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治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以下简称“金融作协”)主席阎雪君的新作《天是爹来地是娘》直面了时代的一个大命题——扶贫攻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积极发挥金融的作用对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更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金融扶贫?金融文学又肩负着什么样的时代使命?带着这些疑问,本刊对金融作协主席阎雪君进行了专访。
《银行家》: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金融作协,在您看来,金融作协对中国金融界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阎雪君:文章合为时而著,时代呼唤金融文学!壮丽的中国金融事业需要记载和讴歌。邓小平先生说过: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文章均得江山助,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金融领域已成为经济的核心内容和时代的重要表征及“晴雨表”,是文学创作的重点领域和不竭的创作源泉。
2011年,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在中国金融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金融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全国的金融作家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春路雨添花,2013年中国作家协会又批准了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为中国作协团体会员,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近年来,中国金融作协采取有力措施,激发了金融作家和作者的创作热情。金融文学创作不仅是文学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我国金融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中国金融作协延伸机构已经达到23家,其中14家省市金融作协5家总行(会)作协,以及4家分支金融作协。
中国金融作协是一个团结温暖的大家庭,一个散发积极能量、充满正气、和善与友谊的文学团体。即便大家都是业余作家、业余理事,也都为中国金融文学事业不计得失,甘于奉献,成为团体的中坚骨干和优秀代表。从而保证了中国金融文学这条驶向更加宽阔海面之船,顺利航行。现在中国金融作协的会员已达1000多人, 其中中国作协会员71人。
《银行家》: 作为金融作协的主席,您的著作颇丰。请您谈谈,您觉得长篇小说的创作有何规律可循?您创作的主题主要又有哪些?为什么会关注这些主题?
阎雪君:关于文学创作,我自己琢磨悟出了一个文学创作的规律,那就是小说一定要写故事。当然许多人也都这么讲。但是故事怎么写?大学教授们也许能够讲出许许多多的文学概论和创作理论, 这些我都不懂。但是我自己觉得,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故事这两个字颠倒一下, 即故事就是事故!看看世界名著,读读中国四大名著、四大传说,哪一个不是写事故?所以,我的小说创作理念就是:小说就是描写制造事故的人。只要有了事故, 一切皆有可能。事故是制造一切的缘由, 事故也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方法, 就是通过事故( 矛盾的冲突) 来推动‘变:常规变反常,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灰姑娘变公主,公主嫁给穷光蛋。找到了事故的原因,就找到了故事的种子(矛盾)、主题。
我的创作主题主要是“三农一金”, 即农民、农业和农村,加上金融。概括说就是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和鲜明的金融特色,其中可以用四部长篇小说来佐证。
先说第一部长篇小说《原上草》。十几年前,我在最基层的农村信用社目睹并亲自参与了农村信用社扶持村民发展大棚种菜的过程,彻底改变了北方农村半年忙碌半年闲的历史,创造了寒冬里的春天。1998年我创作出《原上草》后,中国金融出版社领导决定破例出版,成为该社建社以来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合影
再说说第二部长篇小说《今年村里唱大戏》。当年这部作品被中国文坛评价为“中国首部反映农村集体资产流失问题的小说”。因为当时,全社会都在关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但从来没有人想到或提及“农村集体资产流失”的问题,所以,有评论家说阎雪君是全国首次提出农村集体资产流失问题并以文学的笔调反映的作家。
接下来说说第三部长篇小说《桃花红杏花白》。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百合的农村妇女,所有故事都围绕这位命运有点奇特的妇女展开。几番拼搏,几番失败,几番重新爬起来,画出的是一个农村妇女致富的奋斗轨迹,是乡村现实中女性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由此看出乡村女性面对现代冲击时的矛盾情绪,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和城市同在贫穷的环境中,但一进入市场,问题马上就凸现出来。
三农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其他,而在于市场,农民最缺的就是市场。我认为这是小说最后点题的精髓,也是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所在。我最新的长篇小说《天是爹来地是娘》,这部长篇小说是目前全国最早也是唯一一部反映金融扶贫的长篇小说。
《银行家》:金融扶贫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您是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这个主题的?
