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道路隧道结构方案比选研究

2019-05-13 08:15:12杨明哲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4期
关键词:挖法车行盾构

杨明哲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2)

1 概 述

北京广渠路是市区通往副中心的一条主要通道,是仅次于长安街的一条东西向城市连廊,将打造成景观大道,从东二环至东六环,道路全长约23 km(见图 1)。

图1 工程位置示意图

广渠路东延(怡乐西路—东六环路)是广渠路的一部分,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0 m,长约7.6 km;是中心城与城市副中心、行政副中心的重要联系通道,是通州城区与中心城的重要联系通道,是公共交通骨干网络东西向通道,是快速公交的重要走廊。

广渠路东延道路工程按地面、地下两套系统设置。规划为城市主干路(预留远期提级为快速的条件);道路红线宽度为60 m;设计车速地下道路为80 km/h,地面道路为60 km/h。

2 隧道方案比选

2.1 比选原则

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综合考量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工期、施工的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此次设计针对全线明挖方案、盖挖方案、盖挖与盾构相结合的方案进行了综合研究。

考虑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决定地下道路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的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是否有利于与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等)相结合。

(2)施工期间尽量减少对现况交通、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3)新建地面道路的竣工时间和景观需求;新建地下道路的竣工时间。

(4)如何妥善解决现况地面道路管线不满足规划要求的问题(例如现况雨、污水是合流的)。

2.2 工程及水文地质状况

2.2.1 地质条件

该工程沿线第四纪沉积物主要由古金沟河及古潮白河冲积形成。沿线地层主要为黏性土、粉土与砂卵石互层沉积为主。地层沉积物的组构、空间相变规律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和过渡、渐变性,并具有典型的多沉积旋回的特征。

2.2.2 水文条件

地面下埋深7~15 m的砂类土层中分布有潜水,地面下埋深15~30 m的砂类土层中分布有层间水,地面下埋深30 m以下的砂类土层中分布有承压水,其水位年变幅一般为1~3 m。

地质纵断面如图2所示。

图2 地质纵断面示意图

2.3 设计标准

(1)道路设计标准:城市主干路(预留远期提级为快速的条件),主路60 km/h(平纵横线形按80 km/h)。

(2)道路断面:小客车+小客车+公交专用道,净高4.5 m,行车道2×3.50 m+3.75 m,路缘带为0.5 m,安全带为0.25 m。

2.4 比选方案

现状地面道路交通流量大,管线错综复杂,地下道路的施工将对其带来较大影响。为充分利用、开发地下空间,该次地下道路的设计结合明挖法、盾构法、盖挖法进行比选研究,充分考虑地下综合管廊的设置条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该工程进行过如下方案的设计(由于该工程所在地段地下水丰富,且土质渗透能力较强、降水难度大,不适宜大范围暗挖施工,因此未考虑暗挖法施工)。

2.4.1 明挖法

明挖法施工质量有保证,结构断面布置灵活且适用性强,并可将管廊和车行隧道等有效结合。但明挖施工队现状交通影响较大,受现场施工条件制约。考虑到现状地面道路交通流量大,管线错综复杂等因素,可分别采用半铺盖法及分幅施工法。明挖法典型断面如图3所示。明挖隧道设置见表1。

图3 明挖法典型断面图(单位:cm)

2.4.2 盾构法

盾构法施工车行隧道对现状道路交通影响小,但对于该工程有以下问题:该工程综合管廊长度约6.5 km,如果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直径7.5 m;地面100 m需设置一处出线井;下方的道路大直径盾构每1 000 m需设置一处车行横通道井;再加上地面道路的景观升级改造;施工期间地面的交通影响、社会影响并没有显著改善。而且管廊、八通线以西、车行横通道、空气净化用房等仍需要明挖,对比其他方案施工周期明显增加,因此盾构方案无明显优势。

表1 明挖设置一览表

相关图表如图4、图5所示,见表2、表3。

图4 盾构法平面图

图5 明挖结合盾构纵断图

表2 盖挖结合盾构设置一览表

表3 明挖结合盾构设置一览表

2.4.3盖挖法

盖挖法施工结构断面布置灵活且适用性强,并可将管廊和车行隧道等有效结合,地下空间施工时上部交通影响时间短。但盖挖法施工有以下问题:

(1)盖挖法的顶板、中板、底板与地下连续墙的节点难以处理,防水问题突出。

(2)盖挖法施工工期较长,工程造价高。

(3)为加快施工速度需设置大量出土口,出土口的设置对交通及道路景观等影响较大。

相关图表如图6、图7所示,见表4。

图6 盖挖隧道典型横断面图(单位:cm)

图7 盖挖隧道平面图

2.4.4 推荐方案

广渠路东延隧道考虑地下道路施工工艺,综合管廊及地下空间和车行隧道一起实施,综合考虑各方案,最终推荐选用明挖方案。各方案对比见表5。

表4 盖挖设置一览表

3 基坑方案比选

隧道全段拟采用明挖法施工,局部地段采用铺盖法。基坑围护形式的选择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宽度、地质条件、场地条件、地下水情况、边坡稳定条件及周边建(构)筑物变形控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交通导改等要求,遵循“安全、环保、适用、经济”的原则,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

该工程基坑宽度约30.1 m,含管廊的标准基坑断面深度在17~28 m,平均深度约20 m。工程沿线上部的粉土层及砂类土层具有赋存上层滞水的条件。工程场区深部砂、卵砾石层内分布有多层承压水。

该工程基坑位于繁华闹市区,周边建筑物密集;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基坑等级按一级考虑。结合北京地区常见的基坑施工工艺,现对基坑方案进行比较,具体比较见表6。

经综合比较,该工程基坑支护形式主要采用

0.8~1 .2 m厚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内支撑体系,内支撑根据需要可在第一道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撑,其余均采用钢管支撑。局部地段采用排桩或咬合桩+内支撑体系(见图8)。

表5 各方案对比表

表6 基坑方案综合比较表

4 结语

本文对北京广渠路东延道路城市隧道结构方案进行比选研究,对比了明挖法、盾构法、盖挖法的优缺点,认为明挖法施工质量有保证,结构断面布置灵活且适用性强,并可将管廊和车行隧道等有效结合,更适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基坑的开挖方案选取地下连续墙+内支撑体系。

隧道方案比选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综合考量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现况条件、施工组织、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以求发挥城市地下道路服务城市的最大功能。

图8 基坑围护结构典型断面图(单位:cm)

猜你喜欢
挖法车行盾构
明挖法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要点及关键技术研究
某新建地铁区间顶推法与明挖法上跨既有线区间的工法对比研究
城市地下道路设计方案比选
峰回路转不见君 山顶空留车行处 2018环意大利自行车赛
中国自行车(2018年6期)2018-07-23 03:16:58
明挖法隧道施工对近接桥梁桩基的影响
智能城市(2018年19期)2018-02-05 06:15:48
车行水上跃山河
中国三峡(2016年5期)2017-01-15 13:58:52
永福老区龙车行
红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5:59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盾构机切削刀具》行业标准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