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208扶杨油藏稳产技术研究

2019-05-14 10:57李天民
科技资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采收率

李天民

摘 要:大208油藏经过近15年的开发,采收率只有17.6%,采出程度只有9%,开发水平较低,对制约开发的主要问题分析不清,对策不明。通过对已动用层电性、物性、构造与产出关系的分析,及对三维地震资料的进一步精细解释,初步明确了制约开发的主要因素,也开展了相关试验,取得一定效果。依据取得的认识,开展井别互换,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大排量压裂,提高单井产量;做好外扩新井论证,做好产能建设工作。

关键词:大208油藏 深化认识 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b)-0104-02

大208扶杨油藏于1994开始采用300m井距、扭转45°正方形反九点面积井网注水开发,主要开发F10、F12、F14、F18、F21、F24、F25等层段。油藏投入开发以来,历经两次大的井网加密调整、外扩,尽管井距进一步缩小,但油藏开发效果一直较差;与储层丰度、物性相当的H75扶余油藏相比,其开发效果也远差于H75扶余油藏。为此,重新系统开展小层精细对比研究、并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进一步修正小层对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井间砂体连通差、水驱控制程度低是制约开发效果的根本原因。据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提高水驱控制程度为目标的井网调整工作、以提高单产量为目标的措施试验工作、提高动用地质储量为目的的产能建设工作,确保实现产量综合不递减。

1 区域地质概况

大208扶杨油藏位于吉林省大安市境内,属于三角洲平原沉积的断块油藏,顶界面总体构造形态为被断层复杂化的大型北倾鼻状构造,构造轴向呈北北东向,南高北低,两翼不对称,东陡西缓。东翼地层倾角4°~6°,西翼2°~4°。构造海拔高度从-1900~1400m,现今构造高点在大203井附近。大安构造被一系列北西向的断层所切割,依附于这些断层,形成一系列断鼻、断块构造圈闭。

2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208油藏历经近15年的开发,采收率较低且处于低水平开发,生产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困扰着油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采收率较低,制约因素不明确,对策不清晰

大208油藏投注开发后,注水见效不明显,采收率较低,经过两次井网调整,仍没有明显改善。2007年加密为106m线性井网,新井初产高,但水淹速度快;2011年加密为212m线性井网,老井递减快,注采见效特征不明显。

2.2 特低渗透储层,产液水平低,见效特征不明显,识别难度大

油井单井产液量下降,高束缚水饱和度(45%)、高残余油饱和度(35%),且油相渗透率下降快,水相渗透率又升不起来,产液水平低,注水见效特征不明显。

3 主要研究内容

3.1 地层精细划分对比

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开发动态和钻井资料,进行了油藏内油层组、砂岩组、小层和单层的划分对比,重点是小层和单层的精细划分对比。

油层属于下白垩系泉头组四段和三段地层,为一砂泥岩沉积。结合早期研究成果,开展小层精细对比工作,将扶杨油层划分为25个小层,44个单砂层。其中扶余油层4个砂组、12个小层、20个单砂层,杨大城子油层3个砂组、13个小层、24个单砂层。

有以下特点:钻遇砂岩层数多,但厚度较薄,而且油层、差层钻遇率相对较低;从油藏剖面图上可见,从中部向两侧厚度减薄、层数变少;砂体呈现出条带状,侧向尖灭快。

3.2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由于构造和断层分布的复杂性,以及地层砂体分布的不连续性,造成储层砂体可能存在测井曲线显示连续,但实际并不连续。通过精细小层对比和地震剖面对比,研究储层实际连通情况。将合成地震记录、分层叠加到地震剖面上进行连井层位标定,为井间连通分析奠定基础。

对大208区块内164口井进行合成记录,确定时深关系,把测井井数据投影到三维地震连井剖面上,全区44个井组进行连通验证,根据测井曲线有1947层连通好,但结合三维地震数据看,存在265个小层,13.6%实际并不连通。

3.3 储层连通情况及水驱控制程度核定及分析

砂体以单向、双向连通为主,占75%以上。以井组为单元统计(单砂体),水驱控制程度低,只有55.8%,原72.4%(未细分单砂体);油井为单元的水驱控制程度也较低,只有58.4%。

3.4 油井见效类型及特征分析

依據产液、含水变化规律,综合判断注采见效及见效类型。注水见效比例及方向:井距越小,见效比例越高;注水见效与动用厚度关系不明显;见效方向规律不明显,分析注水与井网、物性、构造等综合因素有关。向西-北方向注水见效时间短,分析是由于物源来自西-北方向,越接近物源,物性越好。

注水见效类型:以孔隙、孔隙-裂缝型见效为主;裂缝、孔隙裂缝型主要存在与小井网及断层附近;孔隙型主要分布于内部。

4 取得成果及认识

(1)水驱控制程度低:大208扶杨油层属于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为主,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占主体,河道摆动频繁,砂体展布、连通复杂,储层连通差。水驱控制程度只有55%左右,控制程度低。

(2)地层压力较高,但是产出低,渗流通道不畅通:目前压力保持水平为原始地层压力的79.5%,但是,单井产液只有1.1t(初产的46.2%),能够建立注采关系,但是通道不畅,导致单井产量低。

5 下步重点工作

(1)井网转换实验。

井别转换先期试验:通过精细对比,结合三维地震,开展井别转换4井次,控制程度明显提高。

试验效果:初期增液不增油,增油主要为D9-2高产液。整体效果初期增油明显,后期递减快,新井网尚未发挥注水稳产的作用。

下步对策:对水转抽的大4-13进行压裂提产(目前日增油0.6t)、大9-2进行分层测试后封堵高含水层,压裂低含水层。

(2)储层重压改造。

在砂体发育延展性好的层位进行重复压裂,增大泄油面积。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分析砂体展布情况,在砂体发育延展性好的层位进行压裂,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能。2017年实施3口,有效3口,目前平均单井累增油138t,目前仍然有效。

针对目前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的现状,2019年开展集团压裂。目前产液量低于1.2方,累产低于邻井的压裂潜力井58口,同时优选压力水平高及同一平台进行压裂。

(3)产能建设部署新井。

大208区块内无井位控制区域多,面积总共达1.9km2,未动用地质储量75万t。

布井思路:通过三维地震精细技术,提取地震属性,在砂体分布有利区部署独立井点。综合各层单砂体发育情况,部署新井井位21口,预建产能0.95万t。根据井位预钻井砂体及区块构造、周围老井产出状况,共分3批次。

参考文献

[1] 郭秀蓉,程守田,刘星.油藏描述中的小层划分与对比——以垦西油田K71断块东营组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01(2):55-58.

[2] 李剑,李刚,孟凡贵.改善中低渗透性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4):93-94.

[3] 王志刚,孙玉玲.影响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效果的研究[J].石油学报,2001,13(3):50-59.

猜你喜欢
采收率
Q井区标定采收率及计算可采储量研究与应用
浅析常规稠油油藏可动凝胶调驱技术
升级流场管理 提升水驱油藏驱油效率
侧钻井试油工艺浅谈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藏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