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丽水市莲都区刘英小学师生
刘英(1905—1942),江西瑞金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挺进师政委、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浙江省委书记等职。1942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当年5月18日就义于永康方岩。
1929年初夏,浙闽赣交界山区的一条羊肠小道上,一队红军战士正走在泥泞的路上。由于头天晚上与地主武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加上四五个小时的急行军,战士们都已经精疲力尽,满脸灰尘。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就地休息,清点人数。”战士们纷纷丢下身上的战利品,坐在湿漉漉的路边。
作为红军供给部出纳股股长的刘英同志马上会同队长一起清点军需运输队人员,“不好!”队长的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昨天晚上负责挑银元的挑夫和小战士小宋不见了。”昨夜战斗结束后,部队缴获了地主家一担银元,安排当地一位挑夫挑着,并由战士小宋跟在队伍的后面。要知道,这一担银元足足有好几百块,是整个连队半年的军饷呢!刘英马上主动跟队长说:“队长,你带着队伍继续前进,我负责回去找小宋和挑夫。”
刘英卸下身上的枪,整理了干粮袋,紧了紧腿上的绑腿,就一个人急匆匆往回赶了。天已大亮,山顶的云层被朝霞染红了,担心路上会碰到国民党的部队,刘英没有走大路,顺着大路周围的小道迂回前进。走过好几个村庄,一直快到晌午时分,终于看到了沮丧的小宋,一个人守着一个担子哭丧着脸。
丽水市莲都区刘英小学师生表演讲述《刘英肩挑银元的故事》。/本刊记者 黄国中摄
原来,由于银元实在太重了,挑到这里时,挑夫偷偷塞了几块银元到口袋里,借口逃跑了。而身材矮小的小宋刚满14岁,还是个孩子,根本无法挑动银元,只好背枪守着。看到刘英同志,小宋一下子哭出声了:“刘股长,终于看到你了,我以为要被土匪抢了呢!呜呜……”刘英一边安慰小宋,一边掏出身上的小块地瓜给了小宋。
刘英顾不得休息,马上挑起这担沉重的银元,带着小宋上路追赶部队。太阳晒得人火辣辣地疼,刘英已经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了,但是望着沉甸甸的银元,看着部队前进的方向,刘英的步伐坚定而沉稳。随着时间的流逝,刘英额头上的汗珠越来越多,身上的衣服全都湿透了。不忍心的小宋提醒道:“刘股长,我们还是歇一歇吧!”
“再走一段,过来前面的小坎,我们就休息!”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歇,身上的干粮都吃光了,直到第二天上午时分,他们终于赶上了大部队。
看到刘英挑着担子走来,小宋拄着一根棍子疲惫地跟在后面,队长带着指导员连忙迎了上去:“真的辛苦了,刘英同志。”指导员马上接过刘英的担子,开玩笑说:“等了你一天都没有回来,我和队长还以为你挑着银元当逃兵,发大财去了呢?”
“幼时不识路,今日上坦途。赤身献革命,决然无反顾。这可是我一参加革命就说过的,怎么会当逃兵呢?”说完,几个人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