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十部法

2019-05-14 06:12
铀矿冶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值要素管控

黄 杰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 101149)

目前,国内各企业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多数采用“定性和半定量”的评估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LEC法)。铀地质矿冶系统(以下简称地矿系统)所属单位类型多样,生产工艺存在差异。“LEC法”为半定量化评估方法,评估要素适用性不足,判定范围宽泛,不同评估人员对该方法的认知和专业理解程度的不同造成评估结果变化较大,不能准确体现本企业的特点与总体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笔者在对目前国内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调查研究[1-4],对作业岗位共性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研究出一种切合铀矿冶安全生产实际的“定性和半定量”评估方法——“十部法”。

1常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目前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按评估结果的量化程度分为定性评估方法与定量评估方法。

1.1 定性评估方法与特点

定性评估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A)、因素图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法等。其优点在于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评估过程简单;点缺在于定性评估受评估人员的从业经验的影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同一作业岗位往往评估结果不同,缺乏可比性。

1.2 定量评估方法与特点

定量评估方法是基于大量的试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统计资料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其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树分析、模糊矩阵、液体泄漏模型、池火焰与辐射强度模型、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估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等。定量评估方法对评估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且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进行评估工作。限制了定量评估方法的应用,一线作业人员不便于用其对本岗位进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在企业具体工作实践中应用性不强。定量评估方法更适用于专业评估人员对专业性较强作业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调查,目前国内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最多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是“定性和半定量”的评估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LEC法”)[5]。“定性和半定量”评估方法易于理解,容易掌握,评估过程相对快捷、简单。“定性和半定量”大都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亦可依据分值给出明确的风险级别,适用于众多作业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

1.3 地矿系统使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分析

目前地矿系统各单位主要选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LEC法,安全检查表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其中:多数单位选用“LEC法”,极少数单位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地矿系统所属生产科研单位30余家,仅有2家单位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1家单位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其余单位均选用“LEC法”。

1.4 地矿系统使用LEC法存在的问题

地矿系统使用LEC法存在的问题[6]:1)评估要素具体性较差,判定范围较宽泛,造成评估时弹性较大,从而使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偏差;2)在应用“LEC法”风险评估过程中,不同评估人员对该方法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不同,造成风险评估分级结果的差别较大;3)因“LEC法”本身的限制,当判断事故发生可能性时,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造成事故可能性数值的选取波动较大。

如何最大可能的提高LEC法在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准确性,进而使得最终的风险等级划分趋于精准,从而提高风险评估分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风险管控的难度,实现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管理,是安全风险评估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2作业岗位共性特点分析

要提高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在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准确性,则必须对能够影响作业岗位安全所涉及到的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调研资料的归纳总结、对相关标准[7-8]的分析研究,认为一项作业活动必然涉及到人、机、物、法、环、管等6个方面。

通过作业现场调研发现:人员违章作业、没有经过培训与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设备带病运行与安全防护设施失效;使用物料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性等;自动化程度低、工艺复杂;作业空间狭小、作业人员多;管理失误、管理上的缺陷未被重视等,是作业中最常见问题,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常见因素[9]。

3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估十部法

3.1 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设计

为解决“LEC法”评估要素具体性较差、不易于理解与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在对作业岗位共性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资料调研与作业现场调研方式对实际生产中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结合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5226.1—2008《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10]与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11]等标准,查阅安全风险评估相关文献,对影响作业岗位安全风险的要素进一步归纳、总结提炼。

根据收集的事故案例及其事故原因分析,以及对实际生产中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人、机、物、法、环、管几方面因素涵盖了90%以上的事故发生原因,符合前述对作业岗位共性特点的分析研究。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附录A的内容有: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7)不安全行为。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表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中分为4大部分:1)人的因素;2)物的因素;3)环境因素;4)管理因素。对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发现人、机、物、法、环、管可涵盖2个标准的90%以上技术内容。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管”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管”代表管理,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内容,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前面“人、机、物、法、环”5个要素全部涉及在内,而管理的好坏在安全风险评估中会有直接的体现,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LEC法”,保留其中的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与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作为2个一般性评估要素,不赋予较大权重,以解决人为因素在评估过程中对最终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保证最终评估等级的准确性。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评估要素具体化的设计思路,补充“管理以往失误次数”、“触发危险必要条件数量”与“触发危险难易程度”3个评估要素。这5个要素互相之间相辅相成、具体、易于理解,可直接体现出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及其对安全风险管控的程度,管理水平提升可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减少触发风险的条件降低触发难度,通过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亦能降低事故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这5个评估要素也对“人、机、物、法、环”产生影响。通过持续对某一作业岗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对其安全风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作业岗位所涉及的“人、机、物、法、环”几方面完全可以通过管理提升而降低其安全风险程度。

通过设置这5个评估要素,对最终评估结果的风险等级划分进行修正,用于进一步解决最终评估结果、风险等级的准确性问题。最终确认本评估方法的评估要素如下:

