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丹丹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1]。随着脊髓损伤人数的增加,该病也呈现出一个上涨的趋势。神经源性膀胱在临床上的表现多为排尿障碍,因脊髓当中的神经受到损伤,导致患者的膀胱功能异常,从而引发排尿功能异常[2],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排尿功能丧失,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也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3]。临床上治疗该病,多采用间歇导尿法和膀胱功能训练[4],该方法安全有效,要对患者的膀胱进行实时监测,在膀胱压力足够的时候,对患者进行尿液的排出,从而保证膀胱容量的正常,并减少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5]。本文旨在研究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如下文。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5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①脊髓有明显损伤,外伤或者是手术导致的损伤等,经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②患者症状均符合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③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④患者意识清晰,能够自主活动或者交流。排除标准:①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②精神病患者。③膀胱功能不全患者,膀胱有其他病症患者。④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
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1 对照组患者
常规留置导尿法。方法如下:对患者进行尿道口的消毒,插导尿管,关闭。每隔3个小时,放一次尿。导尿管每2周要进行一次更换,避免细菌滋生造成患者泌尿系统感染。
1.2.2 观察组患者
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方法如下:①每天选取五个时间对患者进行导尿,比如每天的8点,12点,4点,8点,11点,记录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以及自主排尿量。②对患者进行相关医学的讲解,尤其是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在操作之前严格消毒,并且使用消毒液清洗尿道口,然后进行导尿操作。③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饮水计划,比如早中晚餐各饮水400ml,晚上饮水200ml,饮水总量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进行调整。并且在饮水计划实施的过程当中,对患者不采取输液的形式,避免生理盐水的过度注入。④在治疗的过程中,避免患者饮用咖啡、奶茶等饮料。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1周、3周时膀胱尿液指标,包括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两个指标。
②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
文中计数数据、计量数据资料用SPSS 20.0软件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见表1。
见表2。患者从根本上减轻了病痛带来的困扰,也提升了患者治疗和治愈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综上所述,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适合推广和使用。
表1 两组患者的膀胱尿液指标对比(±s,ml)
表1 两组患者的膀胱尿液指标对比(±s,ml)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组别 1周残余尿量 1周自主排尿量 3周残余尿量 3周自主排尿量对照组(n=25) 546.54±44.67 145.18±26.67 514.88±54.33 156.37±22.12观察组(n=25) 301.27±17.89 339.93±26.19 112.93±13.38 442.19±42.76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因为膀胱长期处于被支配的状态,导致患者自主排尿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患者的尿路保护系统被打破[6],因此,出现尿路感染的概率非常高,并且尿路感染本身具有复发性高的特点,因此,时间长了还会出现肾积水,严重时还会导致肾衰,对于患者来说,不仅加重了病情,而且加重了心理负担[7]。
间歇导尿的理念目前已经广泛运用到临床治疗中,相对来说,更加安全有效,它不采用长时间的插管导尿,而是间歇性[8],这样也能够从侧面激发膀胱的生理机能,对患者的泌尿系统起到一个广义的保护作用[9]。再加上饮水计划的实施,保证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减少,使得膀胱进行正常的充盈状态和排空状态,不仅能够增加膀胱的容量,也能够增加膀胱肌肉的灵活收缩[10]。
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使得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并且减少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