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周刊文春》5月12日文章,原题:中国首都北京的沿街商铺消失,变成“模拟城市”的理由最近一两年,北京一些住宅区里个体经营的商店、饭馆不断消失。在景区或许没这种感觉,但到了普通居民区,会发现街道宛如游戏中的“模拟城市”,以前混合住宅与平房的聚集地,转眼间变成高层公寓楼和办公大厦。这些大楼的一层均不再设商铺,整条道路少了一丝烟火气息,居民们要购物得走上一段路。
为拓宽城区街道,一些马路周边的沿街商铺也被拆除。城市景观确实变好了,不过也引发一些抱怨。比如,店铺消失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特别是对老年人影响大。店铺拆除后,道路虽然变宽,可违章停车也增多了。
但是,笔者对在北京市居住的日本人进行采访后发现,他们认为(拆除违建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如今多数超市可以送货上门,配送费也才几元人民币,比起日本来说相当便宜,而且购买商品总价达到一定金额还可免配送费。老人如果不会网购,让家人帮忙就行了。一家便利店消失,总会有另一家出现,比如半无人便利店“便利蜂”“国安社区”等,所以不需要太担心。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互联网服务如今会弥补消失(的实体服务)或不足之处,因此对普通百姓来说也容易接受。许多中国人如今都是实体店、外卖、网购一起使用,这或许会成为未来的消费趋势。▲
(作者山谷刚史,梁碧嫦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