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值脱碳尾气处理工艺研究

2019-05-13 09:44:22季开慧马西功
山东化工 2019年8期
关键词:低热值吸附器活性碳

季开慧,马西功

(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1)

渤海湾某油气处理终端为油、气处理工艺兼有的处理厂,由于新的海上气田投产后,终端进站气CO2最高可达16%,终端外输气不满足外输气质要求,该终端改造增建了脱碳装置,使脱除后的净化天然气CO2含量小于2.8%。而脱碳后的排放尾气为低热值尾气,其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标,需要增设相应的尾气处理设施。本文根据该脱碳装置尾气组成,从工艺方法、设备占地等方面,对该脱碳尾气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分析,确定了工艺方案。

1 天然气脱碳工艺简介

本油气处理终端脱碳装置采用活化MDEA工艺,活化剂可以加快MDEA与CO2的反应速度,可用的活化剂有哌嗪、DEA、咪唑或甲基咪唑等。活化MDEA脱碳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活化MDEA脱碳工艺流程示意图

原料天然气经过过滤分离器并换热后进入吸收塔,与塔内自上而下的贫胺液逆流接触,CO2被脱除,湿净化气中CO2含量≤2.8%,出塔湿净化气去已建的分子筛脱水装置进行脱水。

吸收塔底出来的富胺液经闪蒸罐降压闪蒸,然后与再生塔底贫液换热后进入再生塔上部解析再生。再生塔底的贫液经贫富液换热器降温后,通过贫液提升泵送进入贫液空冷器冷却,再经贫液增压泵增压后进入吸收塔顶部循环使用。再生塔塔顶酸气经塔顶冷却器冷却后进再生塔顶回流罐,分出的含CO2尾气经脱硫装置后进入尾气处理设施脱除VOCs,分出的液体经再生塔顶回流泵增压后回流至再生塔顶部。再生塔塔底重沸器由热媒系统提供的导热油供热。

2 脱碳尾气处理工艺研究

脱碳尾气处理方法可分为回收法和破坏法。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小于10000~30000mg/m3,一般宜采用燃烧(氧化)破坏法处理,处理装置包括催化氧化(RCO)装置、蓄热燃烧(RTO)装置、加热炉、焚烧炉、锅炉等;而大于该浓度,宜优先采用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以及它们的组合工艺回收处理。如果要求净化气非甲烷总烃小于120mg/m3或更低,一般最终需要采用燃烧(氧化)破坏法。

本文所述脱碳装置尾气主要含有CO2、甲烷、C2~C10烃类等,详细组成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该尾气为低热值、低VOCs含量的脱碳尾气,宜选用破坏法进行处理。本装置尾气体积流量:7500 m3/h,烃总排放浓度约 1850mg/m3。

本脱碳装置尾气处理同时存在以下难点:

(1)脱碳装置占地面积受限,尾气处理设施又处于系统最末端,这就要求尾气处理的设备占地、整体气阻要尽可能小。

(2)尾气热值低,直接使用RCO、RTO无法满足热值正常工作下限;加配燃料气和氧气后增加运行费用和燃爆风险,且现场预留用地无法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3)要求装置最好能重复运行,以降低运行成本。

(4)鉴于厂区环保情况,最好不要产生固废、废水。

(5)尾气中VOCs需降至80mg/Nm3以下,且主要成分为乙烷丙烷丁烷。

表1 脱碳尾气组成

针对上述分析和要求,我们将回收法和破坏法相结合,提出吸附+RCO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吸附剂将VOCs提浓,净化气直接排入大气。采用热空气对饱和吸附剂进行再生,再生气通过催化氧化将VOCs转化为CO2和水。

针对吸附剂,将颗粒活性炭(GAC)和活性碳纤维(ACF)进行了比选。

2.1 孔径分布及型式

图2 颗粒活性炭和活性碳纤维开孔对比

由图2可知,活性碳纤维具有以下优点: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高;孔径适中、分布均匀、吸附/脱附速度快,通过孔径设计,更适合小分子物质;形状多样,便于工程应用;高、低浓度气体都能处理。

本脱碳尾气以C1-C4为主,其分子直径为0.35~0.45nm之间,所以,孔径为1nm左右的活性碳纤维比颗粒活性炭对其吸附性能会更好。

2.2 吸附脱附机理

如图3所示,颗粒活性炭由于吸附进气方向和脱附进气方向都是单一方向(即管道开口方向),而孔隙方向杂乱无章,与脱附方向有较大角度的孔便无法脱附;而活性碳纤维的开孔方向是有序且一致的,所以不存在脱附不干净的问题。

图3 颗粒活性炭和活性碳纤维吸附脱附机理示意图

2.3 综合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活性炭颗粒与活性碳纤维综合对比

表2(续)

从预留用地、吸附效果、二次污染等方面综合考虑,经上述分析,本脱碳装置的低热值尾气处理工艺最终确定为活性碳纤维吸附+RCO处理方案。

3 活性碳纤维吸附+RCO工艺

3.1 工艺流程

3.1.1 工艺流程框图

图4 活性碳纤维吸附+RCO工艺流程框图

3.1.2 工艺流程

低热值脱碳废气收集后一起经由集气管送入活性碳纤维吸附器。活性碳纤维吸附器中设置有两组活性碳纤维A/B,每组设两级吸附器,两组共用一个管路系统,运行时互相切换,当A组进行吸附处理时,吸附室B组则进行脱附和再生。

运行时,废气由吸附器下部进入,在吸附器内废气穿过活性碳纤维毡,其中的油气被碳纤维吸附下来,净化后的气体由吸附器顶部排出,通过排气筒达标排放。当吸附室A组吸附饱和后,切换到脱附工序,此时吸附室B组进入吸附状态。

脱附时用热空气做脱附介质,热空气由吸附器顶部进入,穿过活性碳纤维毡,将被吸附浓缩的油气脱附出来并带出吸附器,然后进入RCO催化氧化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吸附室A组完成脱附并经再生后,切换过来,继续进行吸附。

4 结论

脱碳尾气的处理工艺中,回收法适用于挥发性有机物浓度高,有回收价值,投资小的项目。破坏法适用于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低,无回收价值,尾气热值高或者可配烧燃料气,建设用地充足的项目。而对于尾气热值低,要求无二次污染,公用工程配套不足,预留用地小的改造项目,本文提出的吸附+RCO处理工艺,采用活性碳纤维吸附,吸附性能远高于颗粒活性炭,提浓了尾气,节约了能源,且处理设施占地小,活性碳纤维使用寿命长,无二次污染,是一种节能高效的净化低热值脱碳尾气的处理工艺。

猜你喜欢
低热值吸附器活性碳
核空气净化系统碘吸附器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四川环境(2022年3期)2022-06-23 14:00:10
气体组分对低热值气体MILD燃烧性质的影响
能源工程(2021年6期)2022-01-06 02:04:24
移动式气体纯化装置
低温与特气(2018年2期)2018-04-16 22:14:05
保证水处理过程的连续性
流程工业(2017年10期)2017-08-07 15:30:02
活性碳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活性碳吸附床着火情况分析
一种活性碳纤维丝的改性方法和水处理填料装置及其应用
天津造纸(2016年1期)2017-01-15 14:03:28
活性碳源显著降低蔬菜地土壤硝态氮
农家顾问(2016年5期)2016-05-14 22:04:18
如何在发电中实现低热值煤的综合应用
地球(2015年11期)2015-03-31 19:52:42
二次燃料喷射对燃气轮机中低热值燃烧室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