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嫒莉
摘要:古代文学课程专业基础性强、知识跨度大,在教学模式上要突破传统知识讲授的束缚,必然需要教师转变理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创新教学模式来联系学科、学生实际,探索多种教法来提高课程吸引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教学创新
古代文学是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展现传统文化精髓,增进学生人文素养底蕴的主干课程。从时代发展来看,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与现代生活具有一定的审美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被疏离,降低了古代文学课程的吸引力。古代文学涵盖知识跨度大,教学内容广泛,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脱离了当代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唯有从创新教学模式上来重塑其学科特色。藉由此,立足古代文学知识架构,转变教学理念,引入创新教法,贯彻古为今用,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古代文学鉴赏水平。
一、古代文学课程创新教学的基本导向
(一)把握好古代文学知识与文学素养的融合关系
从创新视角来重新优化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首先需要立足古代文学基本知识,探析其在大学生文学素养上的积极作用。高等教育的目標不仅仅在于培养专门性学科人才,更在于造就人,培养具有独立思维、健全人格、有文化的人。叶朗提出:“人文学科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精神塑造”。对于古代文学课程本身,在今天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特别是挖掘古代文学基本知识内涵,将其应用到人文素养教育实践中。每个教师都要确立高度责任感,肩负其古代文学学科课程的历史使命,将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去辨别是非,去理解和把握现实人生,去直面当下的社会世态。所以说,古代文学课程创新教学,要从古代文人的艰辛历程与文学旨趣中,挖掘“发愤抒情”、“穷而后工”的价值,增强学生砥砺前行的决心,培养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乐观的学科意识来胜任未来岗位。
(二)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能的互动关联
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是教学难点,因其自身专业性,与当代文学的适用性之间形成学科矛盾。理论教学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古代文学解读模式,顺应时代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热情,转变过去重视字词文面意义的单一模式,而强调文学作品的人文特色,唤醒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古代文学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融合,要立足文学本质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在创新教学中,要结合古代文学作品,探究古代文学与其他知识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构建文学史观。另外,拓展古代文学课程的时代精神,特别是在涵养师德、立德树人上,要注重师生互动关联,促进学生有才、有德,有健全的人格。
(三)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质、高效教学中的应用
从古代文学课程知识架构来看,不同古代文体知识的学习面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强古代文学课程数字化建设,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与整合。如引入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来更好的提高课程教学成效。整合课程资源,挖掘古代文学特点。如诗词教学强调画面、意境的呈现;古典散文突出文化色彩、格调的形成;古代小说注重故事、人物的刻画;古典戏曲讲究演唱风格的塑造等。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拓展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深度,更好的促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二、创新教学模式需要转变教师学科理念
在古代文学课程创新教学中,教师的理念转变其基本前提。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生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需。针对当前古代文学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等实际,探究成因,与古代文学学科教学自身脱离学生人文教育目标有直接关系。人文精神的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科自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心理承受力。如古代文学课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本身就对学生的精神、信仰、行为带来良好的规范作用。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古代文学专业与其他热门课程专业相比,实用性、技能性相对逊色,但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目标来看,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培养人、塑造人领域更具价值。当前,国家教育部多次强调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重视人文学科在整个民族精神成长中的积极地位。教师要从学科发展出发,转变古代文学传统教育理念,将之作为人文精神教育的不竭资源。
古代文学创新教学,要联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要展现学科的人文情怀,教师要正视古代文学学科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不仅仅关注古代文学知识的传授,更要从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中,培养大学生的个性、思想和人文情怀,增强大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趣味,而非一味地灌输、讲授。同时,根据建构主义教育认知来看,知识的建构需要与他人交往,而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参与。组建优秀的古代文学教师团队,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氛围。高校自身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从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强调古代文学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师教学团队“1+1>2”的整体超越。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古代文学社团活动,将教的创造性交给教师,将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教师能够与学生共同推动各类文学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营造浓郁的古代文学学习环境。如成立古典文学社、古典话剧社、古代文学演讲协会,邀请学界名人开设古典文学讲堂,也可以结合学校学生需求组织开设学生讲坛,让学生能够从古代文学学习交流中,实现今人之心与古人之心的碰撞。