1)作业人员素质,2)设备状态,3)物料,4)作业环境,5)生产工艺;6)管理以往失误次数;7)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8)触发危险必要条件数量,9)触发危险难易程度,10)发生事故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3.2 关键技术

本评估方法重点是确定各评估要素对作业岗位安全风险的影响程度,结合实际在各评估要素中设置具体的安全风险评估点并赋值;其次是划分安全风险评估等级[12-13]。

3.2.1评估要素及其评估点的权重与赋值

根据调研的文献资料,依据海因里希法则、事故致因理论及系统安全理论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通过培训、个人防护、熟练操作程度与年龄几个评估点进行评估,其中培训又可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如培训是否有考试环节、是否特种作业培训、是否需要取得资格证、培训类型等)再一次分解成多个评估点。

本研究按设备与物料2大类对“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分解。设备可通过取得相应标识、设备使用时间、安全防护设施、电气系统问题、具备急停装置与某段时间内故障次数等评估点进行评估;物料可通过本身的危险性质确立评估点,如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放射性与氧化反应。另外,确认同一作业岗位是否能接触多种危险物料也是评估必要内容之一。

“机、法、环”属于硬件条件,受到行业整体水平、企业规模、技术水平、企业人员总体素质等因素限制,把作业岗位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看,从作业岗位的安全风险角度进行分析,“机、法、环”对比“人、物”评估要素重要性相对较低。“管”拆分为5个评估要素,每个要素权重分配不宜较大,这样可解决“LEC法”中某一评估要素得分对评估结果影响较大问题。

通过设置评估要素中的评估点,可解决评估要素具体性较差,判定范围较宽泛的问题。

根据前面论述内容,参考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14]、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15]与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6]将“人、机、物、法、环、管”按对作业岗位安全风险影响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人、物、机、环、法、管。按此顺序分配权重及其赋分,每个评估要素中的评估点的赋值则依据对相关标准的研究、对现场实际经验总结、量化指标、调研资料(资料调研与作业现场调研)、对触发风险的轻重程度、发生概率及对由此产生风险严重程度的预估等方面的考虑进行赋值,并结合各评估要素权重进行调整。

评估要素与评估点的权重在评估方法中以分值形式体现。为达到计算方便、评估快速且易于理解的设计目标,评估点赋分分值按1~5分的区间设计。以各评估要素得分相加数值作为最终评估得分;不再采用“LEC法”的各数值相乘得出最终评估得分的计算方式,以解决由于评估数值计算弹性较大而产生的评估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同时,因最终评估得分是由各评估要素分值相加而来,可解决“LEC法”中单一评估数值的变化对评估结果影响较大问题,从而解决相似作业岗位风险评估分级结果差别较大问题。

3.2.2安全风险评估等级划分

根据以上研究内容和设计原则,以“LEC法”的风险等级划分为基础,结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综合10个评估要素总分值情况,设计风险等级划分思路。

“LEC法”将安全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值跨度区间分别为50、90、160,跨度较大,单一评估数值的变化对评估结果影响较大的弊端非常明显。本评估方法采用以各评估要素得分相加数值作为最终风险等级评估得分,可有效解决“LEC法”的弊端。

根据各评估要素及其评估点的赋分情况,本评估方法总分值设置为80分。根据对作业岗位实际现场进行调研的资料与数据,结合对大量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的分析结果,对比相关法规的分析结果,结合赋分情况,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划分为6个等级。依据前述对各评估要素的分析及其权重的研究内容,以“LEC法”的风险等级划分原则为基础,并以“评估方法简单、易行”的设计原则为准,最终确认可接受风险的分值为10,高度风险的分值为15~25,不可接受风险的分值为10。

“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设计为一个危险跨度区间,分值跨度均为10分;“高度危险”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管控对象,设计为一个危险跨度区间,并将其细分设计为2个风险等级,分值跨度分别为15和25分,以解决“LEC法”的判定范围较宽泛、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偏差与风险评估分级结果的差别较大等的问题;“极其危险”是最高等级的风险,根据对各类调研资料及大量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发生概率相对较小,所以将其单独设计为一个危险跨度区间,且分值跨度为10分,符合“极其危险”的实际情况。

经对大量作业岗位采用此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验证性评估,一般情况下,符合该作业岗位的实际情况、符合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水平、能反应出该作业岗位及该企业的安全风险实际情况。

通过上述研究,经过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估十部法。

3.3 十部法

“十部法”具有10个安全风险评估要素,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是参考“LEC法”的评估方式、结合作业活动涉及的人、机、物、法、环、管六方面因素,探索研究出的一种“定性和半定量”评估方法。

