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云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脑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周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7.50%,对照组为70.83%,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087-02
脑梗塞是一种急诊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俗称中风,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脑栓塞或脑血栓形成而发病,即使经过有效抢救,仍可能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且脑梗死症状易多次大范围复发,给患者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1]。该病症骤然起病,病程进展快,在临床上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步态不稳、肢体无力等临床症状,必须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阻止病症造成的脑组织继发性损伤。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4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8:20;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8岁、77岁,平均(60.72±6.17)岁;发病至入院经过1~8H,平均(40.2±1.48)H。对照组48例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7:21;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7岁、76岁,平均(60.04±6.25)岁;发病至入院经过2~8H,平均(41.5±1.30)H。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及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生命体征相对平稳;②西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急性脑梗塞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风”的诊断标准;③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患者均知悉此次试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用药禁忌症患者或无法完成此次疗程的患者;③严重昏迷者[3]。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性脑梗塞治疗,给予吸氧,静脉输入营养物质,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给予抗血栓形成、血液循环改善、降低颅内压以及清除氧自由基等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具体方案为:①痰热腑实型。方取桃仁承气汤加减,处方:当归6 G,丹皮6 G,芒硝8 G,芍药8 G,瓜蒌8 G,大黄12 G,黄芩12 G;②气虚血瘀型。方取补阳还五汤,处方为黄芪(生)120 G,当归尾6 G,赤芍5 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 G;③阴虚风动型。方取镇肝熄风汤:怀牛膝、生赭石(轧细)各30 G,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生龟板(捣碎)、生杭芍、玄参、天冬各15 G,川楝子(捣碎)、生麦芽、茵陈各6 G,甘草45 G。每日1剂,加水煎煮,滤渣取汁,分两次饭后温服。2组均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对比2组治疗效果。
1.4 疗效标准治疗前后,采用NIHSS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进行评分,评价时间分别为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3个月。同时,根据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的降低程度,综合考量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①基本治愈,患者后遗症基本消失,NIHSS评分降低超过90%;②显效,患者后遗症显著改善,NIHSS评分降低70%~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有效,患者后遗症有所改善,NIHSS评分降低超過25%~70%;④无效,患者后遗症无改善,NIHSS评分降低低于25%或有所增长。
1.5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在计量资料方面,采取(x±s)加以表示,本次2组之间数据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在计数资料方面,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本次2组之间数据对比采取比χ2进行检验,如果P<005,代表2组的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周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7.50%,对照组为70.83%,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脑梗塞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饮食不节,致中气亏虚,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气虚血滞,经络阻滞而蒙蔽清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因病机,可将脑梗塞分为3种证型:①痰热腑实型,治宜通腑泄热、涤痰开窍,方取桃仁承气汤加减,方中丹参活血祛瘀、清心凉血,芒硝、瓜蒌泄热通腑;②气虚血瘀型,治宜化瘀通络、养血益气,方取补阳还五汤,方中黄芪补益元气,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诸药奏效,可起到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③阴虚风动型,治宜活血通络、育阴熄风,方取镇肝熄风汤,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补益肝肾;代赭石,镇肝降逆;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玄参滋阴清热;诸药奏效,可起到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1)水蛭中含有的水蛭素为凝血酶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同时可缓解颅内压升高脑组织水肿症状,改善脑部微循环,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2)枳壳具有冠脉扩张作用,可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部血流量,具有较好的脑组织保护作用;(3)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通过增加脑部血管流血量可有效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与桃仁合用时还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4)川芎具有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能够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促进脑补血液循环;(5)黄芪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机体代谢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耐缺氧能力及应激能力,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颖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塞合并高血脂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4,32(10):159-161
[2] 余国辉,平懋华,李悦,等高压氧内头针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6):79-80
[3] 张秋萍,李巧兰,杨敏,等中西医结合抑制脑梗塞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4,35(6):67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