阎雪君:我的长篇小说《天是爹来地是娘》又名《性命攸关》,其整体事故就是:农民们应该富裕,却发生了事故, 那就是贫困。扶贫本来应该得民心顺风顺水,故事的主线偏偏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故:思想懒散、资金短缺、土地流转、水利匮乏、市场制约、电力薄弱、文化阻碍、非法集资等等。
金融扶贫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也是能唱大的戏,然而要唱好这出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人觉得贫困就是缺钱,最好最实惠的方法就是给钱给物,银行扶贫更是专业对口,多放贷款就会大功告成;一些地方干部也觉得靠着银行这棵大树好乘凉。作品以金融扶贫为主线,通过一个乡村、一群村民,在灵与肉的交织中,深刻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美丽与丑陋、失落与救赎、激情与坚守。在精准扶贫的现实语境下,弘扬了以民为本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人与土地的生存关系、欲望与人性的博弈以及人生与信仰的纠结。
帮助村民解决扶贫路上的各种问题。金融系统干部帮助村民解决了思想观念问题,进行了流转土地,种植绿色大棚,形成规模优势;通过拍卖赢得水利资源,通过组织集团化经营,形成市场优势。菜农的资金、土地和用水用电及市场问题都得了解决。大农业发展改变了土地的种植格局,形成了“传统杂粮农业”和“特色蔬菜产业”“二龙戏珠”的格局。让群众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主角。以金融扶贫挂职干部金炜民为主线贯穿始终,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女主角,而是描绘了这片土地上的众生相,是为大地上的小人物立传。这些小人物的人生充满辛酸、悲苦、艰难与血泪,却又是一群生动而有趣、有血有肉的人。并通过不同人物之口表达了“性命攸关生生不息”的主题,这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土地的礼赞。指明了扶贫的关键是扶人,当地人觉醒了,扶贫就真的看到希望了。
《银行家》:请您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金融文学”?您怎么评价我国金融文学的整体发展情况?您认为在当前的大背景下,金融文学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阎雪君:金融文学首先是文学,其次才是金融文学。金融文学质量的最终判断,不在金融题材上,而在文学的思想和艺术高度上。我们不应被行业特征所局限,因为文学的最终任务是写人,不光是写行业,行业是限制不了写人的。金融业是个被称之为世界皇冠领域的产业和行业,金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信用杠杆,这个行业和泛行业中的工作生活是极其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可以说是集中了精英智者、尝遍了苦辣酸甜、充满了机遇风险、展尽了人性善恶、演足了爱恨情仇、牵扯了方方面面敏感神经的生活领域。这里强调的还是这个行业的人与其他行业不同,金融文学还是要把写人放在第一位。因此只要坚持“文学是人学”的宗旨,行业题材也可以写出经典作品。汪曾祺先生就说过这样的话:你们不要过分强调行业文学,文学就是人学,就是写人的。人物写出来才是文学,人物写不出来,叫什么名堂都白搭。说得非常深刻。事实上,行业文学也不影响出好作品,出经典。
关于中国金融文学的发展,我曾经代表中国金融作协在中国作协全委会上,做了题为“壮丽的中国金融事业需要记录和讴歌”的主旨发言,介绍了中国金融作协发展态势以及青年作家作者的创作情况。我在发言中说道,金融行业拥有从业人员近千万人,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庞大的自成体系的重要群体。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金融领域成为经济的核心内容和时代的重要表征及“晴雨表”,是文学创作的重点领域和不竭的创作源泉。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金融文学创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致使金融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和发展相对滞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对金融题材作品阅读和品味的需求。与日益繁荣和兴旺的金融产品相比,差距巨大,很不匹配。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增强文化自信,把文化建设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为金融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金融文学创作不仅是文学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自豪感、提升我国金融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大对金融文学的创作的引导、激励和推介力度是文学界的当务之急。目前,在金融领域有一大批默默写作的业余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要充分发挥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的组织、协调、指导、催化和服务等作用,引导广大金融作家、文学爱好者撰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为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金融文学创作要跟上金融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封建社会,金融文学大体反映了商品文明与权力文明互为消长的历史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金融文学则鲜明地反映了资本主义金融史,从原始积累到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形成,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人和社会的变化及异化。那么到了当代我国金融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金融文学要反映的应该是更为复杂和深刻的金融人形象、金融人精神、金融经济社会的时代画卷等。我们提倡和鼓励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主旋律的金融文学作品。
《银行家》:您认为中国的金融文学发展存在怎样的问题?