“十部法”的10个评估要素中,每个评估要素设有不同的具体细化评估点(评估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与增减),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简单的多选或单选的方式进行判断该评估点情况,每个判断结果赋予不同的分值,每个要素中所有评估点分值的合计即为该要素的得分,最终得出十个要素的总分,根据总分值所处的“危险性分值”区间来确定该作业岗位安全风险的“危险性等级”,实现“定性和半定量”的安全风险评估。

为了便于使用,使评估过程一目了然、迅速得出评估结果,并且在评估后体现出主要的风险管控点,将十个评估要素及其评估点,包括评估过程与评估得分结果全部纳入到表格当中,形成了“一岗一表”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式。该种模式易于对安全风险进行整理、归纳与总结,也可以体现出每个作业岗位每次风险评估时发生的不同变化,从而达到对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的目标。该种模式也易于总结出风险的变化及趋势,为企业安全风险趋势的分析、判断及建立风险趋势模型等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好地实现安全风险管控。

3.4 “十部法”岗位安全风险评估应用测试

以地矿单位主要生产系统水冶厂中常见的叉车作业岗位为测试对象,对“十部法”进行应用测试。该叉车作业岗位涉及特种作业资格、特种设备、危险性物料等,特种设备具有完善的检测与维修保养资料,是企业最常见的一线作业岗位,选择该作业岗位对“十部法”进行测试验证,具有代表性与普遍性。

3.4.1测试输入条件

以某水冶厂叉车作业实际情况作为“十部法”主要输入条件:1)主要作业:搬运产品料桶;2)运输路线:车间-库房,或库房-运输车辆;3)叉车司机具备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应急培训记录中无该司机相关记录,年龄29;4)作业时防护用品使用符合要求,操作熟练;5)叉车为上一年新购设备,定期进行检验,有检验记录、报告、证书,经查“设备维检修记录”,某月一个月内有6次维修,其中更换零件2次;6)搬运的产品料桶内物料具有放射性;7)作业人员1~2人;8)作业人员只在作业期间接触料桶;9)经评估人员分析及与现场作业人员访谈,该岗位触发危险必要条件至少有未经培训上岗作业、个人防护用品不合规、叉车故障、叉车安全防护设施失效、放射性物料泄漏、作业空间不足等6方面;10)经查阅单位安全事件、事故档案,未发现与叉车有关的事件、事故。

3.4.2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上述测试输入条件,叉车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估详见表1。

表1 叉车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估

续表1

通过上述评估可知,该水冶厂叉车作业岗位安全风险等级为Ⅴ级,属于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3.4.3安全风险评估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表1看出:1)测试结果契合该岗位作业的实际情况;2)该作业岗位主要风险管控点在于作业时物料具有放射性和作业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确认了主要风险管控点后,即可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如严格按标准设置物料的放射性防护措施、作业人员个人防辐射用品必须合规等。

“十部法”还可以延伸使用,作为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安全风险变化趋势分析的工具,明确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的工作方向。如从表1的评估过程可以分析得出:1)主要风险管控点为“物料的放射性”。如防护措施不合规造成放射性外漏,那么再次开展风险评估时,作业环境要素则判定为周围有较大危险源,分值增加3分。2)同时作业人员个人辐射防护不合规。那么再次开展风险评估时作业人员素质要素分值增加3分。分值共计增加6分后,最终得分为21分,按危险性分值范围,则危险性等级为Ⅳ级,属于显著危险,需要采取措施。如多次发生前述情况,则管理以往失误次数要素判定得分会按比例增加,再进一步延伸分析,则触发危险难易程度也会提高相应判定等级,最终会进一步提高该岗位作业的危险等级,形成了明显的风险变化方向。

安全风险尤其是作业岗位安全风险是动态的,这是安全风险管控的一大特点。安全风险根据作业人员素质、设备老化程度、作业环境以及物料与工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十部法”及其“一岗一表”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式,可提高安全风险评估的频次、提高安全风险评估的效率及准确性,是风险管控以及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与核心。

传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更适于企业定期、专项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十部法”及其“一岗一表”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式,作为一种简单易行而且快捷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在日常中频繁使用、不断的积累数据,为定期、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更为符合实际的基础数据;定期、专项安全风险评估也能检验“十部法”的准确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十部法”与传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是相辅相成、互为增益与支撑的关系。

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十部法”在安全风险的动态管控、风险的变化及其趋势分析和判断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这对于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4结论

1)“十部法”简单易行、通用性强,具有针对性,可从评估过程中发现主要风险点,易制定管控方案、易整改。

2)全部评估要素符合作业岗位实际情况,基层管理人员与一线作业人员易于掌握,为提高安全风险评估频次提供良好基础。

3)“十部法”具有可拓展性,可根据地矿系统部分安全风险与环保风险有交集的特点,在“十部法”中增加环境评估要素,则可达到结合安全风险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的目的。

4)“十部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通过增加或调整评估要素中评估点的内容,进而作为少数特殊作业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5)“十部法”及其“一岗一表”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水平;有利于管理层对安全风险变化趋势做出判断,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使企业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分值要素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