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波 连云港广播电视台
连云港广播电视台下属多个无线发射台站,承担模拟电视、调频广播和中波广播的传输覆盖任务。各个台站的信号系统多样化,在对系统进行改造中,既有模拟信号传输,又有ASI码流传输。为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灵活性、系统运维管理性能,提出了IP码流传输改造方案,构建一套全新的基于IP传输方式的广播电视信号源传输平台。
连云港市区范围地形复杂,多条山脉贯穿,在广播电视覆盖建设的过程中,综合考虑收视收听人群的覆盖,在云台山脉的锦屏山马耳峰,北固山和东西连岛,建立了模拟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台,在浦南太平村建立了中波发射台。
因各个发射台信号源多样化,所属位置受环境和军事雷达干扰等因素影响,信号源的传输方式各不一样,导致中心机房传输设备繁多,给维护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1)光纤传输线路资源紧张
因广播电视业务的拓展,锦屏山原先的信号传输方式采用模拟光机和ASI码流传输光机,光纤线路资源严重短缺。加之光纤主线路服务年限已有20年,需要更新。
(2)信号传输方式不统一
锦屏山电视调频发射部,因受军事雷达干扰,无法接收卫星信号作为信号源,因此,主备信号都采用双光纤线路传输。
北固山发射台信号以卫星信号为主,光纤信号为辅,部分信号采用有线网络信号做应急备份。
连岛发射台也受到军事雷达干扰,信号基本采用有线信号。
中波发射台,采用光纤和卫星信号作为信号源。
(3)信号源的数字化升级
随着全新的广播影视城大楼建设完成,电视和广播系统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模拟信号逐渐淘汰,亟待采用数字化传输方式。
(4)信号传输调度不灵活
信号源数字化后,从中心机房往各个发射台传输的信号,再采用多个发射台不同节目的调度,光机设备繁多,维护不便。
(1)信号源
平台的建设首先要考虑信号源的主备。建设时我们对每个信号源的接收都采取备份。在中星6A、中星6B和中星9号卫星上的信号,均由卫星天线接收后采用L波段光机分别送至中心机房的卫星接收机。卫星接收机采用IP码流方式接收,作为主信号源进入主信源交换机。
重要节目如中央电视一套、电视七套、中国之声、经济之声、江苏新闻广播、健康广播、新闻综合、交通广播、文艺等节目从国家骨干SDH网络上传输的信号,通过江苏有线传输至新大楼机房接收作为备信号,采用IP码流方式送至备路信号交换机。
本市广播电视节目通过主备编码器编码,以 IP码流方式分别进入主备汇聚交换机。
(2)设备备份
接收机、编码器、复用器、交换机等设备全部采用1+1的方式,无论哪一台设备故障,均可从备设备输出,确保正常播出。
(3)链路组网备份
链路组网备份框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链路组网备份框图
卫星接收机传送 IP 码流信号至主路信号汇聚交换机,备路信号源由有线信号解码传送IP码流信号给备路信号汇聚交换机,主备复用器均能接收卫星和有线的IP码流信号。按此组网方式,每套节目有2条数据链路,2条链路设置为互不相同的组播。通过复用器,将IP码流信号推送至分发交换机,码流分发交换机采用主备方式,接收主备复用器的信号。
根据以上组网方式,各种设备出现故障的分析如下:
①单台设备故障,能保证至少1条链路正常
a.主路(或者备路)编码器故障,则备路(或者主路)链路正常;
b.单台卫星接收机(或者单台有线接收机)故障,则有线链路正常;
c.主路交换机(或备路交换机)故障,则备路交换机(或主路交换机)链路正常;
d.复用器主(或复用器备)故障,则主、备信号两条链路正常;
② 不同类型的2台设备同时故障,有80%以上概率保证1条链路正常;
③ 不同类型的3台设备同时故障,有50%概率保证1条链路正常;
④ 相同类型的两台设备故障:若是同信号的卫星和有线接收机故障,则该节目无输出;若是复用器或交换机故障,则系统瘫痪。
按图 1 链路组网备份框图可知,采用这种组网方式,若是单台设备故障,能保证信号正常;若不同类型的2台设备同时故障,基本能保证正常;若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3台设备故障,会有50%概率发生信号;只有在同类设备故障时会发生电视节目中断现象。而在平台实际运营中,同类设备或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3台设备故障的可能性较低,因此采用这种组网方式能确保平台信号的安全播出。
整个节目接收系统平台共接收 26 个频点 40 余套节目,其中用于无线发射台站信号源的为9个频点,其余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以及媒资收录系统使用。用于无线发射台站的信号源编码为IP码流格式,视频为MPEG-2,音频为MPEG-1 LAYER-2的格式,统一将IP码流传输至各个发射台,在发射台解码所需IP码流里的信号,用于播出。而对于电视节目制作,以SDI信号输出,广播制作以AES/EBU信号输出,收录系统以IP方式输出。
IP 节目传输系统架构如图 2 所示。各节目由卫星接收机和有线网络接收机输出不同的IP组播信号至对应的主备汇聚交换机,本市广播电视节目经过编码器输出IP组播信号至对应的主备汇聚交换机,每台交换机汇聚信源后通过千兆光口输出至主备复用/加扰器,由网管自动判别选择主备信号作为复用器的输入信源。同时对节目流进行复用处理,并以多节目流IP组播方式送至分发交换机,传输至各个发射台。
图2 IP节目传输系统架构
采用 IP 交换大容量平台的技术系统架构相对简单,集成度高,连线少,信号调度灵活方便,网管功能强,系统扩展性好,其具有以下优点:
(1)安全性高。设备、信号源及链路备份组网结构均考虑了备份,大量备份切换通过网管自动实现。网管可根据信号源、设备的不同优先级别进行设置,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2)灵活性好。复用器端可根据物理连接状态进行链路级别的自动切换,也可按照UDP端口进行端口级别自动切换,还可手动设置来指定某条链路。
(3)切换时间短。链路的主备切换由复用器网管自动判别进行,不需人工切换,因此信号切换时间很短,可有效提高安全播出。
(4)采用IP传输系统,结构简洁明了,易于管理和维护。
(5)系统扩展性强。传统ASI传输平台由于其结构特性,在数字电视新业务拓展方面存在一定弊端,而IP传输平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时移电视、数字马赛克、动态EPG等业务通过IP传输平台均可轻松实现。
(6)信号调度方便、灵活。采用IP传输后,从平台调用信号非常方便和灵活,随时可从交换机提取复用器镜像输出的信号。
(7)节省投资。用IP传输的五类线比ASI传输的线缆便宜,可节省设备和空间,减少机房投资。
节目传输平台采用 IP 技术组成主备平台,数字化改造、新功能拓展方面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数字电视新业务快速发展的今天,搭建基于IP传输的数字电视前端平台将成为趋势。