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莲
(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人民医院,青海 黄南州 811299)
手术为清除胆结石的有效方法,但会损害患者身心健康[1]。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将个体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探究个体化护理的应用价值。
选取94例2017年3月-2018年3月因胆结石入院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以入院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7例。参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31-69岁,平均(46.29±5.37)岁。研究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33-72岁。两组病例数、性别、年龄数据差异小,(P>0.05),可比。
参照组以常规护理。术前指导患者规范检查,严格禁食(8h)禁水(6h),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手术准备。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手术设备、药品、器材等,并调节好设备参数。术后根据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对症护理。
研究组采用个体化护理。(1)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以一对一方式安排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身体状况,立足患者身心需要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2)个体化心理护理:立足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确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差异,确定患者易于接受的心理疏导方式,对于文化水平低者,要保证语言通俗易懂,对于文化水平高者,要注重应用专业化语言,以取得患者认可。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将鼓励患者发泄不良情绪和根据患者个人喜好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结合。(3)环境护理:根据患者的个性化环境需要,针对性设置病房,如了解患者喜欢的色调,将病房设置成患者喜欢的色调;另外可以在病房内摆放患者喜欢的摆件,以营造温馨住院环境。(4)个体化术后疼痛护理:术后疼痛为手术常见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要细致分析疼痛原因,根据患者疼痛情况予以个体化分级镇痛,疼痛较轻者予以导乐镇痛或口服镇痛药,对于疼痛剧烈者予以镇痛泵自控镇痛、合理使用镇静剂,减轻患者疼痛。
以SAS、SDS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每个量表均含有20条目,共20-80分,分数越高,心理状况越差。
护理满意度:以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围绕护理人员态度、护理专业性、护理质量等展开评价,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护理满意程度越高。①满意:80-100分;②一般:70-79分;③不满意:<70分。满意度(%)=(①+②)/每组病例数×100。
以SPSS23.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SAS、SDS评分以(±s)表示,t检验;护理满意度以(%)表示,x2检验,检验结果以P值为准,0.05为界值,低于界值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水平相当,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组间情绪状况对比(±s;分)
表1 组间情绪状况对比(±s;分)
组别 SAS SD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n=47 28.01±7.40 22.92±3.58 27.18±6.65 21.13±3.65研究组n=47 27.84±7.57 15.04±7.85 27.11±6.93 14.57±6.02 t 0.11 8.34 0.06 16.67 P 0.911 0.001 0.954 0.001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74%(45/4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85%(38/47),差异明显,(x2=5.045,P<0.05)。
胆结石手术为常见外科手术,手术期间配合科学的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术后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手术患者而言,焦虑、抑郁、生活质量下降极为普遍,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常规护理模式,关注手术的正常开展,术后针对性干预指导,对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而言,多是发生后的管理,而没有系统的预防管理方案。参照组经过护理后,患者的SAS、SDS有所降低,但并不理想,护理满意度仅为80.85%(38/47),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个体化护理,关注每个患者的个体化需要,注重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要,以降低病情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胆结石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心理诉求各不相同,对此,研究组从制定护理方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术后疼痛护理角度出发,提供个体化护理方案,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均有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提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这一研究结果直接表明了其临床应用价值远优于常规护理。陈亮[3]曾以106例患者展开研究分析,结果证实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本次研究结果与陈亮等人一致。
综上,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理想,具有推广应用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