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
同志们: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周在北京召开,陈宝生部长代表教育部党组作了工作报告。会议强调,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全国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就是“深入抓,抓深入”,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落实”,就是要“落实、落实、再落实”。我们紧接着召开本年度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也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对标对表、狠抓落实”,就是要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方针政策,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以及教育部的工作部署,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坚持高水平普及和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以钉钉子的精神和一抓到底的韧劲,狠抓落实,不断开创云南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2018年,对于全国教育系统而言,是令人振奋、深受鼓舞、催人奋进的一年。在第34个教师节,党中央召开了新时代第一次规格高、意义深远的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明确了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战略地位;深刻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高度概括为“九个坚持”;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任务和“六个下功夫”的具体要求,科学回答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大会标志着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迈向新征程,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指明了方向。
2018年,对于全省教育系统而言,是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教育部的指导帮助下,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员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全省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突破,云南教育现代化迈出了新步伐。过去一年,取得了10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决有力。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和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等重点,制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宣讲和“师生同上一堂课”、高校大学生在线答题、演讲大赛等各类宣讲学习活动1 300余次,组织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集中轮训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实施“送培进校”工程。召开全省高校党建暨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推进高校一流党建创建,深度融合教育部 “对标争先”计划,进入教育部首批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名单1个,1个院系和17个支部获评教育部首批“党建标杆院系”“党建样板支部”,1个支部和3名党员获评“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8所高校10个支部入选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成果。推动318个院(系)配备专职副书记,407个院(系)配备专职组织员。加强高校统战工作,在全省高校开展宗教工作督查。深入开展“云岭红烛.育人先锋”主题活动,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五强五好”创建。加强民办学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狠抓中央巡视云南“回头看”意识形态工作再整改和省委巡视高校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开展高校意识形态专项巡视和“六项问题”专项治理。以永遠在路上的韧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高校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校内巡查,维护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二是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时深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及时传达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工委、党组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全省教育系统实现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传达学习、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两个全覆盖。成立宣讲团,全面推开宣讲工作,陈舜副省长到委厅为机关干部职工和“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学员宣讲,委厅领导深入学校、高校领导深入院系和课堂宣讲。全省教育大会筹备工作和相关配套文件起草工作正抓紧推进。
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有效。陈豪书记等省领导带头到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226场。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1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研团队建设项目4项,27所高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8所列为重点建设单位,全国高校思政培训研修中心、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思政骨干攻读博士学位等项目落户云南。深入开展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校园文化节等活动,办好中华优秀文化知识竞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深入推进,我省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网球改革试验区。实施卫生监督校园行动计划。与教育部签订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和艺术教育专家讲学100多场。加大国防和军民融合宣传力度,出台《云南省深化军事训练改革的实施办法》,切实抓好学生军训工作。
四是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我们花大力气推进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实现“每个县至少有1所一级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和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工程。改革中职招生录取办法。通过一年的努力,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预计达到79%和80%左右,2018年是这几年来普及率同比增速最快的一年。新增23个县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全省基本均衡县将达120个,占93.02%。持续消除大班额,全省大班额数量明显下降。基本完成“全面改薄”五年规划任务,累计开工面积1 388.4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 307.48万平方米和完成设施设备购置资金51.07亿元,分别占五年规划的103%、97%、103.72%。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达标率99.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预计达93.8%左右。云南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稳步推进,32所本科高校积极开展“双一流”创建,稳步推进12个优质高职院校和115个高水平专业立项建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达40%左右。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9%,比去年同期增加0.8个百分点。组织16所高校赴孟加拉国、印度和斯里兰卡举办云南高等教育推介活动,在印度创办首家太极学院,成立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联盟。成功举办第1届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论坛和第11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来滇留学生规模达1.88万人,再创新高。扎实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统筹落实好各项民族人才培养政策,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抓好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稳步发展特殊教育,建设随班就读资源教室90个,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1个,实现省、州(市)、县(市、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建立民办教育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白名单制度。不断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出台关于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五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蹄疾步稳。我们出台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20项重大改革性文件,完成13项省委深改委工作台账。统筹推进了高考批次合并、高职分类考试、高职单招等多项招生改革工作。云南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组建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完成24所省属公办学历教育学校归口管理工作。着力破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督促各地按照“免试就近入学”要求,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方案,严格控制“择校”行为,进城务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84.1%。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全省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7 419个,完成了阶段性整改任务。
