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欣
面对世界,人不应该只有一种姿态。苏有朋就是这样。从歌手到演员,再到导演,告别“习以为常”,遇见精彩——不同的位置,差异的高度,多变的角度,换一种姿势,世界就会给你另一种可能性。
作为华人世界第一个由学生组成的男子偶像团体,小虎队承载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他们曾打破多项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成为当时亚洲最重要的华人流行文化象征之一。三十年倏忽而过,我们只记得,他们曾那么强烈地打动了我们的青春岁月。
“跳出椰壳碗的青蛙”
最近,苏有朋因為自律刷爆朋友圈,46岁的年纪簇拥在一堆花样少年中,毫无违和感。
大多数人并不愿看到恋人满脸皱纹、形容枯槁、老态龙钟,更无法原谅曾经痴迷的偶像发福、秃顶、松弛。电视上看到偶像变得平庸甚至恶俗,常常叫人难堪,几乎要心生恨意。因为那是对自己也同样老去的一种提醒,否定了所有曾经的付出,是一盆嘲弄的冷水。
幸好这一次,苏有朋没有让我们失望。眉眼跟记忆里相比是略有些走样,可他还有朝气蓬勃的声线,还有健康的小麦色皮肤和明朗的笑容。一首改编的《青苹果乐园》点燃了舞台,街舞、rap唱跳俱佳,动作干净利落,帅气逼人,气场强大。
这段不到两分钟的表演背后,是三个月的努力。“经历了崩溃,觉得自己做不到,整个人垮掉了。所以就跟以前一样,狠劲拿出来,非要不可。关关难过,关关过。”苏有朋似乎从来都不缺鸡汤语录。
《想象的共同体》一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曾以“跳出椰壳碗的青蛙”自喻。有一句谚语叫“椰壳碗下的青蛙”,指被椰壳碗倒扣着的青蛙,如果不跳出椰壳碗,那它所能感知的世界,就只是倒扣的椰壳碗底那么狭小的空间。
人常常会被某种身份、某些习惯、某个环境束缚住。苏有朋从歌手到演员,从演员到导演,不断转换人生的轨道,主动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可以说,每次重要的轨道转变就伴随着一次重要的告别,最初当偶像歌手出道,到作为演员重新出发,再成为导演,尝试幕后创作工作,都是转变与告别。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当然是应征小虎队并入选,让我从此告别素人生涯,那时候我才15岁半。”
苏有朋常会问自己,人生有没有第二种可能?
他冲动的灵魂作出的回应:喜欢攀越,喜欢“解题”,既然命运给予他一条不一般的道路,那之后遇到的所有的“题”都自有道理,“我开始拥抱它们,和它们共舞,开创更多可能”。
“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告别过去,只是你没有主观地觉察到而已。告别往往伴随着痛苦。说穿了,人生就是不断地练习告别,让每一次的告别更加顺畅,并赋予意义,如此而已。”他告诉自己,心态归零。
“每次进入一个陌生领域,一定是因为我对自己所要做的东西是感兴趣的。”虽然之前出演过不少电影,但1997年,他以“新人”姿态出演了《还珠格格》中的五阿哥永琪,成为经典;2006年,在影视圈发展如日中天之时,他推掉数十部电视剧邀约,尝试舞台剧《菊花香》,大受好评;2009年,曾经的戏路无法限制住他了,苏有朋出演《风声》中的白小年,摘得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当所有人等待他继续献上具有爆发力的演技时,他开始稳坐幕后,执起导筒。
“我认为精彩人生,就是无悔。凡事都极致,追求极致和无悔的过程,就是精彩人生。”“这个过程压力当然会有,但我的原则是这样——既然决定了,就只管埋头去干,那些莫须有的压力,想得再多也没什么帮助,认真地、尽自己最大努力地去做就好了。尽力了,问心无愧,我就愿意放过自己,结果也不再干扰我。”
“歌手是成长,演员是磨砺,导演则是沉淀。”苏有朋的几个身份,放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付出的努力,获得的成就,经历的挫折,这些东西合在一起才塑造了现在的我”。
他说,自己喜欢冒险,自己“喜新厌旧”,当事情变得驾轻就熟,就会想改变。每一次,讶异的是保守派,需要习惯的是观众,推翻的是既有印象,“有时候相对平顺,有时候会是天打雷劈,我能做的只有一往无前,不断压榨自己的极限。因为从小虎队解散后开始面临转型的时候,我就清楚地知道,所有过去的成就和光环,都不可能一直是你的依靠。”
鲜衣怒马少年时
对大陆的歌迷来说,1980年代后期所谓的流行乐坛,其实就是港台乐坛,因为语言及文化的关系,似乎又以台湾乐坛离我们为最近。那个年代的声音记忆——邓丽君、张明敏已成往事,罗大佑《童年》为代表的校园民谣音犹在耳,王杰、童安格苦情歌当道,然后就是小虎队。
1988年初夏的台北,天气已经有些燥热。
18岁的吴奇隆正在街头摆地摊,卖一些女孩的衣服饰品。因为长相俊美帅气,他的生意总是格外好。彼时他家中营生艰难,只能半工半读,刚拿到跆拳道比赛的冠军,是校园里的偶像人物。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星探盯上很久了。
