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就业难”逐步成为社会焦点问题,面对紧张的就业形势,作为独立学院,如何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技能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是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一个专业,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也尤为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提升本专业在校生的实践能力,急需实践教学进行探索和创新,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理念,组织相关的实践教学工作,这也是独立学院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本文根据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内容的充实、实践教学的组织等方面进行研究。
围绕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办学特色,通过虚拟仿真和实训建设,搭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根据专业特点,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行业动态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和外聘企业人员授课有效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及时更新。在实践项目方面,围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增加实践项目。2012年,本专业增加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践项目,使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及相关岗位主要工作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增加沙盘模拟,带领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5年,增加ERP实训,让学生实际操作解决从企业日常运营、人力资源管理到办公事务处理等相关问题。2015年,本专业建成行为观察室及配套使用的人力资源综合实训室,为模拟招聘、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人力资源情景模拟实训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结合本科理论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保障“课证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增强学生岗位适应力。
本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落实与管理,从“制度、时间、场地、经费、指导教师”五方面全面保障实践教学的有序运行。1、制度保障。本专业严格遵循学校的《实验教学工作管理条例》《校内实习管理规定》《校外实习工作管理》等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并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和规范,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2、时间保障。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编制了进度计划和实践课表,并严格执行。3、场地保障。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实验室设备能为学生创造全方位的仿真模拟环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培养其实操能力。同时,与企业共建一批稳定、具有良好条件的校外实践基地,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实践教学项目计划进行。另外,倡导学生结合自身就业意向自主选择适合的毕业实习单位,与就业无缝对接。4、经费保障。学校在确保本专业实践教学经费的基础上,逐年加大专业实验室的投入,并在拓展校外实践基地上给予支持,为实践教学提供充分保障。5、指导教师保障。本专业现已配备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完全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坚持“实习单位推选、学校选聘”的原则,一方面选派教师参加指导,另一方面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针对模拟实训、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编制实施计划和实践教学课表。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严格过程管理,确保实践教学项目均能按计划实施。
总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实践教学平台,改变传统只注重理论灌输、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达到“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的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