六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措施有力。出台《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乡村教师奖励制度,首批奖励500名优秀乡村教师。启动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完成1 000名优秀校长培训任务。积极推进省级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委托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定向培养中小学教师。遴选云南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业教育公费师范生培养院校。招聘特岗教师5 281人。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85个县实现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为迪庆藏区置换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以“国培计划”项目和省级培训项目为依托,投入中央专项资金1.21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8.2万人次。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出台《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专项实施细则》和《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研修访学实施细则》,首批“万人计划”教育系统入选441人,占总数的63.27%,评选推荐49名教育行业省委联系专家,安排163名基层人才到省属高校和中小学对口培养。
七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印发《云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万兆主干、千兆进校、百兆到班”的标准,实现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和教学班高速光纤全覆盖。在68所学校,通过“1+N”互动课堂开展常态音乐和美术教学,更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新高考改革等重点开展课题研究,新增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出台《云南省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云南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成立云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立项建设一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项目。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全省32所本科高校12个学科门类86个专业类1 515个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新增1个硕士、1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37个硕士学位点、26个博士授权点,新增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1支。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0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70%,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国家科技奖2项,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科学技术进步奖团队类一等奖1项。实施了一批高质量的省校合作项目。
八是教育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省级财政投入8.97亿元,落实88个贫困县“全面改薄”县级资金零配套政策。出台《依法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试行办法》,落实联控联保责任体系,学生辍学失学明显减少。抓好职教扶贫项目工程建设,一期35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6.63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3.84%,4个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东部5省(市)在滇西10州市招录4 063名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教育部在云南召开滇西扶贫部际联系会议、直属系统扶贫暨援派工作会议,部属高校定点扶贫、专项扶贫深入推进。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268.9万人次,资助资金29.12亿元。实施职教兜底招生,在高考录取、高职单招、专升本、五年制高职、高中中专招生中实施好各类专项计划,共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8万余人,其中录取参加高考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43万人,录取率达91.68%,高于普通高考录取水平。打好“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攻坚战,培训不通晓国家通用语言劳动力2.85万人。创建普及普通话示范村350个,发放推普手机2万台,19.43万人通过“语言扶贫APP”学习普通话、认读常用字。“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规划上报备案并顺利实施。扎实推进高校“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力度,排查报送教育扶贫领域问题线索63个、处置30个,问责8家单位、处理26人。
九是教育保障水平和治理能力有新提升。2017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 333.2亿元,同比增长11.87%,建立了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8年,下达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资金82.04亿元。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标准提高到1.3万元。投入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84.56亿元,资助学生482.74万人次。中小学幼儿园C级校舍加固改造工作任务已全面完成,省级共下达补助资金16.05亿元,纳入改造规划的学校2785所、面积264.88万平方米,我省彻底告别C、D级危房。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下达补助资金38.76亿元,惠及全省482.08万学生。投入学前教育專项资金8.2亿元,实施1 701个幼儿园建设项目。完成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首次评价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工作,开展第三轮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评估认定一级三等高中7所、一级一等幼儿园11所。顺利完成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颁布《云南省幼儿园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出台《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开展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专题培训。
十是学校安全工作持续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出台《云南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开展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组织编写配发安全教育类图书30万册,培训校园安全和后勤管理人员5 000余人。全面启动中小学食堂“六T”规范化管理。学生非正常死亡总数同比下降11.2%,溺水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4.7%,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8%。
