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军 蒋 虹
喉癌作为耳鼻咽喉科最为常见的1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大约占头颈部肿瘤的 13.9%。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巨大转变,喉癌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男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1-3]。临床上对于喉癌患者的治疗提倡以激光、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手段联合使用的综合治疗,其中手术仍是目前治疗喉癌的最为有效的方法[4]。传统的手术方式是气管切开、全喉切除术、喉扩大部分切除术,具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繁琐、损伤程度大、并发症多以及病程长等缺点。为了探求出一种更为经济、简便、实用、安全的手术方法,本研究创新性地比较分析了喉裂开声带切除术与喉扩大部分切除术对喉癌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9例喉癌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喉癌,排除远处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42~81岁,平均 (55.49 ± 11.28) 岁;腺样囊性癌 1 例,腺癌 1 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23例,中分化 10例,高分化 4 例。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3~79岁,平均 (54.83 ± 12.19) 岁;腺样囊性癌 1 例,腺癌 1 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24例,中分化 11例,高分化 3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喉癌患者实施喉扩大部分切除术治疗,首先采取局部麻醉,常规切开患者的气管,插管后给予全身麻醉,做1个围绕环甲膜呈弧形状的横切口,使患者的喉体得以充分的暴露,然后将环甲膜切开,采取尖刀把杓间肌以及黏膜切开;切除喉面、杓会厌皱襞,杓状软骨、部分甲状软骨板以及部分环状软骨,并且完全切除肿瘤,常规止血后关闭喉腔。
研究组患者实施喉裂开声带切除术治疗,首先采取局部麻醉,常规切开患者的气管,插管后给予全身麻醉,做一常规的“U”型切口,使患者的喉部裂开,仔细观察喉腔以及肿瘤的大小情况,将包括声带喉癌周围大约1 cm正常组织在内的肿瘤组织完全切除。然后使用甲状软骨板对位以及缝合修复声门下黏膜和游离室带。
吞咽功能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5]:①3级:喉癌患者无法经口进食;②2级:喉癌患者进食糊状食物会发生呛咳;③1级:喉癌患者进食流质食物时会发生呛咳,而进食糊状食物时不会发生呛咳;④0级:喉癌患者进食流质食物不会发生呛咳。拔管情况:记录2组的拔管率以及拔管时间(≤3 个月、≤6 个月、≤12个月)。嗓音功能:2组均于手术后 1 年采取 Dr.Speech 软件进行发声功能检测,直到患者嘴距离话筒 10 cm位置发出“安”的声音,保持3 s后,把音频输入计算机,分析基频微扰、基频、标准化噪声能量以及振幅微扰。
研究组手术后吞咽功能分级为0级的发生率为89.74%(35/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 (χ2=5.785,P=0.016),见表1。
表1 2组手术后的吞咽功能对比(例,%)
注:*为与对照组相比,P<0.05。
研究组的拔管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χ2=4.303,P=0.038),见表2。
表2 2组的拔管率以及拔管时间对比/例
注:*为与对照组相比,P<0.05。
研究组手术后1年的基频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以及振幅微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手术后1年的嗓音声学分析对比
喉癌包括继发性喉癌以及原发性喉癌,其中,继发性喉癌比较少见,指的是来源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喉部;原发性喉癌指的是原发部位于喉部的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6-9]。喉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颈部淋巴结转移、吞咽以及咳嗽困难等。喉部因具有胚胎发育的特点,淋巴引流和解剖结构有着其独特性,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改进能有效保留喉功能以及吞咽功能,不但可以提高喉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还能取得良好的远期生存效果。临床上治疗喉癌患者的主要原则是重视局部的控制率,术前精确且详细地评估患者的肿瘤累及范围,术中尽可能地对环杓关节进行保护,且保留充足的安全缘,尽量保存患者喉的吞咽功能和呼吸功能[10-12]。
吞咽功能指的是咽喉部位的比较复杂的反射动作,在进行吞咽时喉部会上提会厌,且往后下部位关闭喉的入口,内收闭合声门以及室带,开放食管入口,从而食物可以通过梨状窝进入到食管中[13]。本研究对照组的40例喉癌患者实施喉扩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的39例患者实施喉裂开声带切除术治疗。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手术后吞咽功能分级为0级的发生率为89.74%(35/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 (P<0.05);表明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对喉癌患者术后的吞咽功能的影响程度极为轻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对喉癌患者喉组织的切除面积较小,因此可以更好地保留喉功能。研究组的拔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拔管率,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手术后患者喉部的发音功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因此,发音功能成为评估喉癌患者术后喉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手术后 1 年的基频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以及振幅微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喉扩大部分切除术相比,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可以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发声功能。分析其原因为,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可以有效重建修复喉癌患者的喉功能,促进患者发音功能以及吞咽功能的恢复;而且由于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对喉癌患者喉组织的切除面积明显小于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损伤程度更为轻微,因此对喉癌患者吞咽以及说话交流发音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对喉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喉扩大部分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以及发声功能,提高拔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