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内江市以“人才振兴”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大学生进农村”计划,通过从引进、培育、管理、服务四个方面着力,引导大学生到乡村干事创业服务,不断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随着中央“顶层设计”的确立,各地纷纷吹响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
去年6月,内江制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其中一项关于乡村人才引育的“5年计划”引人瞩目:每年培育引进2200名、5年培育引进1万名以上的大学生在乡村干事创业服务——“大学生进农村”计划,成为内江激活“第一资源”,以人才振兴破题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直击需求“痛点”
去年,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围绕乡村振兴在28个村(社区)开展调研发现,乡村在人才上“缺口很大”,调研报告直陈“乡村振兴得益于人才振兴却受制于‘人”的尴尬现状。
同样的调研在内江市级层面已多次展开。在内江市委组织部会同教育、农业农村、人社、卫健等部门开展的联合调研中发现,人才的缺乏是当前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最大的难点和痛点。而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正是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人才困境。
“聚焦问题导向,回应民生关切,把更多人才引向农村。”听取调研汇报的内江市委书记马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去年9月召开的全市乡村振兴大会上,他又再次强调, “持续用力抓实人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充分激发农村现有人才活力”。
“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对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具有巨大作用。”内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先伟表示,2017年底,四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加农业现代化,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支持高校毕业生发展新兴业态自主就业等举措,为内江启动“大学生进农村”计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联合调研显示,内江乡村存在“三类”人才急缺的现状:以公务员、农村干部为主体的治理型人才;以乡村医生、乡村教师为主体的公共服务型人才;以涉农创新创业者等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带头人为主体的引领型人才。
“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创新创业正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刘先伟强调,“大学生进农村”计划以问题为导向,作出了精准部署。每年至少为乡村培养引进2200名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其中1000名到乡村开展公共服务、800名到乡村开展社会治理、400名到乡村创业兴业。力争用5年时间,培养引进1万名以上大学生在乡村干事创业服务,“基本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大学生队伍”。
“外引+内育” 双向发力补短板
如何推进“大学生进农村”计划?内江采取“外引+内育”双向发力。
去年底,通过面向大学生公开招聘乡村医生,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科毕业的王魏琳进入了威远县新店中心卫生院。医院为她指派了经验丰富的“一对一”指导老师。如今,她正在指导老师刘二春的带领下熟悉业务,期盼着尽快上手工作。
同样是响应“大学生进农村”计划,隆昌县发改局大学生干部王莉主动请缨,来到定点帮扶的双凤镇天湾村担任第一书记。近一年的工作让她深深体会到,要为农村发展作出贡献,就得和村民站在一起,用心谋划、用情交流、用力扶持。跑项目、找资金,修道路、搞产业,在她和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中药材种植产业正连片壮大,后期的烘干、冷藏等延伸产业链不断完善。
除了以面向大学生公开招聘为主的政策引进,内江结合当前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三千干部进农村”帮扶行动等“规定动作”,从机关选派年轻大学生到乡村,探索人才的柔性引进;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各类创业活动,选拔大学生到乡村创新创业,探索人才的引进平台。
“政策引进、平台引进、柔性引进,构成了內江人才外引的三大举措。”内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建办主任黄焕燃介绍说,在人才外引的同时,不断加强人才内育的力度。
方军是资中县钎子坟村后备干部,通过“大学生进农村”计划,开展人才的自主培养,高中文化的方军正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努力获取行政管理大专学历,进行“学历升级”。“只要取得学历证书,学费全部由政府报销。”方军说。
按照计划,自主培养主要集中于村干部群体,内江每年至少要支持和鼓励450名村干部(后备干部)通过电大、函授等方式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
而在人才内育方面,内江还有“大招”。2016年底,内江启动了聚焦本土人才培育的“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提档升级,并与“大学生进农村”计划统筹实施。如今,“能人培养目标”已瞄准乡村急需的“治理型能人”“技能型能人”“引领型能人”。
“外引+内育”对应着人才的“输血+造血”,成为内江乡村人才振兴的“一对翅膀”。
用好+留住 打好人才建设“下半场”
资中县骝马镇刘家庙村有肉兔养殖的传统,但由于是分散养殖,更缺乏懂技术、善营销的人才,肉兔养殖产业发展一度停滞不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廖美辉利用自己所学的畜牧知识创办养兔场,带领村民集中发展肉兔养殖产业,义务为村民传授养兔知识,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通过“大学生进农村”计划,内江培育引进了4627名有知识、有热情、有梦想的大学生扎根乡村、建设乡村、服务乡村,乡村成为他们追逐理想、实现抱负的“大课堂”。刘先伟指出,在乡村实践过程中,这些青年人才逐渐被培育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他们用青春挥洒的汗水正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变为现实”。
为了留住人才,内江也是千方百计打出了“组合拳”。《内江市“大学生进农村”干事创业服务扶持政策清单》 《内江市大力促进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制度相继出台;落实住房及补贴、提高经济待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中向乡村人才倾斜;职称评定提高实践能力和基层工作年限权重……
从创业环境到生活环境,再到成长环境,政策“礼包”接连不断, 而各级干部也注重打情感留人的“王牌”,关心关爱培养引进人才的实际困难和家庭生活。在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方面,内江“干货”尽出,很是“走心”。(责编/蒋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