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服务和融入云南发展新定位,坚持提速发展与优质发展并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教育部指导帮助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向关心支持云南教育事业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为云南教育事业发展付出辛勤汗水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成绩代表过去,奋斗赢得未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着力破解难题、攻克难关。目前,云南教育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第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在全国垫底。我省2018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预计在80%左右,距“2020年达到90%”的刚性要求,还差10个百分点,2017年我们主动挤水分,2018年我们尽了很大努力,也只有近4个百分点的增速。2018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预计在79%左右,虽然较2017年增长了近8个百分点,距2020年达85%的刚性要求,还差6个百分点。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工作重心、工作精力集中到狠抓普及攻坚上,州市目标责任书考核也将突出对“三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的考核,以“三率”的增速论教育工作成效。我们先把规模和普及率提起来,抓内涵优质发展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有基础、有保障。第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基础不扎实。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预计达93.8%,离2020年达到95%以上的目标有不小差距,部分地区辍学率数据不真实,辍学率仍然偏高。“大班额”、学业负担重、“择校热”等问题仍然突出。第三,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在校生数量近几年增量不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业导向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第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服务社会能力较弱。第五,教育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去年下半年以来,意识形态、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学校安全管理、教育扶贫等方面“险情”不断、应对不力,究其原因还是政治站位高度不够、教育治理能力不足,工作推进中新招、实招、硬招、高招不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对标对表抓落实的重要一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两会”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坚持普及攻坚与优质内涵并重,坚持硬件条件与软件工作齐抓,坚持破解顽瘴痼疾与推进改革创新并举,不断开创云南教育现代化新局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深刻指出,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最首要、最根本、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把优先发展落下去、落到位、落到实处。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育工作体现着国家意志。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首要前提。
要强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遵循。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會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在全省教育系统落地生根。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必修内容,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的常态化机制,办好各类培训。要坚持学用结合,把学习贯彻工作与本地本校的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分析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工作中自觉运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要突出政治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教育系统是人才高地、知识高地,办教育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讲政治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来抓,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定不移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不断加强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党性修养和作风锤炼。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对政治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守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阵地。委厅党组将今年定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整改提升年,针对“宽松软”等问题进行集中严肃整改,坚决堵住漏洞、强化监管薄弱环节。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统战工作,严格落实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规定,坚决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师生参加校外非法宗教活动。各地各校党组织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和要求,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推进高校和直属事业单位巡察工作,加大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督查检查力度,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滥发津补贴等“六项”专项整治,旗帜鲜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努力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教书育人环境。
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开展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统筹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丰富中小学教学形式,通过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家校合作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中小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盯大中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课程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贯通各类学科、融入教学和管理工作,加强课堂、论坛、报告会等阵地建设和管理,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要不折不扣将中央和我省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到实处,培育一批思政课领军人才、思政工作骨干教师和网络教育名师。要加强师生自媒体引导,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文明素养,遵守网络行为规范。要深化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要持续用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今年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教育系统“支部建设年”,各地各校要聚焦增强组织力、感召力、引领力和执行力,狠抓支部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对高等学校、中小学校、民办学校、职业院校、社会组织等党建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精准指导,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高校党建要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为抓手,继续推进20条重点任务落地生根,持续推进“三级联创”一流党组织,扎实推进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训工程。教育部将出台《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要求》,研究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各地要以此为契机,选优配强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推动“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同时,要创新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统筹推进教育行政部门机关党建和离退休人员党建工作。
要把教育优先发展转化为实际行动。去年,中央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我省也成立了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领导担任组长,秘书组设在省教育厅。下一步,各地党委也将成立相应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从中央到地方党委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既是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快教育优先发展的具体行动和落实机制。各地教育部门要以州(市)、县(市、区)党委成立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平台,主动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沟通教育工作,把一些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提出来,把一些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的“老大难”问题摆出来,多方争取支持和帮助。各地各校要在宣传教育新定位上多主动作为、在超前规划上多出主意、在资源保障上多下功夫,把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向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讲清楚、说明白,向全社会宣传开、宣传透,推动优先发展教育体制机制有效落实,切实把“优先发展教育”落到实处。
