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除去电影人生为零

2019-05-11 07:09赵晓兰
环球人物 2019年8期
关键词:黑泽明罗生门蛤蟆

赵晓兰

左图:电影《七武士》剧照;中图:导演黑泽明;右图:电影《罗生门》剧照。

2019年的北京國际电影节推出了“摆渡西东:致敬黑泽明”电影展映。这些电影一票难求,在京城影迷中迅速掀起一股观影热潮。由此可见,大师杰作仍然魅力非凡。

比起黑泽明,日本观众似乎更喜欢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等导演,因为他们的作品更本土化。但论世界影响力,没人比得上黑泽明。黑泽明的创作受美国西部片影响,又返回来深深影响了西方电影的创作。比如这次展映的美国西部片《豪勇七蛟龙》就翻拍自黑泽明的《七武士》;另一部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代表作《荒野大镖客》则翻拍自黑泽明的《用心棒》。

黑泽明也擅长从西方文学中取材。他把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拍成《乱》,把《麦克白》拍成《蜘蛛巢城》。他还非常热爱俄国文学,翻拍了高尔基的戏剧《低下层》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但他的改编都很精妙,影片呈现出日本独有的美学特色。

黑泽明的一些作品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他的代表作《罗生门》手法太超前,1950年在日本上映时,票房惨淡无人问津,但第二年在威尼斯电影节获金狮奖,在异国他乡收获无数知音,这才又引起国内重视。他的电影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1971年甚至绝望到想自杀。他人生和事业的低谷,也是日本电影凋敝的年代,正是来自国外的橄榄枝帮助他起死回生。他受邀在苏联拍的《德尔苏·乌扎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重振声望;创作生涯后期,凭借外国资金拍摄了《影子武士》,重获商业成功。

影迷用“电影天皇”形容黑泽明在片场的霸道和完美主义。拍摄《七武士》时,他在寒冷的泥泞地里一站就是一天,精神高度集中。为了追求镜头的效果,他宁愿带着剧组花几天时间等待一片云的飘然而至。正因如此,他拍片很烧钱,令制片方很头疼。

黑泽明一生拍摄了31部电影,也撰写了多部剧本,影响力超越了他的时代。他是无数导演的老师,作品独特的美学风格直到现在仍被争相模仿。“如果把我的生命减去电影,那就等于零。”他曾这样说。而他之所以在电影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不仅因为创作的那一部部经典,也因为他以生命投入电影的疯狂与热忱。

1990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黑泽明从弗朗西斯·科波拉、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三位他的“迷弟”导演手中接过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奖杯,在获奖感言中他说,自己虽拍了多年电影,但依然不了解电影的真谛。而在自传《蛤蟆的油》里,他则自比成一种蛤蟆,偶尔看到自己丑陋的样子,吓得分泌出一层油来。大师一生奋力攀爬,到了常人难及的高度,但审视自己仍谨小慎微。“蛤蟆的油”据说有药用价值,而他产出的那些作品,至今仍在滋养着全世界的影迷。

猜你喜欢
黑泽明罗生门蛤蟆
屠龙者终成恶龙
让观众满意我的每一秒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走自己的路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电影《罗生门》的素材考察
躲猫猫
黑泽明的特殊考卷
“软糖”的故事
捉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