临床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依从性方面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