二、聚焦“六个下功夫”,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生培养得怎么样,要看拿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以什么样的眼光去发现”,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六个下功夫”,强调凡是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些重要论述,说明教育改革发展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坐标上,长期以来“重智育轻美育、体育,缺劳动教育”“重知识轻品德”“强主科弱副科”的顽瘴痼疾,逐渐引起重视并将大力扭转。我们如何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在扭转不正确做法的道路上不再落后,让立德树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生活,这些考验我们的智慧与能力。
要丰富德育。始终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不断强化德育的根本性、引领性作用,着力破解德育存在的“软、浮、虚、乱、散”等问题,重点把握和落实好“信、心、活、全、书”5个字要求。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要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纲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要从入学第一课到离校最后一课,把德育渗透到每个学科、每个课堂、每个活动、每个班级、校园每个角落,从身边事、身边人出发,延伸至网络空间,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把知化行”。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云南优秀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德育主题活动,实现常态化。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开展三类城市和各类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活动,落实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办好“诵、写、讲”大赛,增進边疆地区语言文字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改革教育教学。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战场,以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为引领,聚焦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反思、家校合作等环节,组织义务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要充分发挥省、州、县、学校四级教研体系在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把教研这支队伍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要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深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教研工作深度融合。要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开足开齐实验课,加强教育装备的管理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开放性实践活动。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水平和监测结果的有效应用,推进高中阶段的教育质量监测,引导评价方式转变。
要加强体育和美育。在体育方面,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仍然是我省大部分学生的素质短板,“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针对这个问题,今年要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牢“健康第一”理念,继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素质监测,发布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蓝皮书,把体育工作纳入现代化教育指标体系、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二是根据标准逐步配齐体育设施设备,有计划培养补充师资,落实好校方责任险等制度。三是严格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改进体育教学,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大力创建学校体育标兵。四是办好校园足球等特色学校,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选拔活动,组织好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和啦啦操四级联赛总决赛,开展大学生军事技能大赛。五是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下大力气抓好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做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和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在美育方面,我们将着眼于激发美育的涵养道德功能,逐步构建各学段美育工作机构,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大学生艺术团和中小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发挥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美育功能,筹备组织开展各项艺术展演活动,继续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工作。各地要把参加教育、体育、文化等部门组织的体育、美育竞赛展演活动作为一种硬性要求,推动音体美场馆设施向学生开放。
要增加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历来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全国教育大会把“劳”列入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各地各校要增加劳动课程,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勤工俭学、校内外劳动、家务劳动、综合实践、社会实践、志愿公益等活动,增强學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全省教育系统德育、思政工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劳动教育抓起来。
要抓好家庭教育。要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杜绝“家长助教化”倾向。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要进一步强化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的监护和教育责任。
三、锁定目标抓攻坚,着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普及水平
当前,我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都比较低,离国家平均水平差距较大,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要下大力气补齐短板、狠抓攻坚。
要全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确保毛入学率达84%以上。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从6个方面发力:一是扩大办学规模。挖掘潜力,提供更多学位、创造更多机会,让更多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2019年确保普通高中招生34.6万人、中职招生23万人。二是推进普通高中扩容。支持各地通过新建、整合、改扩建、置换等方式,扩大办学资源。实施城镇中学扩容提质工程,新建一批初级中学,将一级高完中里的初中逐年剥离出来,腾出一批优质高中学位。2019年,力争从现有一级完中里调整出高中学位5.8万个、2020年调整出6.4万个。同时,加大奖补力度,支持各地推进县一中标准化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力争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校均规模在1 500人以下的学校达到2 500人以上。大力支持民办高中发展。三是切实抓好招生工作。完善中职招生改革举措,在落实“双线”“五长”责任制的基础上,重点压实初中学校在组织初中毕业生进行宣传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填报志愿指导方面的具体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中职招生工作格局。四是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以州市职教园区建设为中心,辐射和带动区域中职发展。采取与高职学校联合办学等方式,提升9所省属中专学校办学效益。五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大做强与我省重点打造八大产业和绿色“三张牌”密切相关的职业院校和专业群,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六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好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建立生均公用经费动态调整机制。适当调整公办普通高中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积极化解公办普通高中债务。
