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有一套著名的“时间机器理论”,即利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差距,在相对先发的国家发展某项业务,待商业运作成熟之时再将该业务的发展经验带入相对后发的国家,复制商业成功模式,这就如同驾驶着时光机器回到了几年前。
经过近20年的摸爬滚打,中国的电商行业已经发展成型,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电商巨头的逐渐成熟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提升到了世界领先的高度。目前全球超过40%的电商交易都发生在中国,国内市场潜力也已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或许正是基于“时间机器理论”,近年来中国资本纷纷将视线转移到电商行业刚刚起步的东南亚国家,这里的市场特征和发展前景同多年前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让不少投资者相信中国电商的经营理念在东南亚国家也将获得成功。
根据谷歌和新加坡主权投资基金淡马锡联合发布的2018年东南亚数字经济年度报告分析,东南亚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在2018年已经超过23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东南亚的电商市场似乎正处于“投资风口”之上。
而通过查询谷歌和苹果移动应用市场的数据可以发现,2018年东南亚各国手机购物软件下载次数排行榜的前两名,基本上被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LazadaGroup和腾讯资助的Shopee所包揽,这两大巨头几乎成为了东南亚电商的标配。但各国自己的控股的本土电商平台也同样在争夺着市场,比如印尼的Bukapalapak,越南的Tiki,泰国的JD,新加坡的Qoo10,马来西亚的11street。
中资背景的跨国电商平台拥有技术、资金等优势,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本土电商平台利用本国内电商方兴未艾、尚处于市场争夺阶段的机遇,再加上贴合用户需求和消费特征等本土优势,同样也在分着一杯羹。这就是东南亚电商市场的基本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