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 江苏宿迁 223800)
肺癌疾病为临床常见肿瘤疾病,好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预后较差,需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逆转疾病对机体的继发性损伤,促使疾病转归。随着临床护理模式不断优化,优质护理干预得以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分析优质护理于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于笔者医院开展前瞻性平行比对。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收集76例肺癌患者作为平行比对对象,所选患者均为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肿瘤内科收治的住院部患者,将76例肺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均分2组,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 44岁 ~79岁,中位年龄(55.36±2.07)岁,研究组38例,男 21例,女 17例,年龄 41岁 ~78岁,中位年龄(53.27±1.99)岁,就2组患者基线资料行统计学客观比对,提示差异均衡,可于后续开展数据分析(P>0.05)。
纳入标准:(1)76例客观对象均满足肿瘤学科对肺癌的诊断依据,患者经术中病理确诊;(2)本研究的实施经由患者、家属、伦理会授权实施。排除标准:(1)预计生存时间不满1个月的患者;(2)不同意参与研究分析的患者;(3)精神状况异常。
1.2 方法 本课题对照组患者沿用常规护理干预,依据肿瘤内科护理规章实施护理指导,包括病房监管、药物指导、病情监护、基础教育等常规干预举措;研究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指导举措:(1)入院评估: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借助病情监护量表对患者既往史、现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史、受教育程度等相关情况开展系统化的问询,加强对患者基础病情的了解;(2)开展分阶段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由患者入院时开展环境教育及病房教育,告知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针对典型成功案例进行分享,提高诊治依从性;于治疗期间,针对疾病转归情况对患者进行讲解,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信心;加强出院健康指导,提高患者自护能力;(3)心肺功能训练干预:考虑患者疾病因素,针对性开展心肺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及深呼吸,改善诊治舒适度;(4)并发症预防干预:针对临床的心血管并发症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给予患者膳食干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对患者血糖指标的把控,控制机体生命体征[1]。
1.3 评价标准(1)研究借助生活质量评估量表作为研究评价依据,针对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开展比对。(2)统计比对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引导下常见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进行所得数据客观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1 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研究组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提示差异显著(P<0.05),见表 1。
?
2.2 两种护理方案干预下不良反应情况比对 研究组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继发肺感染1例,心律失常1例,发生率5.26%,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继发呼吸衰竭1例,钾肺感染4例,继发心律失常1例,继发其他1例,发生率23.68%,提示差异显著(P<0.05),见表2。
?
肺癌病情较为危重,临床于肺癌治疗继发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临床常见肺癌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支气管胸膜篓、心律失常等,增加临床治疗难度。
随着临床医疗要求不断提高,临床护理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人护理需求,体现护理体系的全面性、连续性及系统性,引入新型的护理理念,坚持护理模式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满足患者多方位的需求,旨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优质护理模式作为临床新型的护理干预措施,坚持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干预,主动询问患者护理需求;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联动对患者心理及生活护理干预,扩张护理维度,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优质护理干预利于促进病情转归,确保诊治顺利实施,降低诊治期间不良反应,提高临床诊治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开展应用价值较高[2]。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提示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继发肺感染1例,心律失常1例,发生率5.26%,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继发呼吸衰竭1例,钾肺感染4例,继发心律失常1例,继发其他1例,发生率23.68%,提示差异显著(P<0.05)。
综上,于肺癌患者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于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及物质功能等生活质量维度有益,降低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