要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攻坚,确保三年毛入园率达83%以上。我们将推动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制订《云南省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标准》《云南省民办园分类管理实施办法》《云南省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导意见》,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出台《云南省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推动以县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落实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拨款制度,提高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各地以租赁、租借、划转等方式将闲置校舍、空置厂房、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改建为普惠性幼儿园,鼓励街道、村集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创办幼儿园,利用农村闲置安全校舍和乡村中小学富余安全校舍新建园工作,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完成幼儿园空白行政村新建园工作,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做好“班改幼”工作。要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支撑,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结对帮扶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四、持续用力强基础,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我们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抓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筑牢云南教育现代化基石。
要突出“第一标准”抓师德师风建设。各地各校要强化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意识,在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好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师德师风的执纪监督力度,对师德失范、师风败坏的“害群之马”,不管学术水平有多高、教学能力有多强、工作业绩有多突出,都要坚决清除教师队伍。要制订出台我省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落实好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促进各级各类教师师德全方位、全过程养成。要大力培树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落实好国家和我省各项教师奖励制度。坚持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开展教师待遇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确保教师待遇全面落实到位。
要持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振兴乡村教育基础在乡村教师、关键也在乡村教师。要继续实施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确保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只增不减”。要落实好乡村教师奖励制度,鼓励更多的教师扎根乡村、终身从教。要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用好用活“中央特岗计划”,做好教师缺额补充工作,严禁长期“空编不补”。建立完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名师名校长工作坊等评选,向乡村教师倾斜。抓好“银龄讲学”计划,帮助农村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我在这里要强调,现在我们的教师特别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都有了较大提高,各地各校要加强管理,压实责任,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督促教师提高理论修养、涵养仁爱之心、提升执教能力,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要深入推进职业学校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职业教育省级公费师范生培养办法》,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公费生培养,配齐补足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组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全年企业轮训制度,遴选国家级、省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要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健全青年教师助教培养制度。加快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加大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建立研究生导师信息库,落实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制度。
要整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素质。实施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继续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统筹各级各类教师全员培训项目,改革培训模式,按需施培,提高培训质量。实施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加快構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鼓励高校教师建设在线课程,认定一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教师招聘引进、定向培养补充、轮岗交流、岗位管理、职称评聘等制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要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要认真落实好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减负的政策,全面清理和规范针对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等活动,实行严格的事先报备制度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未经批准、未事先报备的一律不准开展,各级教育部门不能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要把教师从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和提高专业化水平。
五、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坚决打好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陈豪书记、成发省长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义务教育有保障”和深度贫困地区,以更过硬的作风、更大的力度、更精准的措施,推进教育脱贫攻坚。
要狠抓控辍保学。要围绕“底数清、工作实”,建立最精准、最严实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数据,继续下大力气狠抓控辍保学,进一步落实联控联保责任体系,用好依法控辍保学“四个程序步骤”,达到起诉条件的原则上要起诉,确保适龄孩子百分之百完成义务教育,特别是建档立卡户适龄青少年儿童全部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确保2019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以上。要强化部门联动,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控辍保学”工作,把“控”的关口前移,“控”的方法措施实化细化、责任具体化,切实解决辍学打工、早婚辍学、厌学辍学等问题。努力将每个县的辍学失学学生数量,降到个位数以下,实现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要坚决落实好教育与宗教分离的规定,做好群众工作,确保“有出家习俗”的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在学校完成义务教育。要在质量保学上作文章,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让复学孩子“留得住、学得好、有自信”。
要全面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任务,启动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今年接受“国检”的9个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规划县,我们已明确每个县由1名委厅领导挂包联系。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督导,9个县要集中力量、重点攻坚、补齐短板,逐一对照评估内容和认定标准,一项一项地做好达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认定。同时,全省16个州市和129个县(市、区)要增强紧迫感,坚决克服松一口气,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松懈思想,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扎实做好基本均衡巩固提高工作,每个州市至少启动1个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县。