三、创新教学模式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对于大学生而言,能够将古代文学作为未来研究目标的人数还是少的,而多数情况下,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于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从古代文学的知识学习、文化体验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因此,古代文学创新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对人性的理解,在于从剖析古人的喜怒哀乐与吟咏歌哭中,挖掘古典文学艺术文化特色。具体而言,从两方面来创新。
(一)兼顾古代文学知识整合的开放性策略
开放性教学是创新的基础,也是拓展古代文学知识视野,转变单一讲授模式为多元并舉教学手段的基本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进和统合相关学科知识,以开放的学科观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意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古代文学课程教材本身,就应该开放,不能仅限于某一教材或几本书,要从不同方面,关注学生的需求,深入挖掘和整合相关教学资料。如通过借鉴课外读物,拓展古代文学的知识容量,也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来感受古代文学知识的整体观。同时,在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面,也要融入开放性原则。如在与文学史相配套的其他作品选本讲解时,还要向学生推荐其他选本,分析各自的特点,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阅读,特别是作家的专集、选集、全集等内容。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找到古代文学的趣味,不囿于某一学科成见。另外,教师还要关注国内外相关学术刊物、最新出版的书籍、文献等资料,包括学术会议动态等,将前沿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让古代文学课堂生机盎然。
(二)挖掘古代文学作品的当代价值
古代文学课程的创新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特别是从古代文学课程的当代性挖掘中,既要阐释古代文学作品自身的文学特点、本来意义,还要借鉴阐释学、接受美学等理论,对其文本的内在价值、时代意义进行离析,拉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心理距离,增进情感共鸣。如在学习《红楼梦》时,对于作品中众多的人物、情节的解读,我们还可以从现代人生社会经验、职场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审视。
四、创新教学模式需要变革多样化教法
多样化教法的运用是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今天网络化教育媒介环境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整合教学资源,来采取多种教法切合学生学习需求。
(一)古今对照启发式教法的创新运用
学习古代文学,教师要善用启发式教学。如何启发?围绕古代文学作品,从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现状入手,来全面探析其影响。如《三国演义》在日本影响巨大,《红楼梦》对欧美国家影响深远。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还可以与外国文学进行平行对照。如《红楼梦》与《源氏物语》;《西游记》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杜甫的诗歌与日本松尾芭蕉的俳句。
(二)课堂讨论与学生讲授的综合
创新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自主性。教师可以设置某一话题,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或自由辩论。如先秦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唐诗繁荣的文化原因等。这些不同主题探究,有助于激活课堂学习氛围,也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另外,倡导学生讲授,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来讲解相关课程知识,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顺应最近发展区,体现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灵活性、适切性。
(三)多媒体影音素材的辅助教学
现代媒介技术及多媒体环境的创设,各类声图并茂的影音素材,可以辅助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来感染学生。如对于某诗文的讲解,可以让学生自主下载和网络检索相关素材,形成课前预习;课堂上,围绕古诗文语言、意境,以及声像资料展开朗读、交流,让学生能够从直观形象的学习体验中,增强古代文学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结语
学者程千帆在探讨古代文学的时代价值中提出:“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最直接的价值就是为了现在活着的人”。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也要重新审视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人生活的关系,全面梳理古代文学知识内容,最大化地服务现实生活。古代文学课程创新教学要与时俱进,要立足学科课程特点,顺应大学生学习需求,积极探索不同的教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热情,让学生能够从古代文学收获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忠敏.论原典阅读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创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0(03):123-127.
[2]张颖慧.基于中国古代文学现代价值实现的文言文教学创新[J].课外语文,2017,(30):3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