阎雪君:当代金融文学创作滞后, 跟不上时代和金融生活的步伐,金融文学显得很冷清,被边缘化,发表和出版的作品获奖和有影响的也较少。全国一年创作出版长篇小说2000多部,有几部是写金融的?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金融确实不好写,题材枯燥、敏感,深入生活也不容易。而能写出金融的主旋律和金融时代精神则需要生活沉淀,赶任务出不来好东西。但也正因为难写,多年来堪称金融文学经典的作品还没有出现。一些写金融题材的作品,读者读了找不到感觉,根源是作家自己就没有找到感觉。但正是这样, 也才给当代作家留下了丰富的金融文学创作资源和未被开发的宝藏,以及广阔的金融文学创作空间。与那些已经被淘空了的传统题材相比,金融文学是个富矿,金融文学的潜力很大,存在巨大的后发优势。金融文学还很年轻,像一片刚被开垦的处女地,再写六十年也写不空。我觉得有眼光有实力的作家要认识到,实际上中国金融文学创作的马拉松长跑已经开始了,等待犹豫只会失去机会,而坚持和有实力就会有所斩获!
金融文学可以写出文学力作甚至经典作品。检看历史文库,金融文学作品的诞生,可以回溯到两千多年前。从货币来到世间那天起,文学领域就萌发了一朵独具风采的奇葩。随着货币的盛行,金融文学就有了自己拓展的长天阔地。在中国, 最早载有金融文学作品的,当首推《国语》,這是圣王制币说的肇始,应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传奇。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辟出《平准书》专章记载经济活动,既“为中国史学创造了典范”,也为中国金融文学史留下了首部不朽的报告文学,为金融文学创作出了开创性的探索。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金融业的日益扩大, 金融文学作品也与日俱增。
《银行家》:您是如何看待金融文学创作和发展前景的?
阎雪君:我认为金融文学创作和发展前景乐观。事实上,对行业文学,不光是外面怎么看,还有自己怎么看,如果金融作家不能够跳出行业的局限,不能够站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坛的高度思考和写作, 只在自己的门户和行业里长吟短唱,自得其乐,肯定是没有大出息的。所以中国金融作协提出“金融人写和写金融人”的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要开门创作金融文学,开门发展金融文学,凝聚系统内外的一切力量打一场金融文学的翻身仗。什么意思呢?“金融人写”就是金融系统内的作家要当金融文学创作的主力军。求人不如求自己。因为你熟悉金融生活,你占有素材资源,有先天的优势,为中国金融人留下历史的足迹,让中国金融文学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金融人写”,首先是要“写金融”。当然也不是“牛不饮水强按头”,而是不局限只写金融题材,因为你写不出来肯定是还需要时间。你有什么生活就可以写什么作品,你熟悉什么就写什么,这符合尊重作家的独创精神和文学作品生产规律。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始终把“出作品、出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欢迎全国金融系统的作家、作者推荐人才或毛遂自荐。如果你有成形的金融题材的鸿篇巨制或者有把握的创作计划,如果你觉得你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金融作家,金融作协考察后会帮助你实现理想或者圆梦。总之,金融文学创作和发展前景乐观,通过金融人写和写金融人的共同努力,金融文学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事实说明,金融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离不开金融界领导、工会和广大员工的支持,离不开文学界领导、作家、评论家的关注和扶持,离不开传媒界领导和记者朋友的厚爱和支持。特别是在新的起点和加速阶段,更需要多给一些特殊的关爱。
《银行家》:您有哪些心里话要对金融作者说?
阎雪君:希望金融作家们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条腿是金融,一条腿是文学,处理好事业与职业的关系;学会两手弹钢琴,处理好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一条腿是文学创作,一条腿是材料写作,处理好专业与非专业的关系。
以專养非,以非促专,掌握多种写作本领;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 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条腿是“丰产田”, 一条腿是“自留地”,处理好文学与生活的关系。选择写作是很好的职业和爱好, 文学是人类精神家园和心灵栖息地。文学很重要,特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空气、电流与爱,确确实实存在却看不见,只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包括上帝也是看不见的,只能靠文字来传教。人类因文学才有了爱情,人生才有了味道。希望金融作家们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性。想象就是把住一个中心点,把一个物体进行回溯和延伸——它从哪里来,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