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5-15 10:51高才华
财会学习 2019年13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制造业内部控制

高才华

摘要:制造业是我国改革开放核心发展行业之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保证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内部控制十分重要,在这种背景下,对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讨论就非常有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现实,先条分缕析的阐述了我国制造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再阐述了改善我国制造业企业内控管理现状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我国制造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一些参考,帮助制造业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管理。

关键词:制造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职能包括了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等企业各方面实行有效的监管作用,旨在保证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合法运行,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长足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制造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核心发展的行业之一,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我国推行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等系列措施,从而引发原材料价格上涨,特别是钢材,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这对加工型制造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加速落实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制造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政策引导

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之中,实践与理论经验都处于匮乏的情况之下[1]。因制造业的业务链较长,涉及到的活动相对繁杂,政府相关部门如财务部,缺少具体对于制造业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引导,缺乏推进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在企业内发展的相关政策,所以很多企业没能意识到发展内部控制管理对于企业的真实意义。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财政税收也有不小的影响。

(二)缺乏合理的制度設置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大变革时期,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将会有更多的改革政策出台,但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却长期处在一个初始阶段。这与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发展时间有限,未能在实践中积累足够的经验,从而获得健全完善、适用于我国当前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以供全行业企业进行参考。我国大部分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普遍存在着结构设置随意、职权模糊、职责混乱的现象,在制定政策制度时忽视了客观性、科学性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导致了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混乱,从而造成了内部控制失去应有的作用,对于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毫无意义,造成了在企业中内部控制管理的全面崩溃。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就是这样一个被混乱的内部控制机制所毁掉的大型民营企业。

(三)缺乏决策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对于企业发展来说,除了客观实际的影响外,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决策管理者。企业的根本权力都掌握在决策管理者的手中,企业能否进行管理机制上的大变革,能否保障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确切可行,都完全取决于决策管理者的决定和具体管理[2]。就我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很多中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决策管理者,大多是出身于计划经济时期,抑或改革开放初期的老企业家。大部分的老企业家对于企业管理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对于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程度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就不认可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真实作用,即便有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往往由于领导的重视,导致执行不下去,或是半途而废,成为鸡肋,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例如我国曾经的上市公司“星美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就因为领导缺少对于内控制度的重视,所以导致了企业衰败,最终在2008年7月19停牌,拍卖出了49.9%的股份,这是最直接的警示。

二、改善我国制造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出台政策引导

法制社会,要真正推进制造业企业进行内部的改革,建立起新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从而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那么政策的相关引导非常重要。政府应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具体引导方案,以及具体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从而引导企业内部实行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相关行业规范,让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发展有所参考有所借鉴,可以高效的完成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全面化的任务[3],推进我国制造业向着新时代发展。

(二)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就我国制造业企业现行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本身而言,存在着相当多的纰漏。我们要在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这五大原则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现行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完善优化。要落实贯穿决策、执行、反馈等等方面,对薄弱点不忽视,对重点如对事业项目的风险性和安全性的评估等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要按照制衡原则,分配各关键的权力给不同的部门和具体人员,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以避免出现一方独大的情况出现,杜绝职位擅权的现象发生。此外,我们在制定优化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客观实际,可以参照但不可照搬发达国家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机制,要实事求是,保证优化方案的可操作性、可行性。最后,也是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将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纳入内部控制机制中,提高公司的成本管理绩效,提升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

(三)提升决策管理者的重视度

企业管理与制度建设的权力是掌握在企业决策管理者的手中。我国制造业企业要推进落实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建设,那么我们必须要提升决策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对于企业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改变决策者落后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深化和推进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发展[4]。在具体的实践中,鼓励员工进言献策,对员工提出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建议或方案的行为必须给予鼓励,一旦方案评审通过实施后予以绝对的支持,适当的放权,并敦促相关部门尽快落实有关工作,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企业能够在上行下效的氛围下,更快完场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工作。

(四)完善建设全面监督、绩效机制

全面监督机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落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大的方面出发,参考企业内部环境的具体情况,建设行之有效、完善、全面的监督机制。首先是外部方面进行建设,引入第三方审核机构介入,如会计师事务所、体系咨询审核机构,定期以第三方客观的视角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漏洞和缺失,从而不断改进完善。在内部,主要是鼓励和促进建成全员参与的监督机制,通过群众的力量,来对企业中不合章程制度的操作与行为进行最为严格的监督,形成极大的约束力。

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完善绩效考评、奖惩机制是解决内部控制管理推行动力的问题,通过具体、能落到实处、给企业员工最直观感受的方式,体现出企业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强力,对于落实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是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的重要时机,是国家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所制定出来的科学政策。制造型企业要严格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要保证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收益,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结合实际,参考发达国家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建设经验,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制定与实践相应的改革策略,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实践,为贯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苑慈.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7 (1):39-40.

[2]陈彩虹.基于战略视角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究[J].经济师,2016 (9):153-154.

[3]崔继永.基于战略视角的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究[J].经济师,2017 (1):268-268.

[4]吕艳霞.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实践[J].现代商业,2016 (8):156-157.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制造业内部控制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