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
(睢宁县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200)
【关键字】中风便秘;生大黄敷脐;穴位按摩;治疗护理效果
中风患者常出现便秘现象,中医一般情况下将便秘分为以下几种类别:热秘、虚秘、冷秘、气秘。其中,中风患者一般属于热秘以及虚秘[1]。中风患者在患病后,容易导致脑神经局部神经功能紊乱,使患者无便感产生,导致肠道水分被过度吸收,总终形成便秘。同时,中风患者中长期卧床患者,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发生变化,同时活动频率减少降低,导致肠道蠕动能力减弱,动力不足,因此导致便秘[2]。本文选取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30例中风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中风便秘患者应用生大黄敷脐加穴位按摩的治疗护理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选取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中风便秘患者3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各15例,其中参照组中具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其年龄均在45~71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58.2±10.3)岁。参照组中存在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其年龄均在47~72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58.4±10.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史等基础资料,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参照组使用生大黄敷脐方法进行治疗,其具体方法为:选取新鲜生大黄,将其研磨成粉末状,取大黄粉5g,加入适量蜂蜜水,进行搅拌、调匀直至变为浆糊状。将配置完成的生大黄药剂敷贴于患者肚脐部位[3]。同时采用红外热灯进行时长30分钟的照射治疗,治疗次数为每天一次。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使用穴位按摩方法进行联合治疗。主要穴位按摩部位为腹部,在按摩前使用石蜡油涂抹患者腹部,待得涂抹均匀后,对腹部进行顺时针穴位按摩,按摩力度由轻到重,主要按摩穴位包括,天枢、大横。每个穴位均按摩2分钟左右,在患者吸气时力度加重,呼气时力度减轻。以患者腹部产生酸胀感为宜[4]。同时两组患者均进行一般性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
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护理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其对比内容包括患者的大便性状评分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将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其中显效级别的判定标准为:在治疗后2天内,患者排便次数大于2次,且大便性状明显好转。排便过程通畅。有效级别的判定标准为:在治疗后3天内,患者排便次数大于1次,且大便性状、好转。排便过程较为通畅。无效级别的判定标准为:在治疗后,便秘症状无好转或加剧。
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护理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SPSS19.0软件检测,两组数据中,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值进行检验,当p值<0.05时,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护理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大便性状评分数据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大便性状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且经T值检验,T值分别为:2.7685、2.486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大便性状评分数据对比
依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为实验组中腹泻1例,腹胀0例,皮疹0例,不良反应率为6.67%参照组中腹泻3例,腹胀2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率为40.00%,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参照组,经卡方检验,卡方值为4.6584,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对比
依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有效率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有效率数据对比
中风会导致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产生,其致病因素一般为暴怒、饮食、劳累、气候等因素[5],因此,在治疗中风时主要以消除诱因为基础,避免患者的情绪波动,合理调整饮食、加强休息避免劳累等。中风与便秘互为诱因,中风患者易便秘,便秘患者中风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因此,对治疗中风患者的便秘症状,也应该加强重视[6]。基于此,本文将3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参照组使用生大黄敷脐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使用穴位按摩方法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大便性状评分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中风便秘患者应用生大黄敷脐加穴位按摩的护理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生大黄敷脐。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有所下降,因此,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