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期鹏
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有的尊崇传统,有的专注创新,也有的既讲传统又讲创新。这些观点看似相互抵牾,有时还争论不休,其实仔细琢磨一下,都有道理,都是进入艺术天地的一个途径。纵观古今中外艺术史,不论持何种艺术观点,走哪条艺术道路,都有可能成为超越群伦的艺术家。最关键的,是看他有没有极强的艺术定力、极深的艺术功力和极高的艺术领悟力。不然的话,崇古,就会泥古不化,画虎类猫;创新,则成无根之萍,随风而逝。
小荃是一个“崇古”的书画家,尤以海上名家吴昌硕为宗。他仰慕吴昌硕、学习吴昌硕,长期以习吴之法、临吴之作、师吴之意为乐,甚至为荣。近年来更是满眼吴昌硕,执意要做吴氏的隔代门徒,甚至有匍匐在吴昌硕面前的决心和勇气。是的,在这样一个喜欢开山立派、一鸣惊人的时代,这的确是需要决心和勇气的。有的人不以为然,甚至暗自讥讽,我却觉得这是进入艺术殿堂的一条重要道路。尤为重要的是,小荃是一个有着艺术定力、艺术功力和艺术领悟力的优秀的书画家。
他的艺术定力,最为人所乐道。这是一个誓将终生托付于书画的人。从他爱上书画那一天起,虽然就一直在时代的激流中摸爬滚打,但不论裱画、做生意,还是当记者、干美编,他都没有离开过书画半步。后来,更是一头扎进传统之中,扎进吴昌硕的书画世界里,苦下“笨”功夫,坚持在临摹中学习和领悟中国传统书画的精髓和精神。不仅如此,他还亮出了“复古也是一条道路”“临摹本身也是一种创作”的旗帜,决心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肩负起“以古为新的复兴使命”。这种鲜明的艺术主张,看似有些偏激,实则具有纠偏治弊的现实意义。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环境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顺风而走、顺流而下的人太多,迎着北风赶路、逆流而上的人太少了。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小荃谈起书画时为何会那样慷慨激昂,品评书画家时为何会那样言辞犀利,甚至给人留下了一个放言无忌、桀骜不驯的印象。这都是因为他对书画爱得太深、对传统爱得太深,对时下的书画风习充满忧虑的缘故。所以,他对那些无视传统甚至肆意破坏、践踏传统的人,也就难以容忍了。他的许多愤激之词,虽然不无偏激之处,但也可以看作是他艺术定力与艺术坚守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写意吴昌硕”,我们似乎也可以看作是他最新的一份艺术宣言。
作为中国书画的大师巨匠,吴昌硕是中国传统笔墨精华的集大成者,是一座难以超越的巍峨高峰。对于这一点,小荃是十分清晰的。因此,他深知学习吴昌硕并非易事,因为艺术定力并不代表艺术功力,艺术主张并不等于艺术实践,一个艺术家还得靠艺术功力、艺术实践和艺术作品说话。
了解小荃艺术道路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艺术追求上的“苦行僧”。几十年间,他在书画技法习练上苦修精研,百折不回,逐步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令人赞赏的,是他也像吴昌硕那样,始终把研习书法放在重要的位置,每日临池不辍,精研细究。他的书法功力,在当今花鸟画界尤其是70后画家当中,是十分突出的。今天,许多年轻的中国画家怕露怯丢丑,不敢在画作上作长篇题跋,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绘画线条的疲弱与做作也已成为一种病态,这与画家对中国书法的研习不够大有关系。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小荃就愈加接近前辈、靠近大师,而与时下那些徒具外形的疲靡画风拉开了距离。
这还不是最为难得的。最为难得的是小荃始终坚持内外兼修,因为他更崇仰吴昌硕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深厚造诣。在他眼里,吴昌硕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并举,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意趣和风貌,俨然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因此,小荃学吴,也像吴昌硕一样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史子集无不涉猎。在70后书画家之中,他的读书之多、涉猎之广、思索之深、研究之细也是十分突出的。在艺术创作上,他坚持诗、书、画、印兼修,并且擅长写作书画评论,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这种文化底蕴与文化视野,又使他与那些偏重于研学书画技巧、过分注重技艺创新的书画家们拉开了距离。
那么,一个具有艺术定力和艺术功力的人,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吗?当然不是。艺术创造自有其规律和门径,一个艺术家在艰苦的探索中只有找到心灵的契合点,触动自己内心那根最敏感的艺术神经,才能真正得窥门径,慢慢登堂入室。这得看艺术的天分与悟性。而天分与悟性,既有与生俱来的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敏感,又是后天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结果。
小荃于书画,于线条、色彩、构图,显然是有一份特殊的敏感,正是这种感觉引他走上了这条道路;他后天的博学广知,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领悟,对吴昌硕艺术道路和艺术实践的学习与领悟,对色彩斑斓的社会人生的学习与领悟,又使他对中国书画的意蕴、品格、境界有了全新的理解,使他自然而然地在书画中注入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人格追求和文化精神,使他在学习吴昌硕的道路上由形入神,慢慢与吴氏达成了精神共识、产生了心灵共鸣。这种艺术的领悟力不是灵感突飞而至,而是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积聚起来的。它有源、有根,有持续爆发的深厚内涵和强大内力。
坚韧的艺术定力,深厚的艺术功力,敏锐的艺术领悟力,能将此三“力”集于一身的书画家,应该是十分难得的,也是值得珍惜的。
就小荃而言,他近年潜心海派艺术,以吴为师,以继承吴昌硕的艺术精神为旨归,可谓成绩斐然。但他又绝不是一个泥古不化的人,他的志向是“以古为新”,是要开辟一片新的境界。只不过,他知道新境界并非空穴来风、纸上谈兵,需要继承传统、致敬传统。他知道中国书画的发展,固然要以极大的勇气“打出来”,但前提必须是以极深的功力“打进去”。可惜的是,我们现在追求“打出来”的很多,愿意下苦功“打进去”的实在太少了。对于那些尚未“打进去”而侈谈“打出来”的人,小荃显然是不愿也不会与之为伍的。至于“新境界”何时到来,小荃并不着急。他认为一个书画家五十岁之前都是打基础的阶段,“新境界”的出现可遇而不可求。他现在应该做的只是付出与积累。他相信时间,也相信自己。
今天,我们来看小荃的这九十九幅花鸟小品,虽然彰明了“写意吴昌硕”的主题,一幅一幅看下來却没有什么重复、疲怠之感,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这是因为这些画幅的绘画语言、绘画风格虽然是统一的,其中蕴含的趣味、意蕴与格调则各有不同,展示了小荃绘画创作内涵的丰富性、多样性。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家所不可或缺的。同与不同,是一对具有哲学意味的概念。在相同之中表现出不同,显然不是一般的手笔所能达到的境界。我们或许可以说,“写意吴昌硕”既写出了吴昌硕之意,也写出了小荃之趣、之韵、之神,这大概就是这组绘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自觉肩负着“以古为新的复兴使命”的杜小荃,又在艺术道路上迈出了扎扎实实的一步。他还会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向前迈进,并且留下一段又一段令人难忘的风景。
我看,小荃已经渐渐走到三“力”并发的时候了。那么,他何时能够破茧成蝶呢?这个不用着急。就让我们静静地期待,并献上我们由衷的祝福吧。
2019年4月12—15日于济南垂杨书院
杜小荃,1972年2月出生于山东临沂,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曾先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篆刻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第十一、十二届山东省政协委员、政协山东省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农工党第七届山东省委委员、文化与体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山东省直艺术支部主委。
现任农工党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院长,山东新文人书画院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