要抓好“资助帮扶全覆盖”政策落实。要加强与扶贫部门和“扶贫大数据”的有机衔接,建好教育扶贫数据管理系统,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生。要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精准资助各级各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确保“资助全覆盖”。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支持政策一段时间要稳定不变。要落实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专项招生计划,为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确保“帮扶全覆盖”。
要大力推进职教扶贫。要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扶贫行动计划,省教育厅将积极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加快授信进度,各地要加快一期项目工程进度,加强项目管理, 继续做好二期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要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推进方案和滇西实施方案,重点抓好东部5省市职业学校对口招收滇西10州市建档立卡“两后生”工作。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招生录取工作,做到“应录尽录”。
要继续抓好素质提升。要继续实施好“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推普脱贫攻坚工程,通过“语言扶贫APP”、集中培训、“小手拉大手,推普一起走”、结对帮扶、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快推进“直过民族”青壮年普通话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普通话示范村创建活动,抓好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要主动对接,加强协调服务,进一步发挥好教育部及其直属高校优势,加快推进滇西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建设。
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加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立完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落实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时,动态管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要积极稳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完成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编译审定工作。深入推进滇沪、滇粤对口支援工作,加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加快推进迪庆、怒江教育发展,完成2019年“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项目建设。
要办好特殊教育。继续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一人一案”,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出台《关于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指导意见》,督促人口在30万人以上未建特教学校的县建设特教学校,推动以县为单位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加快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
要深入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各地各校要加强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和关心关爱,强化脱贫攻坚组织保障,扎实推进“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各地各校特别是44家定点扶贫高校(含附属医院)要将消费扶贫纳入和地方各级结对帮扶工作内容,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学校食堂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各级工会在同等条件下也要优先采购。
六、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增强教育优质内涵发展动力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优质内涵发展,在一些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改革上寻求新突破。
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加快推进本科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建立“生均成本+综合质量绩效经费”财政预算拨款制度,通过差别化的经费投入,促进本科高校资源科学配置,引导高校不断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开展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建立基于专业综合评价的资源和经费配置导向机制,推动高校形成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对办学水平低、长期脱离需求的专业,该消减的消减、该停办的停办。推动高校完全学分制试点改革,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继续支持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和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创建一流学科,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推进省部共建高校发展。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试点学院(系)建设。要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攻坚行动,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机制,完善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推动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要严格学生教育管理,全面整顿教学秩序,加强学生品行和学习过程考核,以硬约束倒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大学期间真正忙起来。要严格教师队伍管理,严格学科专业管理,严格科研活动管理,高校领导要静下心、俯下身去,切实担负起办好高校的责任。
要深化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展“1+X”(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推动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产教深度融合的类型教育转变。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试点工作,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抓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行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继续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推动继续教育规范与创新,持续做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推进云南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做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办好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要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完善地方教育法规体系,推动《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云南省学校安全条例》修订工作,研究起草《云南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落实中小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制订关于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综合执法機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大数据等监管措施,加强对办学方向、质量的规范引导。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完善行政审批程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快中小学章程建设,提升教育系统法律顾问服务质量,深入开展师生法治宣传教育。
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强化教育评价指挥棒意识,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种显性、隐性评价方式排查梳理和分析研判工作,分层分类研究提出改革的思路举措。坚持稳中求进、综合施策、协调推进的原则,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抓紧研究制订《云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试点方案》。要加快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方式,进一步扩大高职单招规模和范围,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职业适应性测试”的高职单招试点工作。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均衡配置县域内教师,化解“大班额”、消除“超大班额”。改革学校评价方式和考试评价机制,调整优化作息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切实为中小学生“减负”。
