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如何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近期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戴焰军教授组织撰写、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传承》向我们阐述了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如何薪火相传,如何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蓬勃向前发展,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青春”的成功秘诀所在。该书是一本非常好的通俗理论读物,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我是谁,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以坚定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中国之所以作为唯一未曾出现文明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华文明得到了中华民族的守护和创新性传承,并融入到了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文明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自觉珍视中华文明,90多年来担当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创造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个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该书在“为天地立心:心中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章节中就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伟大使命与历史文化传承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传承红色文化,彰显伟大的精神力量。该书详细介绍了“为天地立心、知行合一、民为邦本、两袖清风、吾日三省吾身、玉汝于成、博学笃行、同心同德、集思广益、苟日新、慎独慎微”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何被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所改造提升并形成独特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在伟大斗争中孕育而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新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谷文昌精神以及抗震救灾精神、塞罕坝精神等,既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极大地丰富了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彰显伟大的中国精神力量。
科学阐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肩负起文化传承历史使命的理论根脉。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从而使传统文化服务于中国具体实践之中。该书对中国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实事求是、人民至上、清正廉洁、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勤于学习、民主协商、民主集中、改革创新和严以律己等11个方面的优良传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溯源探究和现实路径解析,最终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政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相互割裂。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義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坚守,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倡导清新的文风,理论性与可读性并重。该书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比如,标题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力求“精准概括”“言简意赅”;还比如,这本书语言平实通俗、引经据典,引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来阐释深刻内涵,蕴含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此外,该书兼具理论深度和现实深度,逻辑缜密,结构清新,思路清晰,简明务实。既有深刻的理论阐释,又多从领导干部工作实际的视角出发列举了大量真实生动的实例,贴近现实,理论性与可读性并重。全书的逻辑结构是重点讲清了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为领导干部提升文化素养提供一定理论与实践参考。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时代、新气象、新征程,如何保持党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确保党在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这是横亘在中国共产党前进路上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因此,在这伟大征程中,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传承脉络,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在近100年发展历程中创造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向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尽己之力。作者是站在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根基的高度,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从中华5000年光辉文明史和近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探寻出“文化传承”这一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青春”、成就梦想的关键所在和精神图腾。这非常值得我们敬仰和认真学习。
(王慧,中宣部《党建》杂志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