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摘 要】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腰骶部放射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76例,均表现出腰骶部放射痛症状,并均接受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6.9±1.5)分、(59.7±8.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腰骶部放射痛临床疗效优良,可明显减轻疼痛感,减轻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腰椎管狭窄;腰骶部放射痛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195-01
腰椎管狭窄(LSS)为临床常见综合征,因腰椎小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钙化及黄韧带肥厚后致使椎间孔、腰椎椎管或侧隐窝等位置狭窄,导致下肢麻木疼痛及腰痛等症状。LSS为临床发生率最高的腰椎退变性疾病,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对其生活质量影响。LSS因腰椎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压迫,致使间歇性跛行或神经根缺血,中央型LSS患者主诉多为双下肢麻木、疼痛、腰骶部疼痛、排尿费力、会阴麻胀及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导致下肢软弱,侧隐窝狭窄对神经根产生压迫,坐骨神经痛为其典型表现,部分患者腰骶部放射痛明显[1]。临床对轻中度患者多建议保守治疗,如健康宣教、理疗、止痛药等,对于重度患者要求外科手术或硬膜外刺激注射等。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逐渐采用脉冲射频技术治疗LSS,其优势在于微创、术后可快速恢复,在手术风险高与并发症多的老年
患者中适用性高。现选取患者76例,详述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76例,均表现出腰骶部放射痛症状。其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为52~78岁,平均年龄为(65.7±5.4)岁。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LSS,保守治疗超过半年无明显改善;腰骶部疼痛向臀部或下肢放射;单侧腰骶部放射痛比较严重;VAS评分不低于5分;外科手术不耐受或拒绝手术;MRI检查结果表现骨性狭窄累及神经根。排除标准:背痛症状比腰骶部放射痛严重者;神经病学缺陷严重,如感觉缺失或进展性运动障碍等;LSS发生在3节段以上;既往腰椎手术史;凝血功能异常或精神疾病;解剖异常,即腰椎不稳或椎管狭窄由非钙化椎间盘突出引起。
1.2 治疗方法
应用C型臂X线机、射频仪及套针,结合患者体格检查、临床资料或影像学资料对治疗节段予以明确。单侧腰骶部放射痛多对多个节段产生累及,均需治疗,伤害性传入神经纤维可向周边背根神经节(DRG)节段蔓延,即使病变为单节段也需治疗相邻多节段,因此本组所有患者均需接受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DRG-PRF),首先治疗节段为责任节段。操作如下:于无菌手术室内开展手术,患者俯卧在手术创伤,将薄枕垫在腹下。逐层浸润麻醉穿刺点,用1%利多卡因,于X线引导下在腰椎DRG处放置22G电极,长度约10cm,开展电阻抗测试,若为200~400Ω便可明确电极位置放置准确为电流回路完整,再次给予50Hz高频与2Hz低频刺激,确保距离针头裸露段3mm范围内无神经组织。再用RFG-1A射频仪,设定温度为40~42℃,2Hz为其频率,45V为场强,行PRF治疗,持续时间为360s。完成单节段PRF治疗后移动电极至相邻节段,按照上述步骤继续治疗,直至完成所有节段的治疗。治疗期间需对患者不良反应予以密切观察,术后叮嘱患者卧床24h。
1.3 观察指标
于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随访,应用VAS评估患者疼痛强度,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痛;同时应用ODI评估残疾程度,分数越高代表残疾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应用软件为SPSS20.0,标准差(x±s)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說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可有效缓解腰椎管狭窄腰骶部放射痛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应用脉冲射频治疗LSS,射频仪将高频脉冲电流发出后运动摩擦靶点组织内离子后生热,将痛觉神经纤维传导支选择性损毁,将疼痛信号传导至上位神经路径阻断,将疼痛传导通路也阻断,进而对疼痛予以有效控制,近10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疼痛[3]。动物实验发现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大鼠后其脊髓后角c-fos这一镇痛物质的基因表达明显提升。相较于传统射频热凝技术,PRF被称作神经调节技术,将短阵高频电流发送至目标神经组织后减轻疼痛,但在治疗期间需控制其电极针尖温度低于42℃,防止运动障碍、感觉迟钝及传入神经阻滞等。当前尚未明确PRF作用机制,多认为关联于其将强电磁场生成后改变神经组织微创结构,进而对动作电位异常放电及生成进行干扰,关联于DRG直接兴奋,可将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将传递痛觉信息环节阻断。此外,研究称PRF还可将病理性疼痛模型热痛敏与机械痛敏减轻。
综上所述,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腰骶部放射痛临床疗效优良,可明显减轻疼痛感,减轻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开洋,董莉丽.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中射频温度和电压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45(16):2261-2263.
[2] 邹聪,何云武,龙慧等.DSA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腿痛临床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4,7(6):1-2,3.
[3] 廖翔,蒋劲,熊东林等.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4):429-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