要深化教育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开拓中外合作办学,成立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推进小组,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搭建中外合作办学交流平台,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举办独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打造“留学云南”品牌,将云南建设成为南亚东南亚国家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目的地。做好出国留学项目,完善“选、派、管、回、用”的工作机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与急需人才。扎实开展汉语国际推广,支持高校开展孔子学院建设,建好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办好“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等精品赛事。建立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部门的定期联系和沟通机制,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打造一批“鲁班工坊”等品牌。鼓励和规范中小学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国际友好学校伙伴计划。同时,不断深化省院省校教育合作,拓宽合作渠道,重点从一流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科技创新等领域引导省内高校加强合作共建。
要严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出台基础教育合作办学规范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审批、监管责任,加大对民办中小学校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民办学校自主收费政策,开展民办教育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和检查。发挥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大对违法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制度化常态化,用好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落实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严把审批条件和要求。从严监管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落实年检年报制度、黑白名单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规范培训、收费、服务等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定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办法,分段、分步推进分类管理。
要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扎实做好为毕业生“送政策、送指导、送服务、送岗位、送文明”等工作。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到基层就业创业,认真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七、强化责任落实,持续提高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关键在抓责任落实。各地各校要始终以敢于担当的态度,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工作统筹,切实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严格落实国家和省财政教育投入政策,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保障学校的稳定运转和持续发展。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逐步解决教育支出在城乡和区域间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建立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不断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同时,积极推动公办高校化债工作,降低高校金融风险。
要启动校园“厕所革命”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组织开展好摸底调查、规划编制、资金需求测算和建设改造标准规范等工作,启动校园卫生厕所标准化建设,开展学校旱厕改造工作,达到卫生标准、满足师生使用需求。
要全面完成“全面改薄”五年规划任务。组织开展“全面改薄”项目“回头看”,针对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确保2019年底前完成16个州市“全面改薄”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五年规划任务收尾工作,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达到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
要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完成县域内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按照“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着力补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在迪庆、怒江等深度贫困地区,启动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先满足边远民族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有学上、上好学”需求。
要实施“云上教育”工程。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和智慧教育,建成“云网端融合、四全两有”(全覆盖、全高速、全应用、全管控,有专用通道、有校园网络)云南教育网络,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启动教育互联网“云上教育”建设,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和名师、名课上网,做到学生想上的课在网上都有、随时可以学。
要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理顺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加强教育督導队伍、督学队伍和教育评估队伍建设,广泛汇聚形成教育督导合力。认真做好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建立州、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制度,深入推进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机制,所有县市区全部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开展音体美和信息技术课开足开齐专项督导。建立国家语言文字督导评估制度,推进县域普通话基本普及验收工作。
要切实维护学校和师生安全。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完善各类风险防控体系。要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安全应急基地(体验馆)建设,开展班主任(辅导员)安全专题培训。加快县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完善校方综合保险制度。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问题和隐患综合治理。严格应急管理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妥善处置。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长效机制,及时鉴定、拆除、加固、改造不安全校舍,确保“全省中小学彻底告别C、D级危房”成为常态。在这里我要重点强调,人命关天、安全第一,局长、书记、校长要时刻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扛起责任,做到警钟长鸣、常抓常管,带头排查学校安全隐患,带头化解矛盾,对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要进行严肃追责问责,从源头上、根本上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把校园建成、管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最后,我还要重点强调三项工作:一是精心筹备组织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制订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全省教育大会召开后,各地要结合实际,抓紧筹备,在年底前召开本地区的教育大会,部署好、谋划好教育现代化任务。二是高度重视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今年是政治大年,大事多、喜事多、难事也多,风险事件易发多发,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可能更复杂、风险挑战更多。在严峻的斗争面前,我们要站稳立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加强形势研判,把重要时间节点管起来。要压实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渗透。要强化涉稳舆情应对处置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联合研判、快速处置机制,形成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合力。三是做好春季学期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完成C级不安全校舍加固改造收尾工作,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和师生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平稳有序开学。
同志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站在推进教育现代化新的历史坐标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斗者、见证者、开创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开创云南教育现代化新局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