与此同时,台北的另一个角落,15岁的苏有朋还在拼命苦读。因为和妈妈都出生在中秋节,家里有“两个月亮”,得名“有朋”。他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学霸。那时,他近视已经1000度,满脑子想着要考上台北最好的中学。
16岁的陈志朋是最无忧无虑的,家里经营着连锁美容院,经济宽裕。很多人都说,他长得像张国荣,从小就“有星相”。陈志朋不爱学习,却酷爱跳舞,最享受的事情,是练习芭蕾和爵士舞。在美容院的耳濡目染下,他比同龄孩子更会穿衣打扮,还会在家里举办造型变装秀,让哥哥帮自己拍下“艺术照片”。
原本毫无交集的三个人,因为一档节目,在1988年夏天相遇了。
那年7月,台湾开丽公司推出一档针对青少年的综艺节目《青春大对抗》,由三个女生组成的“小猫队”担任主持人助理。有人提出,为了平衡,应该再有三个男生,于是,公司对外展开海选。
吴奇隆在星探的软磨硬泡下,报名参加了海选。没什么才艺的他,现场表演了个后空翻;老实乖巧的苏有朋原本是陪考,没想到意外被看中;只有陈志朋最时尚,戴着帽子,披着披风,还穿着爵士舞鞋。他有多年舞蹈基础,为这个机会还专门拍了照片。
3名少年从3000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了“小虎队”。
一开始,他们只是被安排在节目里跑个腿,发发道具,偶尔露个脸。但这三个青春无敌的大男孩儿太受欢迎了。他们每周录的歌曲都很快走红,《青春大对抗》也因他们跃居为收视冠军。
嗅到了商机的公司立即转变策略,全力包装打造“小虎队”。第二年,单曲《青苹果乐园》一经推出,就火爆亞洲。“小虎队”的人气一度超过迈克尔·杰克逊。从1989年5月到1990年9月,短短1年多时间,“小虎队”发行4张专辑,平均每4个月1张,每张都创下销售奇迹。以“逍遥、货柜、小虎队”为主题的20场全省演唱会开着货柜车巡回演出,创下各项纪录:场地最大、交通最乱、人员最多、时间最长、叫声最高……
同时,小虎队打破了多项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成为当时亚洲最重要的华人文化象征之一。第一张流行舞曲专辑《逍遥游》和第5张公益专辑《爱》的销量总计近1500万。
3个孩子年龄太小,为了不让他们膨胀,公司一直藏着歌迷给他们的信件,三人压根不晓得自己多受欢迎。直到他们去参加签售会。两万多人参与,现场人山人海,场面几乎失控,粉丝疯狂大喊着他们的名字,人潮从街头到街尾一眼望不到头。
这一刻,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红了。“追星”这个词,最早也由此而来。
回忆是一道好菜,但没办法天天吃
1991年12月,出了第6张专辑《再见》后,陈志朋应征入伍(因为不敢一个人去,哥哥冒充服兵役的人陪他一起去),小虎队宣布解散。他们在歌声中向歌迷承诺“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
单飞后,霹雳虎加入亚洲电影公司继续发展;乖乖虎赴欧洲游学;在军营被人讥为“小胖虎”的陈志朋被分配到部队文工团的飞马豫剧队,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劳军演出。
1993年,霹雳虎回归乐坛,乖乖虎游学回国,小帅虎退伍,小虎队重组,推出《星光依旧灿烂》专辑。但当年的粉丝已长大,此后小虎队人气无法重现当年的火爆。两年后团体名义活动停止,3人再次分头发展。
2010虎年春晚的舞台上,3只小老虎再次相逢,彼此都有一点陌生。分开的10多年里,他们3个人一起碰面的场合少于10次。为了这次重逢,3个人减肥的减肥刮胡子的刮胡子。最后一个知道要上春晚的陈志朋第一个到北京,5天里瘦掉6斤。
3首经典歌曲的“串烧”,舞蹈、手势、编排都照搬20年前。偏就是这份原封不动,挠到了无数人的同一个痒处。票选结果,小虎队当仁不让成为歌舞节目第一名,天后王菲都望尘莫及。吴奇隆一两处不小心的荒腔走板被大家轻易地原谅了,就像原谅自己年轻时犯下的错。
“我有两个弟弟,一个不善对外表达感情,一个不善对内沟通感情,可这么多年来我们都彼此珍惜彼此祝福,我们的工作是带给别人欢乐和鼓励,从来不曾伤害过任何人,但不可避免的是,我们因这份工作经常受到伤害。”虎年春晚结束后,面对每天不断涌出的“小虎队不和”的新闻和猜测,吴奇隆在博文里这样写道。
春晚大红以后要怎样调整第二年的工作安排,吴奇隆跟经纪人商量,结果是:原来怎样还怎样。
也许不趁热打铁、不开巡回演唱会是一种更为聪明的选择。3个男孩已经长大,这一回,即使没有公司在后面把关,一时的起落也很难让他们轻易就头脑发胀了。“红是种什么滋味,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尝试过,可以说,我的整个青春年华都是大红大紫,但没有一个东西是永恒的,就算今天我再回到了以前的大红状态,那也不代表什么。”吴奇隆说,春晚,就像愉快的老同学聚会,聚会散了,还是得各自过回自己的日子。
回忆是一道好菜,但没办法天天吃。
仔细算来,其实小虎队真正大红的时间也就短短3年——从1988年飞速蹿红,到1991年第一次说再见。仿佛一场青涩的、持续时间恰到好处的恋爱。然后,就再也回不到从前。小时候看小虎队仿佛看一个童话,年龄渐大才知道,他们是一则寓言。3个热带岛屿的少年,以及那些“红蜻蜓”“青苹果”“星星的约会”“蝴蝶的翅膀”的意象,营造了一个短暂、完美的幻梦。他们携带着夏天的温度而来,像暑假一样欢快而易逝,像玻璃一样透明轻脆,跟我们的青春拥有同样的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